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斗《奇酸记》传奇中的佛道思想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we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李斗是清中叶重要的戏曲家、诗人。《奇酸记》是李斗现存两部传奇作品之一。该剧根据小说《金瓶梅》改编。分析《奇酸记》传奇中所体现出的佛道思想,并与《金瓶梅》小说进行比较,有利于理解李斗的人生观和创作心态。
  关键词: 李斗 《奇酸记》 佛道思想 《金瓶梅》
  李斗,字北有,号艾塘(一作“艾堂”),别署画舫中人。主要活动于清乾嘉时期。李斗的戏曲作品今存世的仅传奇《奇酸记》、《岁星记》两部。《岁星记》敷演东方朔故事,该剧为李斗在嘉庆八年(1803)应江春之请所作,并于次年元宵节演出①。以下仅分析李斗《奇酸记》传奇。
  一、版本和情节
  《奇酸记》现存《永报堂集》所收本,刊刻于清嘉庆十二年。国家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藏本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国家图书馆藏本《奇酸记》传奇四卷,清刻本,2册,8行19字,小字单行,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牌记“奇酸记传奇”,有“防风馆藏本”印鉴,印为红色。题“画舫中人撰,防风馆客评”,前有“凡例”,“缘起”,“王凤洲先生小像”及张竹坡“苦孝说”。
  《奇酸记》共4折,每折6出,前有一楔子。作者李斗杂取《金瓶梅》中的若干情节,拼接而成。主要情节为:西域梵僧受万回祖师派遣往永福寺修药。吴月娘劝诫西门庆不要流连风月。傅自新替西门庆购入砒霜。武松刺配孟州,花子虚感其英雄落魄,为其饯别。西门庆与妻妾同赏瑞雪。来旺怀疑妻子宋蕙莲私通西门庆,试探蕙莲。梵僧在永福寺修药,武大郎鬼魂央其报仇。温秀才受西门庆派遣往东京给太保蔡攸送贺礼。潘金莲与李瓶儿、宋惠莲同打秋千,陈敬济调戏金莲,被春梅撞破。西门庆与潘金莲设计捉拿来旺,蕙莲得知来旺递解徐州,自缢身亡。吴月娘向薛尼姑求得生子之药。周秀传鼓祭旗,却见旗上挂弓并且折断,以为不祥之兆。潘金莲与潘姥姥争执,梦见武松,预见自己的命运。李瓶儿病中梦见花子虚鬼魂前来勾命,身亡。西门庆宴客,见到何千户娘子美貌而起色心,暴毙而亡。金莲和春梅被月娘赶走,李娇儿、孙雪娥各寻出路,孟玉楼嫁李衙内。月娘生下孝哥。武松引金兵杀入清河县。普静禅师出山寻徒。云理守欲娶吴月娘为妻,武松带领金兵杀入。孟玉楼离开清河,在船上得知春梅嫁给周秀做了守备夫人,周秀中箭身亡。春梅祭奠金莲。被虞候张胜撞见与陈敬济偷情,敬济被杀。月娘与孝哥、薛尼姑一同逃难,路遇普静,普静作法将孝哥变作西门庆模样,点醒月娘。普静收孝哥为徒,荐拔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等人幽魂。
  二、佛道思想
  《奇酸记》的重要特色是表现出人生空幻的佛道思想。第一折第一出“灵药现身”、第六出“降神修药”、第三折第一出“神符结体”、第四折第一出“普净寻徒”、第五出“爹儿双变”、第六出“孝成酸释”都是围绕西域梵僧、普净禅师等僧尼展开。这一点与《金瓶梅》小说中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两者不尽相同。
  《金瓶梅》小说展现了复杂而广大的世情百态,其中大量的佛道内容表现了明代世俗社会的宗教意识。但《金瓶梅》绝不仅仅是一部宣扬宗教教义的作品,书中的佛道观是更为复杂深刻的。全书第一回开篇便点出人生的空幻和无常,劝诫世人不可沉迷于“酒色财气”:
  “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若有那看得破的,便见得堆金积玉,是棺材内带不去的瓦砾泥沙;贯朽粟红,是皮囊内装不尽的臭淤粪土。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不得的享堂;锦衣绣袄,狐服貂裘,是骷髅上裹不了的败絮。……只有那《金刚经》上两句说得好,他说道:‘如梦幻泡影,如电复如露。’见得人生在世,一件也少不得,到了那结束时,一件也用不着。……到不如削去六根清净,披上一领袈裟,参透了空色世界,打磨穿生灭机关,直超无上乘,不落是非窠,倒得个清闲自在,不向火坑中翻筋斗也。”②
  《奇酸记》继承了《金瓶梅》中这一思想,整部传奇同样以此作结,李斗甚至用两出的篇幅来写第一百回后半部分的情节。而小说第一回开篇的那段文字被搬到最后一出“孝成酸释”中:“(生僧衣扮明悟上唱)【黄钟引子点绛唇】两世衣胞,孝哥年小皈三宝,人形脱了,这一段奇酸少。(云)俺明悟今日幻化了,削去六报清净,披来一领袈裟,打磨穿生灭机关,参透了色空世界。那堆金积玉,带不去瓦砾泥沙;贯朽粟红,装不尽臭污粪土。高堂广厦,坟山中起不得的享堂;绣袄貂裘,骷髅上裹不住的败絮。……见几个妒宠争强,尸横灯影,听几个迎奸卖俏,血染空房。黄芦晚日,照开残垒空空,碧草寒烟,罩就故园寂寂。正是:凭谁话尽兴亡事,一衲闲云两袖风。”③接着,西门庆扛枷锁、武大毒状、潘金莲剖腹、宋惠莲缢状,花子虚、李瓶儿、春梅、敬济等人鬼魂一一登场,普净超度众鬼。紧接着李斗将目光转向世间众生,借普净之口说出“这般世界好一座战场也”。此处“战场”不仅仅是实指宋金战争的战争,也是暗示着充满欲望、争斗和血腥的红尘世界。“虽如今干戈退散,天下太平,更不知又有多少官人出来哩。”西门一家的故事至此完结,但世间沉迷不悟的男女却不会少。普净虽有超度亡魂的法力,却不能用佛法使世人及时醒悟,只能继续“向火坑中翻筋斗”。而这也正照应了楔子中副末开场所唱“看这些如线提儿的一般,争知我吐了黄汤两口酸,酸的我不成团,则待定我一回儿乱,除非是唱到戏儿完。”④把剧中人物比作线提偶人被命运之手所牵弄。
  《奇酸记》与《金瓶梅》小说都描写了红尘世界的极乐与极苦,都包含了扬善惩恶、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宗教主题,并结合了儒家的道德说教,警醒读者声色、情欲背后的空幻本质,劝诫世人不可沉溺于欲望的苦海。但《金瓶梅》作为一部100回的长篇小说,所展开的画卷比四折二十四出的传奇要丰富广阔得多,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故原著中宗教意蕴的深刻性也是传奇无法达到的。小说中多处表现出对世俗中所谓宗教信仰的讽刺。一方面,书中的僧尼往往是虽披着宗教的外衣,却比普通人更加荒淫和贪婪。如小说第八回“烧夫灵和尚听淫声”,描绘一群“色中饿鬼”的丑态。以及文中的“王姑子”和“薛姑子”贪图钱物,互相谩骂攻讦,作者在第五十回直写:“若教此辈成佛道,天下僧尼似水流!”⑤另一方面,书中描写了这群深深沉溺于世俗欲望中所谓善男信女,不能醒悟自己的罪孽,也根本不想放下欲念,达到宗教所要求的“清净”境界,却仍相信宗教会为恶行带来救赎并保佑自己的世俗欲望得到满足。典型形象便是西门庆和吴月娘。西门庆的信仰实际上是财和势,他相信这两者能够驱使佛道“为我所用”,他对神佛的态度是相当功利的,是保佑他享受富贵的工具。第五十七回写他“欢天喜地接了疏簿”,看毕“恭恭敬敬放在桌儿上面”⑥,表示愿意舍财,然而转头便对吴月娘笑道“咱闻那佛祖西天,也止不过要黄金铺地,阴司十殿,也要些楮镪营求。咱只消尽这家私广为善事,就使强奸了常娥,和奸了织女,拐了许飞琼,盗了西王母的女儿,也不减我泼天富贵!”⑦则长老化缘修寺的“善行”也不过助长了西门庆之流为恶行奸时的肆无忌惮。对比西门庆死时的痛苦秽恶,及死后的凄凉冷清,讽刺而沉重。与西门庆相比吴月娘“信佛”要虔诚得多,惟其虔诚而显得更加愚昧。她一生汲汲营营的钱财和子嗣最终两空。《金瓶梅》作者写他们煞有介事地忙着礼拜、进香、舍钱,沉沦而不自知,嘲讽中又带着深深地悲哀。另外,《金瓶梅》小说中往往将佛道的劝诫与耽于情爱、贪恋权财放在一起构成对比。如第二十九回“吴神仙冰鉴定终身,潘金莲兰汤邀午战”,第七十四回“潘金莲香腮偎玉,薛姑子佛口谈经”等,对比书中人物的对欲望的追求和在欲望中得到的快乐都只是空幻虚无的,“向火坑中翻筋斗”。书中的情爱描写虽直白而富于性诱惑,但却让人看到西门庆、潘金莲等人如何被欲望所驱使,深深沉溺其中而决不知反省。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态度是带着宗教意味的慈悲和怜悯,他的视角是跳脱、俯瞰的,这样的高度是《奇酸记》无法比拟的。   《奇酸记》强调因果报应,渲染富于神秘色彩的“天命观”。第一折第一出“灵药现身”和第一折第六出“降神修药”写万回老祖派梵僧往永福寺修药,以及修药的过程。原著中“万回老祖”和“西域梵僧”都是仅出现一次便无下文。“万回老祖”出现在第五十七回“开缘簿千金喜舍”,此回讲长老向西门庆化缘重修永福寺,开头用八百多字介绍永福寺的起建和万回老祖的来历、事迹(“万回老祖”这一人物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小说作者杜撰。见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和清代姚福均《铸鼎余闻》)。第四十九回后半回写西门庆“遇胡僧现身施药”,为后来的纵欲亡身埋下伏笔。且两个角色之间没有关联。而《奇酸记》中的“万回祖师”和“西域梵僧”类似于《红楼梦》开篇将石头带入凡间历劫的“渺渺真人”、“茫茫大士”,是明清小说戏曲中常见的“超情节人物”⑧。他们脱离围绕西门一家展开的主体故事之外而独立存在。从结构上来看,这两个人物起到开启全书情节的作用,并与结尾普净荐拔群鬼相呼应(“那时你却不能了此一桩公案,我也自有人来替你”⑨),构成结构和情节上的完整。文中借万回祖师之口道出全剧的造衅开端:“只因下界有一种奇冤,遂成苦孝,这椿苦孝,酿出奇酸,奇冤要雪,不得不做个七情六欲的关头,让冤家钻将进去,苦孝将成,不得不做个酒色财气的圈子,教孝子酸将出来。因此来到寒筳,叫梵僧往永福寺走遭。”⑩这两个人物虽游离于情节之外,但通过他们的对话确定了情节的指向:
  (老旦云)梵僧可知我来意么?(净唱)【脱布衫】莫不是唱门词暗度陈仓,做了个冤报冤去买砒霜,安排下纸棺材弥封停当,定教恁装矮子煞高一丈。……(老旦云)梵僧你话便这等说,只是你道养虽深,阴条未谙,将来那张邦昌称帝东京,宋康王临安登位,宗将军留守河北,周统制一箭身亡,那时你却不能了此一桩公案,我也自有人来替你。(净云)祖师说那里话。(唱)【幺篇】再休提出师未捷身先丧,那时节锦模糊窜鼠奔獐,都向那四十里听铳响,纵添个万回和尚,见那个不上化人场。(老旦云)你且去看。(下)(净唱)【笑和尚】去去去,向永福寺撞南墙,俺俺俺,勾使鬼一巴掌,看看看,那一个心疼样,他他他,湃骨凉,早早早,打花丧,来来来,教恁也酸成一块在销金帐。{11}
  这里揭示的人物命运与下文完全吻合,揭示出西门庆、武大、周秀乃至世间众生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万回和梵僧作为两个超越现世的人物,其形象所包含的神秘性体现了作者所着重表现的因果轮回的天命观。需要注意的是,《奇酸记》中万回祖师和西域梵僧并没有体现出佛教教义所要求的慈悲为怀、劝人向善、度脱苦厄。相反,他们所持的态度是一种冷峻的超然。万回祖师上场诗中自称“会施天上计,独醒梦中魂”{12},俨然得道高僧。然而他对于众人的悲剧命运却是听之任之,“纵添个万回和尚,见那个不上化人场”{13}。体现出李斗的宗教观,即道德是高于宗教的。西门庆等人惨死的下场乃是由于自身的罪孽深重所致,是善恶果报的结果,非宗教所能够、所应当拯救。
  注释:
  ①事见《岁星记》自序 “癸亥冬.东园主人倩予制灯戏.《岁星记》传奇之所由作也.次年春,演于园中。”.
  ②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张兵,顾越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8:3.
  ③李斗.奇酸记(卷四).《永报堂集》所收本,清刻本.
  ④李斗.《奇酸记》“楔子”.《永报堂集》所收本,清刻本.
  ⑤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张兵,顾越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8:251.
  ⑥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张兵,顾越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8:339.
  ⑦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兰陵笑笑生,著.张兵,顾越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8:342.
  ⑧刘勇强.一僧一道一术士——明清小说超情节人物的叙事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02.
  ⑨李斗.奇酸记(卷一).《永报堂集》所收本,清刻本.
  ⑩同上.
  {11}同上.
  {12}李斗.奇酸记(卷一).《永报堂集》所收本,清刻本.
  {13}同上.
  参考文献:
  [1]李斗.奇酸记.《永报堂集》所收本,清刻本.
  [2]兰陵笑笑生.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
  [3]余岢,解庆兰.《金瓶梅》与佛道.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4]田晓菲.秋水堂论金瓶梅.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孙书磊.李斗晚年行实系年考.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30辑).
  [6]刘勇强.一僧一道一术士——明清小说超情节人物的叙事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02.
其他文献
青啤二厂品质管理部是负责全厂新产品开发、工艺管理、质量检验的技术部门.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大部分是学习食品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工业分析、食品分析.为适应知识经济
当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生数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教育问题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于高职贫困生资助
随着我国啤酒工业的发展,啤酒的包装机械技术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啤酒包装生产线的灌装速度已从8000瓶/小时发展到36000瓶/小时、60000瓶/小时.作为啤酒包装生产线的运输枢纽--
摘 要: 高职院校某些学生对思政课有厌学情况,本文从思政课教学现状入手,基于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应对策,以真正能实现思政课的基本育人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思政课厌学 现状 成因 对策  “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是高校思政课努力追求的效果,其中,学生喜爱是关键要素。然而,在高职院校,就课程而言是必修课,在某些学生心里却不太重视。这种情况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作为高职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工具的使用范围有所扩大,从陆地、海域逐渐发展到空中,航天航空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而国家在空中交通事业上放置的精力也越
在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区,蜀南竹海的附近,有一家专门生产优质竹型材的企业:宜宾市富贵成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富贵成”),它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竹类建材深加工企业,富
通过采用高效节能型蒸发式冷凝器,对氨冷却系统工序中制冷压缩机排气冷却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介绍了高效节能型蒸发式冷凝器的工艺原理和安装操作要点,从消耗、投资、操作、
根据国家海关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见附表),可以清楚地发现,今年1—8月份我国木浆、废纸及纸板出口情况总体来看是下行的,出口数量有了四成以上的减幅,但是由于木浆、废纸及纸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