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9万多亿元天量信贷资金刺激了人们对银行业不良资产、投融资结构失衡以及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担忧。
这是一个“转折年”、这是一座“里程碑”——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嘉宾毫不吝啬地使用这些词语来形容2010年。创业板、新股发行改革稳步推进,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破题,2010年的资本市场必将承接这些历史性变革,在直接融资和场外市场领域有所为。
2009年,我国经济逆流而上,银行业9万多亿元天量信贷资金的刺激作用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银行业不良资产、投融资结构失衡以及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担忧。在“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专家建议,应尽快改变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局面,积极发展民间金融。
银行业功过之辩
“2009年我国经济之所以有巨大变化,银行体系居功至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对于下一步银行的信贷投放,他认为,我国经济率先复苏,而西方国家还处于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这是我国加速资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不应该人为设定一个多高多低的信贷限额,而应以物价和能承受的资本形成速度等来作为标尺。2010年信贷投放如果能满足实际项目的顺利推进,虽然短期容易导致物价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经过一个建设周期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可能有助于下一个周期抑制通货膨胀。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按此计算,1月份的信贷总量将再现井喷,或重返万亿元。2009年1月,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新增贷款出现井喷达到1.62万亿元,创下有史以来单月最高增量。
有银行人士表示,年初信贷高投放有四方面动因。首先,商业银行有盈利要求,越早放款,全年的收益就能越早体现;其二,银行现在是根据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等硬性指标控制贷款节奏,所以在年初存款多、贷存比比较充裕的时候就会尽量多放贷;其三,业界担心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会出现变化,收紧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所以会提前放贷;其四,2009年底商业银行已有大量的信贷项目储备,有些不能积压太长时间。
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逆流而上,发挥关键作用的不是四万亿财政刺激,而是金融刺激。世界其他经济体中,信贷紧缩是经济衰退的直接导火索,也是经济复苏疲软乏力的主要原因,而中国银行贷款的高速增长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在。
但他同时指出,2009年,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金融体系固有的深层结构矛盾。“如果2010年超常规模信贷扩张不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与美国相似的次贷危机。”胡祖六说。
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表示了类似担忧,称2009年银行业扩张的坏处会在今后几年中显现出来。但巴曙松对此回应称,不应妖魔化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银行业是否危险要看三个指标,目前资本充足率在11%-12%之间,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50%,不良贷款率仍维持低位。
直接融资值得期待
按照2009年A股IPO融资额和2009年前11月新增贷款额简单计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仅为2.2%,这种融资架构必然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2010年确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表示,预计到年底有90%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创业板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更是意味着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值得期待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暴涨暴跌的格局有望得到改变,未来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上。“解决中国经济未来的很多矛盾,要靠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结构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直言,这次金融危机加剧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差,目前的融资架构、资本资源配置的效率存在问题。参照历史经验,在经济起跑的早期,银行业融资作用更大,但随后直接融资优势越来越明显。
场外市场发力
刘纪鹏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如果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是2010年的第一个亮点,那么,第二个亮点一定是场外市场,它的推出势在必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判断,我国已经发展了20年的股票市场结构仍不完善,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场外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主体应该是范围更加广阔的场外市场,包括场外市场。去年我国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阳光没有普照到中小企业,到现在为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过于单一,目前主要是找银行贷款。因此,必须彻底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让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贺强认为,目前我国已开通中小板、创业板,对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作用还较为有限,因为全国有三千万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仅仅靠上市解决融资问题是杯水车薪。因此,必须开通场外市场,“场外市场规模很大,遍及全国,容量更大,能容纳更多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而且场内和场外市场可以形成一个对接,增加主板市场弹性”。贺强透露,作为政协委员,他已经给北京市政府提议在北京建立全国统一场外交易市场。
在具体操作上,刘纪鹏建议,我国的场外市场应以中关村股权待办转让系统为雏形开展,形成统一监管的背景下覆盖全国的场外股权交易系统,让全国各地的产权中心合法化。
亟须民间投资接棒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我国投融资体系亟须改革。2009年经济表现超预期,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刺激力度超预期,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这次都充当了开发银行的角色,大量给地方政府投融资发放中长期的贷款。但是当经济企稳回升以后,投资就不能长期依靠政府。
“历史上曾有‘10年10个月’的怪圈,即中央一直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采取抑制的态度,但是每10年总会遇到一次大的危机,中央会有10个月时间允许地方政府冲动充分的释放。这一次亦如此。从2008年11月中央提出4万亿投资,到2009年9月份中央要求发改委等十部委抑制产能过剩,恰好10个月。”范剑平表示担忧,这10个月中由于银行的大量放贷,铺的摊子超预期,未来蕴含风险巨大。对此,他指出,一是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二是大力发展民间金融、草根金融。
这是一个“转折年”、这是一座“里程碑”——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嘉宾毫不吝啬地使用这些词语来形容2010年。创业板、新股发行改革稳步推进,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破题,2010年的资本市场必将承接这些历史性变革,在直接融资和场外市场领域有所为。
2009年,我国经济逆流而上,银行业9万多亿元天量信贷资金的刺激作用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也引起人们对银行业不良资产、投融资结构失衡以及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担忧。在“第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专家建议,应尽快改变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局面,积极发展民间金融。
银行业功过之辩
“2009年我国经济之所以有巨大变化,银行体系居功至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对于下一步银行的信贷投放,他认为,我国经济率先复苏,而西方国家还处于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这是我国加速资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不应该人为设定一个多高多低的信贷限额,而应以物价和能承受的资本形成速度等来作为标尺。2010年信贷投放如果能满足实际项目的顺利推进,虽然短期容易导致物价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经过一个建设周期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可能有助于下一个周期抑制通货膨胀。
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按此计算,1月份的信贷总量将再现井喷,或重返万亿元。2009年1月,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新增贷款出现井喷达到1.62万亿元,创下有史以来单月最高增量。
有银行人士表示,年初信贷高投放有四方面动因。首先,商业银行有盈利要求,越早放款,全年的收益就能越早体现;其二,银行现在是根据贷存比和资本充足率等硬性指标控制贷款节奏,所以在年初存款多、贷存比比较充裕的时候就会尽量多放贷;其三,业界担心下半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会出现变化,收紧对贷款规模的控制,所以会提前放贷;其四,2009年底商业银行已有大量的信贷项目储备,有些不能积压太长时间。
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逆流而上,发挥关键作用的不是四万亿财政刺激,而是金融刺激。世界其他经济体中,信贷紧缩是经济衰退的直接导火索,也是经济复苏疲软乏力的主要原因,而中国银行贷款的高速增长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在。
但他同时指出,2009年,在中国经济和金融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金融体系固有的深层结构矛盾。“如果2010年超常规模信贷扩张不能有效控制,有可能造成与美国相似的次贷危机。”胡祖六说。
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也表示了类似担忧,称2009年银行业扩张的坏处会在今后几年中显现出来。但巴曙松对此回应称,不应妖魔化我国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银行业是否危险要看三个指标,目前资本充足率在11%-12%之间,拨备覆盖率最低为150%,不良贷款率仍维持低位。
直接融资值得期待
按照2009年A股IPO融资额和2009年前11月新增贷款额简单计算,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仅为2.2%,这种融资架构必然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下,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
“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2010年确实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滕泰表示,预计到年底有90%上市公司股权全流通,创业板将进一步发展壮大,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更是意味着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值得期待的是,中国资本市场暴涨暴跌的格局有望得到改变,未来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上。“解决中国经济未来的很多矛盾,要靠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结构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直言,这次金融危机加剧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比例差,目前的融资架构、资本资源配置的效率存在问题。参照历史经验,在经济起跑的早期,银行业融资作用更大,但随后直接融资优势越来越明显。
场外市场发力
刘纪鹏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如果说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是2010年的第一个亮点,那么,第二个亮点一定是场外市场,它的推出势在必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判断,我国已经发展了20年的股票市场结构仍不完善,最大的欠缺就是缺乏场外交易市场。证券市场主体应该是范围更加广阔的场外市场,包括场外市场。去年我国推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阳光没有普照到中小企业,到现在为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为什么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是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过于单一,目前主要是找银行贷款。因此,必须彻底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让中小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贺强认为,目前我国已开通中小板、创业板,对变革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作用还较为有限,因为全国有三千万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仅仅靠上市解决融资问题是杯水车薪。因此,必须开通场外市场,“场外市场规模很大,遍及全国,容量更大,能容纳更多的中小企业发行上市。而且场内和场外市场可以形成一个对接,增加主板市场弹性”。贺强透露,作为政协委员,他已经给北京市政府提议在北京建立全国统一场外交易市场。
在具体操作上,刘纪鹏建议,我国的场外市场应以中关村股权待办转让系统为雏形开展,形成统一监管的背景下覆盖全国的场外股权交易系统,让全国各地的产权中心合法化。
亟须民间投资接棒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指出,我国投融资体系亟须改革。2009年经济表现超预期,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刺激力度超预期,绝大多数商业银行这次都充当了开发银行的角色,大量给地方政府投融资发放中长期的贷款。但是当经济企稳回升以后,投资就不能长期依靠政府。
“历史上曾有‘10年10个月’的怪圈,即中央一直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采取抑制的态度,但是每10年总会遇到一次大的危机,中央会有10个月时间允许地方政府冲动充分的释放。这一次亦如此。从2008年11月中央提出4万亿投资,到2009年9月份中央要求发改委等十部委抑制产能过剩,恰好10个月。”范剑平表示担忧,这10个月中由于银行的大量放贷,铺的摊子超预期,未来蕴含风险巨大。对此,他指出,一是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二是大力发展民间金融、草根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