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幼儿经验 推敲活动环节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觉得可以结合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逐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并懂得珍惜时间,按时起居,从而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原方案活动过程,我们发现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不够突出,通过自己建构得出的经验较少。活动的安排看似顺畅,但都没有真正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致使幼儿缺乏深刻感知和体验的机会。
  在环节一中,教师只是借助故事形式,没有把“按时起居”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建议结合幼儿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不按时起居会怎样?怎样才能做到按时起居?这样孩子的体验会更深刻一些,也会更有兴趣。
  在环节二中,由于孩子的外形和是否按时起居并没有必然联系,可以想见幼儿的回答肯定会很宽泛,不可能聚焦到按时起居上。因此建议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请幼儿讨论:“起床晚会怎么样?”引导孩子回答出多种可能,比如,会迟到,来不及吃早饭,肚子饿,做游戏没力气,还会影响身体发育,等等,让幼儿讨论后自己得出结论:不按时起居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教师不必小结。
  在环节三中,教师与幼儿讨论入睡和起床的合适时间,但由于没有和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故而未能让幼儿学会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比如,吃完晚饭可以进行哪些活动?每种活动可进行多长时间?建议可以借助图片或生活情景短片,使幼儿直观地看到按时起居的孩子晚上每个时间段在干什么,不按时起居的孩子晚上干什么(长时间看电视、玩玩具等)。按时起居和不按时起居的孩子分别几点起床,起床后干什么。通过对比,孩子们会很清晰地知道按时起居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进而知道珍惜时间。
  在环节四中,教师要求幼儿在钟表图上画上睡觉、起床的时间。如果幼儿还不认识时间的话会很困难。因此建议可以提供一些生活场景图片,比如睡觉的图片,请幼儿在钟表上拨出相应的时间,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按时起居的理解和认识。
其他文献
大街与小街  右图“街”字由26个圆圈组成,请你在大“街”与小“街”的空白圆圈里各填上数字1~26,使直线相连的几个数字的和相等。(大“街”各行数字之和是39,小“街”各行数字之和是32。)    航 行  从A到B,将航道上经过的标记所代表的数值(图中心已标明)相加,必须等于45,请将正确的航线画出来。    谁来登基  有一天,老皇帝突然一命呜呼,他留下了外号叫象、狮、虎、豹……等18个儿子,
唉,真倒霉,我又换新同桌了,他竟然是陈中天!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很滑稽的男孩:他有一对兔子牙,笑起来像只老鼠:他经常忘带课本,真拿他没办法:他经常扮成一只小猫咪,伏在我腿上“喵喵”叫:扮成鸟也是他的绝活,嘟起嘴巴。再指指铅笔袋:“这是什么东东?”:高兴起来还会掐我一把。我一直看不出他对我友好,是个不能做朋友的同桌。  不久,我被选上参加学校的健美操队。“快!快去跳操!”老师催促道。我闷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