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补救小组的组建与优势

来源 :中国误诊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上肢外周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的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方法 组建PICC补救小组,对因上肢外周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的患者,采取中转为彩超引导下CVC方式进行补救.结果 中转为CVC后,置管成功率达100%.结论 组建PICC补救小组,在杜绝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上肢静脉障碍致PICC无法进行的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治疗的途径.
其他文献
期刊
评估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脂类因子除了大家熟知的总胆固醇、LDL、HDL和TG以外,还包括脂蛋白残粒、脂蛋白(a)[Lp(a)]、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LDL,见“知识链接”)、高密度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HP/HD)联合治疗方法与常规血液透析(HD)方法对比(自身对比).治疗前后检测中分子物质(MMS)、血尿素、肌酐、白蛋白、血细胞及临床症状.结果 血液灌流能显著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单次使用治疗2 h MMS平均下降25.0%,最高达44.4%.而普通透析对MMS无多大影响,两者具有
目的 观察吡喹酮(PQT)对疑似脑囊尾蚴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先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疑似腩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抗体,并采用夹心ELI
目的:探讨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与管理的效果.方法:手术麻醉期间的监测与管理:密切观察循环系统的变化监测,注意患者全身反应;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的方法
采用成分输血治疗晚期血吸虫病78例,治后血常规检查较治前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较少见,必须正确掌握适应证及加强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对于慢性胃溃疡的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8月12日~2018年8月12日在我院确诊为慢性胃溃疡的患者62例,根据患者自己的意愿将其分为干预组31例
很多患者去看医生的本意是治疗自己的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即便有时打算向医生反映自己精神情绪方面的苦恼,但是看到诊室外面拥挤的候诊人群,往往又不好意思再多占
目的 分析胆汁内胆红素对移植肝脏早期功能的预示价值.方法 留取5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1~10 d T管引流胆汁,总计510份标本,采用0.2 μm微孔滤器过滤,以去离子水30倍、100倍稀释达检测线性范围.按术后初始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30例)、中等组(10例)和不良组(11例).采用磺酸类结晶外消旋混合物(SCR)氧化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浓度,用酶循环法测定总胆汁酸(TBA)浓度.比较3
目的:探讨实验室全血化验对儿童营养性贫血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前来本院诊治的疑似儿童营养性贫血患者60例,每周进行一次肌酐(SCr)、尿素氮(BUN)检查,连续治疗3个疗程(4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