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1增高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作为一种强效血管和神经活性肽,内皮素1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情况下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有害作用.然而,增高的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内皮素1有无直接诱导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设计:以细胞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和一所大学的病理学教研室、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织与移植免疫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3/2002-0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和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组织移植与免疫研究所实验室进行.来自于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的原代神经元培养,新生大鼠由中山大学医学中心动物研究所提供.干预:原代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5 d后分别加入0.2,20 nmol/L内皮素1处理24 h,用Annexin V,Hoechst 33258染色半定量测定细胞凋亡.再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定量检测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或内皮素受体B拮抗剂对20 nmol/L内皮素1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效果.对照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内皮素1直接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以及其通过的ET受体亚型.结果:加入0.2 nmol/L内皮素1 24 h后,Annexin-V和Hoechst 33258阳性染色细胞率分别为(23.00±9.96)%,(9.82±0.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nnexin-V:(13.50±3.35)%;Hoechst 33258(8.21±2.17)%].加入20 nmol/L后24 h,Annexin-V以及Hoechst33258染色阳性细胞率(50.50±10.78)%,(13.78±1.52)%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20 nmol/L内皮素1组凋亡率分别为(0.20±0.15)%和(26.11±3.28)%;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内皮素受体B拮抗剂分别部分阻断了内皮素1诱导培养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内皮素受体A拮抗剂+内皮素1组凋亡率为(13.58±4.92)%,内皮素受体B拮抗剂+内皮素1组为(9.99±3.30)%,与内皮素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较高浓度的内皮素1(20 nmol/L)可直接诱导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其A受体和B受体亚型共同实现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Math1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 ,并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将其导入大鼠耳蜗 ,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 
建立了一个数值模型,来计算并论述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中的扩散和渗透共同作用下的传质现象.经过对比分析,研究了阴极内压力梯度对气体传输、气体分布,以及浓度过
介绍了一种五个自由度的大型数控相贯线切割机,工件直径Φ4000-Φ8000mm;坡口角度30°~40°,割孔直径Φ50~Φ550mm,对机械部分特别是机头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提供了一种可以
在电力系统中,备用电源自动投入(简称备自投)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当用于在配电网中较大区域互投时,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因电网电压稳定性破坏而导致备自投不成功。以一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以白蛉为传播媒介所引起的地方性传染性寄生虫病,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目前我国北方省份仍有少量散发病例 [1],在长江以南地区尚没有黑热病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兔脑蓝斑去甲肾上腺素(NE)代谢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引起循环抑制的中枢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9只,静脉输注异丙酚前后,使用推挽灌流法收集蓝斑区灌流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时肠系膜血管热休克蛋白 90 (HSP90 )的表达 ,并对其表达定位。方法 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假手术组 ,用门静脉部分结扎法制作门静脉高压模型。 4周后取
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干预培养的MG 63细胞(人成骨肉瘤来源)。结果显示:TNF -α上调MG 63细胞核蛋白p65表达,下调护骨素(OPG)mRNA和蛋白质表达。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不能
患者,男,32岁,以“左面部进行性运动障碍伴左耳听力下降1年余”为主诉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眼睑闭合不全,左面部运动障碍逐渐加重,并出现左口角偏斜及不能皱左侧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经皮肾治疗方法。方法: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26例。10例直接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行经皮肾镜手术(顺行法)。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