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ay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的课程观的確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将发生改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必为刻意迎合某些规定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提倡富有个性和特色,“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至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对教案的要求也不再苛求篇幅和字数,而是好用、实用、有新意。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到底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是每个教师热心关注的问题,也是我痴心追求的目标,每一个有理想的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智慧解读着这个问题,用自己的实践求证着答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下是我心目中好课的标准:
  一、设计匠心独具
  假如一个教师只是按照一套现成的教学设计去教学,就与以前的机械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对实践新课程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一堂好的课,应该洋溢着个性。老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文本的个性构成了课堂鲜明的个性。老师有的机敏睿智,具有亲和力;有的幽默风趣,具有吸引力;有的洒脱开放,富有感染力……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构筑了亮丽的课堂风景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学生的个性也是多姿多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里应该流淌着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只有教师威严的声音。教师用自己准确、生动、幽默、煽情的语言及高超的教学技巧,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主动求知,主动求疑,主动求异,主动求法,主动求博,整个课堂,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笑声阵阵,动静有致,高潮迭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言语的交锋及思想的碰撞而不时产生智慧的火花和情感的升华,整堂课都兴致勃勃。
  二、简明的目标和简单的教学结构
  古人说:“以浅持博”“约而易知”。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简约化的原则,一要面向全体学生,抓住了保底的,才能有广博的,学生的发展才有后劲;二要简约明了,先举了一,才能反三,学生才学得轻松。这个简约,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对教学目标的整合、融合。
  教学结构简单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线性”的结构为“板块式”结构。过去“一讲到底”或“一问到底”的线形结构是捆绑学生和教师课堂创新的绳索,而简约化、“板块式”的结构才是师生课堂对话、探究的平台。我国古代就有“大音稀声”“大道至简”的说法。可见“简”也不是单纯的简单,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令人向往和追求的高品位的境界。因为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简单的课堂结构,是引领学生直达灵魂的过程和捷径。
  三、朴实的教法
  教法“朴实”既是质朴和扎实,也是简约和深刻。具体地说,就是讲求教学实效,不追风,不矫饰。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最切合学习实际的形式,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不管是创新的,还是传统的。不要追求形式的“豪华”和“奢靡”。只有运用最“经济”的手段而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古人还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说法,著名学者 季羡林 先生追求的艺术风格就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
  四、师生教学相长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上《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让同学们想象小黄莺兴奋地唱着什么?可写诗词、写句段、作画。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
  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而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好的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现实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育人为本;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小草,因为有了理想破土而出;溪流,因为有了理想而勇往直前。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伟大的教育梦——立德树人,任重而道远。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树立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一种继
期刊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古典诗词就是华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有的感概祖国壮丽山河,领略大自然俊美风光;有的是描写真挚友情,有的诉说人生境遇,抒发个人情怀......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诗词之优美让我们细细品味,用词之精准值得我们反复推敲。而让学生初步领略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我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作为小学语文
期刊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1.选题背景  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无论是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在教育程度上都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地方,在教育这一方面是中国的前沿其中教育中有这样一类就是特殊教育,在幼儿园中有一类幼儿园是听力障碍幼儿园,听力障碍幼儿园中的教师不但要负责普通幼儿园中的一些活动及照顾幼儿的一日生活同时还要负责幼儿的语言康复工作,与普通幼儿园的教师相比较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从一些国内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得知:
期刊
在我执教的经历中,对于《命题》,每一次教学都会留下不同的感受。这部分内容相当基础,稍不注意就会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从学生认知的层面看,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命题的知识,后面还将深入学习命题的其他相关知识,再者此节内容是开篇第一节,承上启下,地位重要。而本次教学中,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尊重教材,从实际学情出发,按照如下路线设计了本堂课:第一回顾了初中命题的概念,引出对高中命题的概念及形
期刊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意义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对于普通儿童来说家庭教育十分必要,对于视力障碍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中指出:“对残障儿童的教育是家长和专业教育人员的共同任务。”  尽管家庭教育在视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视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却也令人堪忧。曾有学者进行过关于“对特殊儿童没有必要进行家庭教育”观点的调查。结果发现,27.6%的家长认为不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要加深儿童对生活体验的感受,对生活体验的认识,促进儿童通过自主、理性的行动来表达其对生活的情感与认识,最终将儿童生活的知、情、行整合起来,形成儿童稳定的道德品质。引导儿童回顾生活体验,注重儿童的内心感受,导引儿童发现体验的意义,并通过反思使儿童自觉的将这种情感体验纳入到理性层次,为进一步促进儿童的道德行为奠基。  体验是什么呢?就是孩子们亲自去感受,动手实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
期刊
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也曾一度困惑。近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大胆创新习作教学方式,从小学三年级起步习作开始,就注重小学生习作写改良好习惯培养,从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注重小学生字、词、句、段等习作构件积累习惯、生活情境的观察积累,说写习惯、习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古诗时,教师应注意诗词语言的表象化、具象化,并将诗句通过强化、活化、优化等方法,适时优选内容对学生进行补白训练,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诗句和作者三者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直接而深刻地理解诗句的内涵。本文将以古诗《清明》为例,探究多元补白解读文本的方式,让古诗教学大放异彩。  一、聚焦词语,想象补白,入境悟情  学生年龄小
期刊
礼仪是一切文明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在礼仪教育这方面说理雄辩,论到精微,别具一格。它的存亡兴衰,对我们社会的发展都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传统礼仪教育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要如何实现传统礼仪教育的重生,就成为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  中国历史悠久,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
期刊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流行”己经成为时尚的首要标准,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音乐艺术已向大众性、普遍性靠拢,要想满足广大群众对音乐的精神需要,音乐艺术必须朝着多元化发展,合唱艺术作为众多音乐体裁中最广泛、最大众化的艺术,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而流行音乐元素运用于合唱作品中,以其特有的协调、和谐统一、综合效果对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和开放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意义上繁荣了我国的文化事业。目前的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