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90后高職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动机理论出发,针对学生积极健康的需求,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学生 动机理论 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72-01
1 90后高职学生特点
(1)学习的目的性与功利性[1]低年级学生多数为考试成绩而学,高年级学生更重视与就业的关系。
(2)自我、善变90后大学生往往有主见,但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心境下,又极其容易改变自己的追求和行为。
(3)价值观多元化,易与教师观念冲突。由于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学生易形成与传统不同的价值观,当发现老师的思想风格与自已大相径庭时,会产生反感甚至冲突。
2 关于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人活动的动机。因此,要找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找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指出,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针对一般的人的需求,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即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2]
3 基于需求层次论的与学习动机有关的需求
(1)生理需求。既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同时包括感觉上的快意。
基于这个层次的需求,学生学习是为了满足感觉上的快意。因此,学生听课、完成作业是为了从中获得乐趣和享受。
(2)安全需求。即人生安全、生活稳定、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的欲望。
基于安全需求,学生学习的需求一是考试通过和顺利毕业,二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讲,奖学金也是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
(3)归属和爱的需求。既社交需求。指渴望与他人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并为这个目标去努力。
对于学生来讲,在学校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够给他们归属感的则相对较多,比如学院、系、班级以及各种社团;宿舍;学习小组;实习小组等。
(4)尊重需求。既自尊需求。
高职许多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自信心。但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来源却很广泛,比如公开的口头表扬,各种奖励,在各种小团体中拥有一定职位等。
(5)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高职学生常常感到茫然。具有这种需求的人较少,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确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激发他们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4 对应五类需求,建立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
4.1 风趣幽默,寓教于乐;动手动脑,兴趣盎然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代大学生性格和爱好特点,寓教于乐,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在轻松享受的气氛中学习。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理论知识通常枯燥泛味,晦涩难懂。由于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也常轻视理论。实践课通常生动有趣,且直观实用。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甚至可以将一些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践课中。
4.2 考试公平,努力能过;学有所用,前途无忧
针对考试成绩和就业的安全需求,通常低年级学生注重考试成绩,而高年级学生会同时注重课程与就业的关系。
(1)考试平时成绩多元样化。目的是激发学生持久的各方面学习动力。例:平时成绩=平时出勤+课上问答+平时作业+平时表现;综合考试日常化。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平时总结的习惯,对于期末的综合考试,常常无从下手,教师要在每章最后做总结,甚至将内容用各种考题的形式做成复习题,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期末复习有的放失,增强信心;考试深度要合理。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满意的成绩,有奖学金需求的同学通过更加努力能够明显高于一般同学。
(2)教学与考试内容要注重与就业的关联性教师要经常了解行业现状,将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工作所需知识融入教学和考试内容,满足学生应对行业发展变化的需求。
(3)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同学情谊,融于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要的情感需求。增进师生情感的方法有;课上多互动,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注;课下多交流,内容可以是学业的、时尚的、时事的甚至于八卦的,与学生形成亲密的关系。
归属感的需求,表现在学生参普遍喜欢参加社团。学习上充分利用这种需求的方法总结如下:
出勤。以宿舍为单位。学生迟到、旷课甚至考试不及格现象常以宿舍为单位出现,这也可以叫宿舍文化。一人违规,斟情扣除其他人的平时成绩。小组成绩评定。建立学习小组。成绩评定将个人成绩与小组综合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需要注意,为了防止不公平,小组综合成绩只占个人总成绩很小的比例。但是即使很小的比例,也足以使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课堂互动,实践互评;正负激励,相辅相成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尊重需求,教学中要及时应用正负激励,对课堂表现突出者及时表扬,反之批评或指导。实践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盆景实践课结束之前,由作者讲解自己的作品,然后讨论答疑。这样作品主人会积极思考应对提问,在解答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已的劳动受到了尊重,以后的实践课会更加用心和努力。
(5)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规划未来、发挥潜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专业比赛,比如园林专业的设计大赛,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应用或设计大赛,让学生从准备过程和比赛结果中找到自身价值,陶醉于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当中。鼓励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社会,在此基础上做出可行的、有愿景的职业规划。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发地、积极地、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总之,充分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需求,并利用这种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雄锋,李子超.9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4-5.
[2] (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 邱秀芳.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1):127-128.
[4] 杨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与高校激励教育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5):77-78.
[5] 杨光.我院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60.
[6] 郭欣.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148-149.
关键词:高职学生 动机理论 学习动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72-01
1 90后高职学生特点
(1)学习的目的性与功利性[1]低年级学生多数为考试成绩而学,高年级学生更重视与就业的关系。
(2)自我、善变90后大学生往往有主见,但在不同年级和不同心境下,又极其容易改变自己的追求和行为。
(3)价值观多元化,易与教师观念冲突。由于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学生易形成与传统不同的价值观,当发现老师的思想风格与自已大相径庭时,会产生反感甚至冲突。
2 关于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指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某种内部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这种内部动力,就是人活动的动机。因此,要找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找出学生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指出,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针对一般的人的需求,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即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2]
3 基于需求层次论的与学习动机有关的需求
(1)生理需求。既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同时包括感觉上的快意。
基于这个层次的需求,学生学习是为了满足感觉上的快意。因此,学生听课、完成作业是为了从中获得乐趣和享受。
(2)安全需求。即人生安全、生活稳定、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的欲望。
基于安全需求,学生学习的需求一是考试通过和顺利毕业,二是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讲,奖学金也是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
(3)归属和爱的需求。既社交需求。指渴望与他人有一种充满深情的关系,渴望在团体和家庭中有一个位置,并为这个目标去努力。
对于学生来讲,在学校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能够给他们归属感的则相对较多,比如学院、系、班级以及各种社团;宿舍;学习小组;实习小组等。
(4)尊重需求。既自尊需求。
高职许多学生普遍缺乏这种自信心。但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来源却很广泛,比如公开的口头表扬,各种奖励,在各种小团体中拥有一定职位等。
(5)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高职学生常常感到茫然。具有这种需求的人较少,教师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确立长远的奋斗目标,激发他们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4 对应五类需求,建立激发学习动力的激励机制
4.1 风趣幽默,寓教于乐;动手动脑,兴趣盎然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要与时俱进,了解当代大学生性格和爱好特点,寓教于乐,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让学生在轻松享受的气氛中学习。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理论知识通常枯燥泛味,晦涩难懂。由于学习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也常轻视理论。实践课通常生动有趣,且直观实用。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手段方面,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甚至可以将一些理论知识融合于实践课中。
4.2 考试公平,努力能过;学有所用,前途无忧
针对考试成绩和就业的安全需求,通常低年级学生注重考试成绩,而高年级学生会同时注重课程与就业的关系。
(1)考试平时成绩多元样化。目的是激发学生持久的各方面学习动力。例:平时成绩=平时出勤+课上问答+平时作业+平时表现;综合考试日常化。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平时总结的习惯,对于期末的综合考试,常常无从下手,教师要在每章最后做总结,甚至将内容用各种考题的形式做成复习题,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平时的学习,又可以使学生期末复习有的放失,增强信心;考试深度要合理。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满意的成绩,有奖学金需求的同学通过更加努力能够明显高于一般同学。
(2)教学与考试内容要注重与就业的关联性教师要经常了解行业现状,将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工作所需知识融入教学和考试内容,满足学生应对行业发展变化的需求。
(3)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同学情谊,融于合作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要的情感需求。增进师生情感的方法有;课上多互动,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关注;课下多交流,内容可以是学业的、时尚的、时事的甚至于八卦的,与学生形成亲密的关系。
归属感的需求,表现在学生参普遍喜欢参加社团。学习上充分利用这种需求的方法总结如下:
出勤。以宿舍为单位。学生迟到、旷课甚至考试不及格现象常以宿舍为单位出现,这也可以叫宿舍文化。一人违规,斟情扣除其他人的平时成绩。小组成绩评定。建立学习小组。成绩评定将个人成绩与小组综合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需要注意,为了防止不公平,小组综合成绩只占个人总成绩很小的比例。但是即使很小的比例,也足以使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课堂互动,实践互评;正负激励,相辅相成为充分利用学生的尊重需求,教学中要及时应用正负激励,对课堂表现突出者及时表扬,反之批评或指导。实践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盆景实践课结束之前,由作者讲解自己的作品,然后讨论答疑。这样作品主人会积极思考应对提问,在解答和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自已的劳动受到了尊重,以后的实践课会更加用心和努力。
(5)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规划未来、发挥潜能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各种专业比赛,比如园林专业的设计大赛,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应用或设计大赛,让学生从准备过程和比赛结果中找到自身价值,陶醉于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当中。鼓励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社会,在此基础上做出可行的、有愿景的职业规划。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自发地、积极地、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总之,充分认识、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需求,并利用这种需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雄锋,李子超.90后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4-5.
[2] (美)马斯洛,著.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程朝翔,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 邱秀芳.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J].教育探索,2012(1):127-128.
[4] 杨光.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与高校激励教育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5):77-78.
[5] 杨光.我院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60.
[6] 郭欣.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