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教育已经成了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目前我国初中学生普遍对政治课不太感兴趣,这导致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和智育双重功能得不到发挥,如何做好初中政治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鸭式”教学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目前,初中政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只对教案和教材负责,常年的习惯使得他们只会在课堂上表现约束、严格和训导的一面,而缺少自由、宽容和鼓励的一面,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弱化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重理性和逻辑,轻感受和直觉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理性和逻辑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对理性和逻辑的过分强调则会造成对感悟和直觉的抑制。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人文社科领域,感悟和直觉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创造活动既是强烈的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忽视感受和直觉,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重理论传授,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才会变得更加深刻和牢靠。初中政治教育所涵盖的社会发展常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内容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但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政治创新性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集体灌输的方式,这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内在需要这一学习动机。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书本,使自己由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2.创新教学态度
一方面,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心态。他们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知识、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并走向社会,因而,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肩上的使命,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他们学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在社会世界与知识世界间自由转换。另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粉笔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课堂的信息含量和科技比重是新课改下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大力推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利用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这些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既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又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考核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学生在课本上划知识点,然后在头脑中记这些知识点,试卷上考的是知识点,阅卷也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评价。按照这种模式得出来的成绩就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和不合理的考评方法,唯知识点论和唯成绩论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需要意识到传统的考评方法的不足,更加合理和正确的考核方法不应只是考核必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应该是测试初中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应该从觉悟、能力和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试。
参考文献:
[1]唐晓波.论初中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议[J].民营科技,2009(10):95.
[2]张海忠.新课程评价改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一、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鸭式”教学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目前,初中政治课堂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只对教案和教材负责,常年的习惯使得他们只会在课堂上表现约束、严格和训导的一面,而缺少自由、宽容和鼓励的一面,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弱化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2.重理性和逻辑,轻感受和直觉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理性和逻辑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但对理性和逻辑的过分强调则会造成对感悟和直觉的抑制。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这样的人文社科领域,感悟和直觉往往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创造活动既是强烈的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的过程,忽视感受和直觉,不利于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重理论传授,轻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中,才会变得更加深刻和牢靠。初中政治教育所涵盖的社会发展常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等内容都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但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讲述这些知识时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极大地影响了初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初中政治创新性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是采用集体灌输的方式,这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内在需要这一学习动机。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努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书本,使自己由灌输者转变为课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辩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
2.创新教学态度
一方面,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心态。他们要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追求知识、审视自我、思考人生并走向社会,因而,思想政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明确肩上的使命,积极引导初中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使他们学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在社会世界与知识世界间自由转换。另一方面,初中政治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通过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粉笔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大课堂的信息含量和科技比重是新课改下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大力推动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利用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手段和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能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使枯燥、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这些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可以让学生深入教学情境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既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又能提高教师教学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4.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考核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知识点,学生在课本上划知识点,然后在头脑中记这些知识点,试卷上考的是知识点,阅卷也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评价。按照这种模式得出来的成绩就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这是一种十分片面和不合理的考评方法,唯知识点论和唯成绩论不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需要意识到传统的考评方法的不足,更加合理和正确的考核方法不应只是考核必须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应该是测试初中学生对所学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方法应该从觉悟、能力和知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试。
参考文献:
[1]唐晓波.论初中政治教育的创新建议[J].民营科技,2009(10):95.
[2]张海忠.新课程评价改革[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