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协调度是测量与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例,运用多元统计等方法测算了其城市发展质量,同时对此进行归类分析与评价,并进一步指出其相应的发展策略及建议。研究发现: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呼伦贝尔发展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城市;巴彦淖尔、通辽和赤峰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但协调度较低;锡林郭勒发展水平较低,但协调度较高;乌兰察布、兴安盟和阿拉善盟处于城市发展早期阶段,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协调度均较低,城市发展质量显著低于其他盟市。
  关键词:城市发展质量;城市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6.00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数量急剧膨胀,且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城市数量的增多及其规模的扩张都属于“量”的增加,而“质”的内涵则体现为城市发展质量的高低程度。特别是当今城市的发展更意味着全面综合性地提升,其主要体现为人们对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居住环境以及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重视。但是,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并非一定呈正相关,国民经济指标的增长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该地区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这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只有当城市在不同层面和各个维度都得到相应发展之时,且各层面与维度发展相对较为协调均衡时,才意味着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一、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的文献回顾
  城市作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日渐成为国家治理的焦点之一。城市发展质量作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然而,城市发展涉及多方面的综合复杂性,对其发展质量进行界定与评价则较为困难。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城市发展质量进行准确的定义[1],且城市发展质量也未形成统一的评价体系[2]。
  当前学界对城市发展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政策方针、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区域发展问题等方面,而很少涉及城市发展质量的测算和评价这一关键与核心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在理论研究方面,周海林、赵景华及陈强等分别从可持续发展、和谐城市及公众满意度方面建构了评价体系以研究城市发展质量[3-5];而苗建军则认为城市发展质量包含两个层次,即城市本身的发展程度以及其所在区域的协调发展程度[6]。在实证研究方面,白先春、叶依广、王红、郑方辉等分别从不同视角对江苏省的13个城市、长江三角洲的15个城市、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珠江三角洲的9个城市的发展质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7-10];沈玲媛、曹洪峰等则从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协调度这两个方面分别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山东省的17个城市的城市发展质量进行了评价[11-12]。
  然而,实践中仅将城市发展水平作为评价城市发展质量的唯一标尺,往往不能发现和诊断出城市发展过程中非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加入城市发展协调度以衡量城市发展的各方面是否达到了协调发展状态,从而能及时发出预警,提高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政策的精准度。在这方面,国内学界则关注较少,即使有,也多为对发达地区的研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古、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联合国人居中心(HABITAT)编制的城市发展指数(CDI)①、联合国人居中心编制的人类居住计划②,以及我国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建立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体系③的基础上,本文以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城乡协调发展这五个维度作为城市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以内蒙古12个盟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个盟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从城市发展协调度角度进行测算与评价,最后得出提高内蒙古城市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般来说,任何单一的、独立的、片面的维度均是难以描述城市发展质量的高低。本文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子系统”、“生活质量子系统”、“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和“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五个维度的48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进行测算与评价。其中,选取“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是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城市及人口密集度均不高,城市辐射作用较小,因此,“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作为评价维度,可以反映出城乡二元结构,使评价系统更加完善;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又分为文化产业发展系统、教育产业发展系统、服务业发展系统和社会保障发展系统;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又可以分为环境系统和资源系统。详见表1。
  表1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维度变量指标名称单位经济发展
  水平子系统X1人均生产总值万元X2人均社会消费品花费万元X3人均工资元X4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5人均财政收入元X6失业率%X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9实际外资资金占GDP比重%X10万元GDP综合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X11单位城市建设用地GDP产值亿元/WKm2生活质量
  子系统X12人均住宅面积m3X13人均城市道路面积m3X14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辆X15万人拥有出租汽车数辆X16人均年用水量吨X17人均燃气供应量m3X18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比重%X19互联网民比重%社
  系统X20万人拥有剧场、影剧院数个X21万人旅行社数个X22百万人文化馆个数个X23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或件X24万人中小学个数个X25万人拥有大学生数人X26万人科技人员数人X27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X28科教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X29研发经费占GDP比重%X30万人邮政局个数个X31万人卫生机构个X32万人病床数个X33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X34人均保险机构个数个X3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X36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资源系统X37X38X49X40X41X42X43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公害处理率污水处理率节能环保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空气质量达标(API<100)天数人均年供水量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数量%%%%天m3万人/km2城乡协调   发展子系统X44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元X45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距万元X46城乡消费水平差距万元X47城乡恩格尔系数差距%X48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万元数据来源:《2013年内蒙古统计年鉴》和《2013年中国城市年鉴》。
  (二)研究方法
  1.指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本文采用美国学者查德提出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标准无量纲化处理[13]。
  对于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φ1=xi-xminxmax-xmin=1xi=xmax
  xi-xminxmax-xminxmin  0xi=xmin(1)对于逆向指标,标准化公式):φ2=xmax-xixmax-xmin=0xi=xmax
  xmax-xixmax-xminxmin  1xi=xmin(2)其中xi为指标的原始数据;xmin和xmax分别表示该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φ1和φ2分别为正指标和负指标标准化结果,它们的取值范围均为[0,1]。
  2.城市发展得分的计算。基于上述数据标准化处理,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标准化数据进行降维,并用几个主成分反映出大量原始多维数据的主要信息,再通过各研究对象在每个主成分上的得分计算出综合得分,然后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求出标准化后的各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第二步,计算出第一步中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找出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及其贡献率;第三步,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第四步,对上步骤中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第五步,计算每个主成分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可计算出内蒙古12个盟市的城市发展水平。
  3.城市发展协调度的计算。基于内蒙古12个盟市在五个维度上的得分,计算出城市发展五个维度得分的变异系数Vi,详见公式(3),通过Vi求出城市发展协调度Bi,详见公式(4),从而评价城市发展的协调性。在统计学意义上,变异系数Vi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程度越大,各个数据之间的变异系数Vi越大;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城市发展协调度Bi分别代表一个城市的经济、生活、社会、资源与环境和城乡协调发展五个子系统发展协调度的得分,Bi得分越高表示城市发展的协调度越高,否则,反之。Bi用1和变异系数的差来表示,即1-Vi。Bi越高,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性越高,城市发展越协调。变异系数:Vi=Si/Yi(3)
  城市发展协调度:Bi=1-Vi(4)其中,Yi表示五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得分的平均值,Si表示五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得分的标准差,Vi表示五个子系统发展水平得分的变异系数。根据以上两个公式可计算出内蒙古12个盟市的城市发展协调度。
  三、结果及分析
  (一) 城市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及评价
  经SPSS19.0统计软件测算,得出12个盟市发展综合得分及在五个评价子系统上的得分,并进行排名,详见表2。
  表2内蒙古12个盟市城市发展水平得分
  城市名称所属
  区域综合得分排名经济发展水平子系统得分排名生活质量子系统得分排名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得分排名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得分排名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得分排名呼和浩特中部3.9410.3540.5410.1760.5260.453包头西部3.6820.4410.462-0.03120.5240.671鄂尔多斯西部2.7530.4120.4530.09100.5250.522乌海西部2.5540.3830.4340.00110.4880.254呼伦贝尔东部1.5150.1370.4150.2740.46100.089巴彦淖尔西部1.3360.0490.3760.1280.671-0.0311通辽东部0.6670.0680.2880.0990.5170.108赤峰东部0.418-0.01110.3270.1470.6030.215乌兰察布中部-0.9990.03100.2190.2450.6420.177兴安盟东部-2.1610-0.03120.09100.4210.4790.176锡林郭勒中部-2.45110.1560.07110.2830.25110.0210阿拉善盟西部-3.57120.355-0.02120.3520.0212-0.0512注:由于部分地区数据出现缺失,且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因此出现得分为负值的情况。
  根据综合得分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得分位于自治区前三,这三个城市和乌海市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盟市,城市发展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他盟市;呼伦贝尔市和巴彦淖尔得分较高,城市发展水平略高于全区平局水平;通辽和赤峰得分较低,城市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而乌兰察布、兴安盟、锡林郭勒和阿拉善盟得分均为负,排名较为靠后。很明显,内蒙古城市发展水平“极化”现象较为严重。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乌海在经济、生活和城乡协调发展三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也均位于前列,但在社会发展和资源与环境两个子系统排名均略靠后。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发展水平较高是因为城市密集度高,形成呼-包-鄂城市带,并且自然、人力、科技资源丰富,城市间的交流频繁,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发展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乌海面积较小,人口密集度较高,工业较为发达,城市发展水平较高。但这些城市的经济模式主要为资源导向型,因此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可持续的,这也正是该地区在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得分较低的原因。此外,这三个盟市社会发展水平子系统得分较低主要体现在该地区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较低,不能与其高水平的发展相平衡。呼伦贝尔和巴彦淖尔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得分较低,而在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巴彦淖尔得分最高,呼伦贝尔则仅位居第10位。赤峰在经济发展子系统得分较低,而在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和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得分显著较高,即该地区生态环境优越,城乡差距小。乌兰察布和兴安盟发展有相似之处,经济发展是短板,但是在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和城乡协调发展子系统方面发展略好。锡林郭勒与阿拉善盟发展类似,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子系统得分较高,而其他发展子系统得分均垫底。锡林郭勒盟属于典型的牧区,由于受近年国家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导致其主导产业畜牧业发展受阻,影响了其发展;而阿拉善盟地广人稀,地貌复杂,以沙漠戈壁为主,主产业为采矿和初级粗加工,人口稀少,发展缓慢,因此城市发展水平垫底。   (二) 城市发展协调度测算结果及评价
  采用上述城市发展协调度的计算方法,经测算得出12个盟市的发展协调度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的城市发展协调度明显高于其他盟市,城市发展非常协调;呼伦贝尔、乌海、包头和锡林郭勒得分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协调;赤峰、乌兰察布、通辽和兴安盟得分接近于零,城市发展较不协调;巴彦淖尔和阿拉善盟得分出现负值,城市发展极不协调。总体来看,内蒙古12个盟市发展非常协调和极不协调的城市均为2个,占比均为16.67%;比较协调和较不协调的城市均为4个,占比均为33.33%;分布结构整体来看呈“纺锤型”结构。
  分析发现,协调度排名靠前的盟市均呈现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较高的现象;协调度靠后的盟市则反之。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位于全区前三,而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仅高于乌海,可见城市发展协调度与产业构成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要想提高城市发展协调度,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全面协调地发展。
  (三) 城市发展质量总体评价及分析
  在得出内蒙古城市发展总指数及城市发展协
  协调33.330.11715.2655.0129.740.10815.6153.7630.640.09913.7563.1123.140.021029.7538.7531.50巴彦淖尔阿拉善盟极不
  协调16.67-0.241119.3057.3023.40-0.56122.5381.8915.58调度的基础上,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更丰富地评价城市发展质量。以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协调度分别为横轴和纵轴,用散点图表示各个盟市发展状况。为了便于分析各个盟市发展的现状,根据值的大小,我们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城市发展协调度划分为两类,标准如下:城市发展综合指数,0-4为高发展水平,-4-0为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协调度,0.2-0.7为高协调度,-0.6-0.2为低协调度,如图1所示。
  图1内蒙古12盟市城市发展质量散点图根据坐标轴分区,可将内蒙古12盟市划分为4种类型:
  一是高发展水平、高协调度。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和呼伦贝尔属于该类型的发展状态。这类城市的发展是最理想、质量最高的,是内蒙古其他盟市发展的参照标准。
  二是高发展水平、低协调度。巴彦淖尔、通辽和赤峰属于该类型的发展状态。在理论上,如果城市某方面发展缓慢,制约了总体发展时,城市发展动力就会不足,发展速度就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这三个盟市发展已经出现不平衡,处于较危险状态。
  三是低发展水平、高协调度。锡林郭勒属于该类型的发展状态。这类型城市的发展往往与第二类型相反,城市发展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上,但是整个城市的发展比较平衡,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四是低发展水平、低协调度。乌兰察布、兴安盟和阿拉善盟属于该类型的发展状态。这类城市的发展往往处于城市化早期阶段,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均不高。
  四、内蒙古地区协调发展的策略
  第一,应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内蒙古政府应以呼-包-鄂地区为核心,向东部和西部地区辐射型发展;加大东部地区城市化集群建设,将城市职能更加明确,促进东部与中西部经济、文化、科技、资源的交流。同时,东部地区的呼伦贝尔、兴安盟以及中部地区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还应加强与东北和蒙古国的合作,发挥区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破行政区域形成的壁垒,大力发展交通,加强科技人才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发展,保证区域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第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协调发展。立足于内蒙古经济结构发展的实际,从整体上进一步优化内蒙古产业结构和协调地区经济,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更好地推动发展。政府需要制定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并在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领域给予大力扶持,使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能形成一定的规模;此外,政府还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提升产业层次。
  第三,消除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桎梏。认清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城市化进程。巴彦淖尔、通辽和赤峰应及时调整发展的重点,确保发展后续力量充足,从而提高城市发展质量;锡林郭勒在发展过程中应在追求协调发展的同时,大力进行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乌兰察布、兴安盟和阿拉善盟应结合自身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夯实经济基础,同时借鉴其他发展较好的城市的发展经验,既要注重发展水平的提高,也要保证发展的协调。
  注释:
  ①该指数由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废品处理、健康与教育5个部分组成,共涉及12个指标。
  ②该计划包括了城市化指标向导,居住日程指标体系有20个主要指标,9个问卷指标,13个质量效果指标。
  ③我国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建立的城市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与环境5个方面共17个二级指标。
  [参考文献]
  [1]沈玲媛,邓宏兵.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6(12):7-10.
  [2]徐春华.城市发展质量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9(3):79-83.
  [3]周海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攀枝花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12-16.
  [4]赵景华,李代民.和谐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行政管理,2007(12):23-25.
  [5]陈强,鲍悦华.城市发展质量评价的公众参与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3):77-81.
  [6]苗建军,赵霞.基于“城市质量”决定的城市空间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31(3):126-134.
  [7]白先春,凌亢,郭存芝.城市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6),91-95.
  [8]叶依广,周蕾.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3(5):197-202.
  [9]王红.城市群间及其内部城市的质量差异分析:以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城市群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6):1-4.
  [10]卢扬帆,郑方辉.区域一体化视域下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基于珠三角9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4,10:2-9.
  [11]沈玲媛,邓宏兵.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6(12):7-10.
  [12]曹洪峰.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J].山东经济,2005,3(2):95-99.
  [13]L. A. Zadeh, Fuzzy sets[7]. 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1):338-353.
  (责任编辑王婷婷)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华南地区的四所高校作为抽样范围,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形式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测试,统计结果显示:思政课堂、网络媒体和电视广播是最有效的传播渠道,书刊杂志等相对较弱;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是最有效的传播形式,组织传播等相对较弱;十二项诉求整体认同,富强、平等和诚信三个优先;文体明星是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著名学者等影响相对较弱。高校应当运用整合传播策略,对社
期刊
摘要:运用HunterSchmidt法对32篇实证论文中的38个独立研究组成的10040个样本进行元分析,系统研究了员工性别等人口特征与员工主动担责的关系,结果发现,员工的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组织任期与员工主动担责显著正相关但比较弱,而组织地位与员工主动担责显著正相关且比较强;同时,数据来源会调节受教育水平和组织地位与员工主动担责的关系,而文化差异来则会调节受教育水平和组织任期与员工主动担责的
期刊
摘要:乡村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乡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为主要路径的乡村转型日益受到质疑和挑战。首次提出“乡村文化资本”概念,用以解释文化在乡村转型中的价值和意义,主张自觉反思传统的乡村发展方式,挖掘并建构乡村转型的“文化动力因”。主要采用个案比较的方法,通过苏北和苏南两个典型村落的比较,解释其在空间变迁、文化生产和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并探究“乡村文化资本”在乡村转型发展中发挥
期刊
摘要:拟声词是指模拟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词,它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生命力。通过对《说文解字》中记录的上古汉语拟声词的语音分析,发现拟声词所表達的概念与它所模拟的声音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和选择性,并非任意组合。不仅拟声词的音义之间有这种约定关系,在语言系统的内部,这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关键词:拟声词;语音;语义  中图分类号:H03;H109.2;H1
期刊
摘要:我国城市群府际合作治理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传统科层治理、市场治理和网络治理模式无法有效应对。府际合作元治理是基于垂直等级制结构和水平自组织网络间的相互作用而发展出的一种新治理模式,它有效回应了我国城市群治理的困境。应当通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等方面的设计,构建府际合作元治理模式。  关键词:  府际合作;元治理;区域治理  中图分类号:D035.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
期刊
摘要:政治精英参与外交决策的重要性在于,提高决策的民主程度,实现外交决策的制度化,增强外交决策机制的科学性,使外交决策能够反映国内社会的现实,更能够反映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变化的需要。政治精英的观念分配是重要的,外部信息对政治精英的影响能够直接作用于国家的对外政策。英美两国建立战后金融秩序的成功,归因于英美两国经济精英之间形成的观念共同体。公共外交应该致力于推动这种政治精英之间的观念共同体的形成。 
期刊
摘要:通过对既有民主化和政治稳定理论的梳理,发现了“治理绩效”这一中间变量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利用四组国家在民主化过程中的治理绩效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内政治稳定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在民主转型过程中,当经济绩效和政治绩效同时处于高质量发展时,转轨国家或转型国家的政治稳定才能稳固;单纯依靠经济增长带来的政治稳定并不牢固;政治绩效比经济绩效更具有维持政权合法性的作用。因此,即使在经济绩效波动
期刊
摘要:邻避问题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和量化分析法对2007-2014年发表在CSSCI上的54篇有关邻避问题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变量统计,分析了关于邻避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邻避问题研究存在以下問题:缺乏以多学科交叉为前提的多重视角分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主题比例分配不均,概念、理论体系、逻辑范畴、演化规律的基础性研究比例较低;研究规范性不足
期刊
摘要:学者多认为《声无哀乐论》是一篇艺术理论文献或者音乐美学文献,事实上它是一篇哲学文献。嵇康认为声音只有音阶节奏是否平和的体性,而没有哀乐的属性;哀乐是人的情感属性,平和的音乐只是宣导人本有的哀乐之情。他进一步认为音乐本身也没有德行、功用等“象”。他认为音乐是有教化作用的,首先要实行无为之政的良善政治,使得人心平和,产生平和之乐,二者相互涵养天下才会大治。与儒家以礼乐为主的乐教观不同,嵇康的乐教
期刊
摘要:“人的主体性”确证的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与基础。与近代哲学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的确证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如何在历史中实现的问题。进而,马克思立足于“物质生活”生产实践的研究,从现代技术-工业活动的研究中探寻“人的主体性”何以可能以及何以实现的问题:首先,现代技术以工业活动的方式体现着人的类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科技作为人的劳动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增长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