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概括归理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下化学教材内容丰富,但课时受到严重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实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对教材进行潜心阅读用心挖掘,正确把握深广度,高度概括,合理归纳,自觉地把“提升理念、转变思想;改变模式、发展学生;启迪思维、概括归理”的淄博市普通高中化学教学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把每一节课当成淄博市高中化学“《实效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平台。
  【关键词】化学教学;概括归理
  
  下面就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概括归理教学“的几点认识和做法总结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好概括归理呢?(1)在化学学习中,学生普遍感觉化学知识零散,似无规律,难记难学更难考,因此教师应自觉引导学生合理的分类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显得非常重要,如对元素化合物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梳理,对化学理论进行对比、合并和串联,概括异同,对某些常见仪器的不同功能归类,这样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五官并用,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引导他们成为问题的积极发现者,质疑必然解惑,主动参与,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和难点迎刃而解,既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同时在获得成功体验中变得自信、积极和乐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3)学生的概括归理水平不是自动形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必须靠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最初可先进性一些概括性提示,实质是我们通常讲的“问题驱动”或作为一个“先行组织者”,有效揭示概括总结和需迁移的要素,使学生的思维有抓手,避免无效劳动,如结合硫的原子结构和常见化合价,回忆氧化还原知识,你认为SO2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纷繁多样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有利学生的发展。 进行概括归理应注意的问题:(1)我理解的概括归理就是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或者模型化,关键是体现一种科学的思想,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2)具体操作时既要全面考虑理论的内涵外延,又要说明使用范围,有时要考虑特例的分析,如做有关化学反应规律的概括归理:化学反应中的“以强制弱”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一般都是“以强制弱”。同学们若能熟练掌握这一规律,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各种复杂繁多的化学反应,轻松学好化学,有些特殊反应可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工业上制K的方程式是Na(l)+KCl(l)=NaCl(l)+K(g),按元素周期律,钾比钠的还原性强,但K的沸点比Na低,因为K是气体逸出 使平衡向右移动。又如H2S+CuSO4===CuS↓+H2SO4该反应违背了强酸制弱酸的规律,但反应遵循由离子浓度大的向着离子浓度小的方向进行的本质规律。这是因为CuS是一种非常难溶的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使平衡正向移动;(3)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避免花架子,弄巧成拙,增加学生负担,如关于定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概括归理为:把少量者定为1mol必须满足配比,过量者随便用可不满足配比。
  案例分析如下:
  体现微观特色的《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的部分基础内容已在必修涉及,而较高要求则是大学化学的基本要求,这样教学难度的把握尤其重要。从学生的发展而言,对于有志于探究物质世界奥秘的,该模块的学习无疑可以进一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拓展想象空间,引领他们进入精彩纷呈的微观世界。怎样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学习,要构建模型,只需知道是什么不要问为什么,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概括归理的应用凸显重要性,如杂化轨道的教学:(1)能量相近原则(2)数目不变原则(3)成键能力强原则(4)斥力最小原则(5)功能原则:只用于形成σ键或容纳孤电子对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六个选修模块中唯一的必考模块,该模块理论强,要求学生能“从认识化学反应到应用化学反应”,是对化学本质的认识,在这一个模块的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化学思维训练,如定性与定量、实验与理性推理、定量分析与计算等。如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解题策略归纳:
  ①:先反应、后比较;②:找溶质、写平衡;③:依守恒、判等式;④分主次、比大小。当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时,先看反应,再找溶质,写出所有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抓住三守恒,注意等体积混合浓度变化,注意附加条件的使用,注意等式关系与不等式关系的综合运用,注意非单纯的离子浓度比较问题。
  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化学的科学魅力。“态度决定高度”,作为教师,要做教学有心人,要把随时随地想到的,反思出来的教育教学问题仔仔细细地想清楚、认认真真地进行总结,及时地记录下来,这样可以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上为自己的一些朴素的认识,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不断提升自己。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人为本,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因此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从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快乐体育;以人为本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
期刊
【摘 要】为了让科学教育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国家都将基础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于科学素质。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目标主要是给学生灌输科学知识,所以传授和记忆是主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与教育目标相适应。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教育目标已不相适应。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探究,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去阐述如何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探究中提升。  【关键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颁布不仅对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政治老师具有更高的综合技巧能力,也要具备传统的教学技能;又需要政治老师对原有的传统的技能进行提升、创新、更新。  【关键词】能力;教学技能;新课程;创新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在这一块做了很大幅度的调整,高中所选教材是那种老人教版,但现在版本已经更新,它打破了政治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框架,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性转变。   随着时代
期刊
【摘 要】物理学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地存在,学好物理至关重要。本文从引入生活、情境实验、问题引路、课堂练习四个方面谈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探究;初中物理;有效培养    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然后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解读和传达,从而让学生学到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初中生陷入到被动学习的局面,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很难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了恰当选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精心构思、设计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案。联系教学实际,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巩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    物理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学科,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应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目前以及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试从教与学两个
期刊
【摘 要】初中生物教育应以实验,观察为主线,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变“结论式”为“探索式”,使实验,观察,思维,获得新知识几方面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并具创新精神。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探究活动就是从观察入手的。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方案;自主思维观察;观察能力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本来是枯燥无味,但是,把生动有趣的故事带到课堂中,使数学课生动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把故事融入到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故事;数学课;生动    怎样使数学课,生动富有情趣,让学生记忆犹新呢?那就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学生们喜欢什么呢,他特别喜欢听故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故事融入到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活动中。  我在讲《倒数的认识》一节时,编了一个故事
期刊
【摘 要】本文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 从而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调适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心理健康    步入现代社会, 大学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多, 有学业压力、就业压力, 更重要的是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 以至于出现了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众多心理问题, 因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玩通
期刊
【摘 要】中数学的学习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能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贵得法,本文中,笔者通过一些案例诠释了解答初中数学问题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希望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方法;灵活运用    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较多,难度系数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也相对较大,学习的方法不是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和定理概念的诵读,而是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初中数
期刊
【摘 要】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不断增多,每一年都称得上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对于广大的体育生来讲,就业也成为了一个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生,就业,问题,方法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27万。这意味着,继今年高校毕业生达699万,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