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惨败股市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炒股,是蒋介石未发达时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段经历,也是他之后最忌讳别人谈及的一段经历。
  为革命而炒股
  1916年,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正处在低潮之时,他就把目标瞄准了股票,想要通过在上海办理证券交易所,为革命筹集经费,而交易所的具体筹划工作就交予了张静江、戴季陶和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蒋介石。
  在经过一番争吵与磨难之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最终获批并于1920年7月1日正式开业。蒋介石不仅全程参与了证券交易所的创建,还亲身参与其中,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股民之一。
  那时,在交易所进行的买卖都是由经纪人经手代办的。经纪人在交易所中繳足相当的保证金,在市场代理客商买卖货物,以取得相应的佣金。所以在开业当天,经纪公司也随之开张。
  这个名叫“茂新”的经纪公司,表面的负责人是陈果夫,而真正的幕后老板正是蒋介石。
  通过“茂新”公司,蒋介石这个股票代理人开始了自己的投机生意,而像“茂新”这样的交易经纪公司,蒋介石参与的不止一家。
  处处撒网
  蒋介石对炒股及其业绩十分上心,“茂新”开张没两天就遭遇了大失血,曾让蒋介石烦心不已。
  当时,交易所本所的股票开盘价是三十元,蒋介石本人并不在上海,所以委托陈果夫和朱守梅低价买进,但这二人却没有买,而是到了7月4日股价已经涨到四十二元时才买进,结果数日后股价回落,“茂新”一下亏了近两千块钱,而当时总的现金也不过三千多元。
  亏钱让蒋介石十分心痛,他在日记中抱怨道:“生涯不易做,而为果夫、守梅所害……为组织茂新公司及买卖股票事,颇费经营踌躇也,晚间不能安眠。”好在,“茂新”很快走上了正轨,股本也从一万增到三万,每天的生意最差时也能赚到三十元以上的佣金,最高的时候甚至能赚到两千元。
  算上交易所成立之前成立的“协进社”,蒋介石起码参与了四家股票交易公司的经营,而这时上海的证券市场正是最火爆的时候,每个事务所的账上财富都不断飙升。
  从百万富翁到穷光蛋
  由于交易所设在商贾云集的上海,又是中国第一家,因此,一时成为投机者的乐园,起初交易营业额很好。
  接着,蒋介石等三人又从日本商人抵押的七万股股票中提出三万股,加上前面留出的一万五千股,共计四万五千股。这些股票最初股价是每股三十元左右,到1921年中期每股已经涨到一百二十元。蒋、张、戴三人的股票此时价值已高达四百八十万元,发了大财。
  看到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带来的甜头,各行业的商业巨子都来搞交易所。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之后,一百五十多家股票交易所、物品交易所和信托公司如同雨后春笋相率而起,质量参差不齐。
  这一百五十多家机构中,正式在北洋政府农商部登记立案的只有十家,在各国领署立案或是其他租界机构立案的也只有四十家,剩下一百来家交易机构连登记立案的手续都没办过。政府完全游离于金融机构的各种行为之外,相关法规又严重欠缺,结果股市必然会出现震荡以抹去泡沫。到1921年11月,便有三十八家交易所歇业,12月后,每天至少有一家交易所歇业,投机失败的人比比皆是。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上海,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也不例外。
  当蒋介石兄弟几个手中持有的本所股票涨到一百二十元的时候,有些头脑冷静的人就已经认为股票价格已达到饱和,不能再有所发展,所以纷纷撤资。只有蒋介石、张静江仍以为自己有实力,所以仍继续大做本所股买卖。
  然而,现货与期货的差价越来越大,再加上那时其他交易所频频倒闭,上海市民纷纷兑现现金以求安全,导致交易所会计账上的现金大量支出,到最后已拿不出现金兑换。蒋介石等人才感觉到恐慌。
  拖延到1922年初,交易所最终被宣告“死刑”,蒋介石的几家股票纪经公司全都关门大吉,他本人由原来的百万富翁,迅速变成穷光蛋。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好耍了“流氓”手段,一脚溜之,跑到广州找孙中山先生去了,美其名曰:“投奔革命。”
  (摘自《都市·翻阅日历》 图/邝野)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