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S样酪氨酸激酶3突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tony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从建库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3篇文献,共2 6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LT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较低(RR=0.92,95% CI 0.86~0.99,P=0.02),3年总生存率较低(RR=0.72,95% CI 0.60~0.88,P=0.001),5年总生存率较低(RR=0.89,95% CI 0.81~0.99,P=0.03),而高危组比例较高(RR=3.13,95% CI 2.26~4.35,P<0.01),早期死亡率较高(RR=2.26,95% CI 1.75~2.90,P<0.01),复发率较高(RR=1.50,95% CI 1.11~2.02,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LT3酪氨酸激酶结构域(FLT3-TKD)突变患者早期死亡率较高(RR=3.00,95% CI 1.74~5.2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FLT3突变可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可更好地为进行预后分层、完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单药或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效果和耐受性。方法总结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初发MDS患者32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23例患者使用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地西他滨20 mg·m-2·d-1,第1天至第5天;三氧化二砷0.16 mg/kg,第1天至第5天;4~6周重复1次),9例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单药治
目的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24例初治MPA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诊断标准。通过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患者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7岁(5~66岁);骨髓幼稚细胞占有核
目的探讨低剂量地西他滨皮下注射联合砷剂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平顶山市新华区医院住院的未能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8例中高危MDS患者,给予低剂量地西他滨皮下注射联合砷剂治疗:地西他滨0.1~0.2 mg/kg,皮下注射,2次/周,共4周;亚砷酸注射液10 mg/次或0.16 mg/kg,静
目的探讨伴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增生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诊治的1例伴成熟PDC增生的MDS伴原始细胞增多(EB)-1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体检发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髓涂片可见原始粒细胞占0.064,树突细胞占0.152,免疫分型可见原始粒细胞及成熟PDC两组异常增殖的细胞,给予地西他滨治疗
目的探讨E2A-HLF融合基因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提高分层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收治的2例B-ALL伴E2A-HLF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生存期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为女性儿童,8岁,以发热、腹痛起病,白细胞计数(WBC)轻度增高,伴有高钙血症;例2为青年男性,27岁,以下颌骨疼痛、贫血起病,WBC正常。2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