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大学“食”代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毕业走进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难找到几个整天能和自己抢一包零食、吃同一锅饭菜、睡同一窝的朋友了。后来的人没有那么熟悉,也不曾那么亲密。
  还清楚地记得大学里四个人住一间宿舍,那时候我们住的宿舍楼还比较陈旧,白色的墙壁、灰色的水泥地面,有四张单人床,上面是床位,下边是座位的那种木板床,房间仅有一个独立卫生间和一个悬挂式的小风扇。除了电灯和小电扇之外,宿舍不允许私自使用其他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如果被宿舍管理员发现就会被没收。当时的电路是限制功率的,如果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话,超过负荷就会自动跳闸。
  我们当然还是偷偷地用过小电器的,那是由大家一起凑钱合资买的电饭锅,用来煮面条或者打火锅,还有一个便宜的电热水壶,免得下楼跑去热水房打开水。
  上大学期间我每个月并没有多少开销用来吃饭和买生活用品。校园食堂的饭菜总是那几样翻来覆去,所以我们不免想在宿舍自己动手,或者去食堂打饭回宿舍,在宿舍用电饭锅打火锅和大家一起吃,你争我抢的,有一种热闹且温馨的氛围。
  当然煮泡面的时候最多,我当时最爱的要数红烧牛肉面外加根香肠,将面饼和火腿肠放在已烧好热水的电饭锅中,煮到锅里散发着浓浓香味的时候,面饼软烂时再加上泡面的配料就可以开吃了。一到月底如果生活费紧张的时候,也就只够泡面不加火腿肠了。那时候大家的食欲都非常好,可以吃完大大一碗面,尤其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吃得满头大汗,爽快淋漓。
  电饭锅当时恰到好处的使用便是用来煮火锅。学校附近超市有卖现成的火锅底料,需要什么样的火锅底料应有尽有,用电饭锅烧开热水,把买好的底料放进锅中,水煮沸后放入白菜、土豆、金针菇、生菜等蔬菜,在宿舍能夠吃上热热的火锅,在当时也算是奢侈的事情了,而且还要提防不被宿舍管理员破获“作案现场”。那时候除了饭钱和购买生活用品,其他的开支往往都是超出预算的。回想起那时候,现在的我还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幸福美好。
  偶尔周末或是每逢佳节,我们宿舍四人也会结伴一起去学校东门附近的饭馆撮一顿。第一次对海南小饭馆的印象就是在这家门面很小、装修简陋、老板时不时操着听不懂的海南话。海南菜的特色一般比较清淡,菜都不怎么放辣椒。有时候我们在饭馆也打边炉,类似于吃火锅的那种,锅中现煮现吃,这打边炉也算是海南一特色吧,这样的吃法便于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可以随自己的口味调配自己的酱料。
  这样的学生“食”代生活持续了三年左右,到了大四,我们开始被别人称呼学长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外出实习、打工、恋爱、上图书馆看书考研复习等,每一样都缩短了我们在宿舍的时间,我们更难得聚在一起吃饭了。我们渐渐失去了最初懵懂和不安分的心境。感叹成长的同时,偶尔还会怀念在宿舍一起煮泡面,在宿舍一起吃火锅,在校园外一起聚餐的点点滴滴。怀念大学“食”代,怀念让简单变得美好,单调变得生动。那些纯真的初心不曾改变,而且鼓励我们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蔡慧玥)
其他文献
别看我年纪轻,可在华扬中学谁都知道我是个老彩民。工作仅五年,却有着十年的买彩历史。平凡的我有两个伟大的心愿:“中了五百万,买个房子把它装修得像宫殿;中了五百万,辞职去经商当个大老板。”  我刚下课,老婆就打来电话激动地说:“老公!你昨天买的双色球中了头奖……”没等她把话说完我就激动得跳起了半米多高,如果办公室里没人,我会泪流满面。  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让自己安稳地坐在椅子上。冷靜之后,我觉得有必要
期刊
平房现在逐渐成为城里人比较向往的地方,周末时光到平房去度假,充分地去接触大自然,感受阳光的美好,成为新世界生活的奢侈。  十年前,我在小城边缘处买了一个破旧的平房,百十平方米的房子和几分地的小院,倒也显得生机勃勃,趣味盎然。  院外有一片杨树林,门前的空地及右侧也种植了云杉、樟子松、白桦树、橡树、柳树、榆树、李子树和山丁子树、樱桃树、核桃树,几年下来在慢坡上已升起一片树林,潮润的空气环绕着小院,不
期刊
入夏的雨,就像莫名的忧伤,一朵墨色的云飘过来,就可能是一阵雨。  我不由加快了车速。果然,小区绿植的围栏上,妈妈晾的几把干菜已经吸足了雨水,变回了原形。进屋后,看见爸妈都在家,我就知道,他们肯定又没有听到外面的雨声。  自从住进了城里离地几十米高的商品房,他们就和我一样,再也没有听见过那或淅沥如诉,或沙沙呢喃,或滴答顽皮,或噼啪急切的雨声了。那雨声在乡下,在记忆深处。  先是茅草屋顶传来一阵窸窣细
期刊
夏天是雨的季节,雷雨交加,狂风作响;夏天是洪的季节,水位上涨,怒浪波涛;夏天更是光的季节,阳光猛烈,电闪雷鸣,微不足道的人在洪流面前闪闪发光……  一、夏天的雨与光  夏天的时候,大地承受着炽热烈阳,天空盘旋着积雷阴云,人们在街道上、在房屋里、在农田中,有放课后的孩子成群结队,有下班后的青年神色轻松,也有提着菜的老年人步履沉重,忽然间就起了狂风,电光一闪,随后雷声响彻,堤坝、农田、道路,空无一人,
期刊
福禄路以前不叫福禄路。至少在1937年之前,它不叫福禄路。  那时候,方圆几百米的小小区域内,有福禄通衢、大地街和福禄大街,其中最长最热闹的是福禄大街。江湖传说,远在明清时期的福禄路繁华得一塌糊涂,其时,单一条福禄大街,卖东西做生意的商店食肆,就有三百多家,只有你买不起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不夸张点形容,那真是百货咸集,市声若潮。  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人口聚集,以前的福禄通衢或福禄大街都无法再适应
期刊
虽然窗户紧闭,但是从缝隙里不断钻进来的冷风,把整个办公室变成了冰库。辅导员脸色凝重地说:“今天找你来,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今年的助学金没有按时下放名额,你无法在过年前领到钱。”  “阿锋,别人都指望不上,靠自己吧。”是阿发的声音。阿发讲起上学期自己在校门口练摊卖木板拼图的经历。他利用假期小赚了一笔,如今想重操旧业。说干就干,没想到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我们小地摊的生意十分红火。  过年了,我终于有了回
期刊
庚子新年已过,心陷其年还未曾拔出,恍然已入仲春初日,龍角星跃出东方地平线,苍龙抬头,万物复苏。原本,一片春波律动,绿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踏青寻梅,美哉悠哉,却因疫情,诸事不能出行,只得闲置室内足不出户。因不愿惶惶中胡言乱语,便潜藏于自己的字里行间,自我徜徉,歇而不误,疲乐两随。寂寥时,便入网络与友人隔空相望,同衷共喜。  流年似水,瞬息万变,再回首,一瞥无言,恍如隔世,身后落下一地鸡毛,曾经的几
期刊
走在故乡的风景中,我把怀旧的敞篷车搁置在湿地大洋湾的淺滩,一路披着阳光,与微风同行,造访着新洋河畔的伊甸园。  大洋湾,与许多人工雕刻的风景一样,让众多现代性元素涌入了这片休耕地,依托与南洋国际机场毗邻的优势,做足了“水、绿、古、文、秀”的文章。无人机从空中鸟瞰,新洋河在注入大海之前,顽皮地舞动腰肢,把两个连续的“V”字刻在了这畔水域,让魅力大洋湾成为这个城市的会客厅和度假休闲的养生堂。  大洋湾
期刊
梦想是心灵的花园。花团簇拥是一种温暖的姿态,一种色彩斑斓的、美丽的姿态。高低不一的层次感和视觉撞击成为触动心灵的姿态。所以,我喜欢花,因为它给人一种温馨,一种惬意,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给人一种对爱的渴望。它能渲染你的感受,它让甜蜜更加甜蜜,快乐更加快乐,喜庆更加喜庆,希望更加希望。将一朵花呈给爱人,让爱情升华;将一朵花呈给长辈,让亲情更浓密;将一朵花呈给朋友,让友情更珍贵;将一朵花呈给病人,让
期刊
一直以为自己和这个世界是没有默契的,循规蹈矩的两点一线,在车来车往的节奏里摸爬滚打,偶尔也会生出百无聊赖的惆怅。也许内心的叛逆细胞一直都有,于是心念转动之间,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云南之行。  站在昆明的土地上,正是阳光绽放的早上九点钟,一城的阳光正值明媚时分。第一次看到漫天飞舞的海鸥,那灵动轻巧展翅欲飞的身段,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虏了我挑剔的眼光。妖娆的郁金香,对我这个不速之客也有着极好的耐心,在阳光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