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ul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与探究中应鼓励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探究性教学这一崭新理念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实践。语文新课程中的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从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探究源于问题;第二,探究源于一定的观念和假设指导下的研究活动;第三,探究需遵循一定的程序;第四,探究需采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第五,探究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第六,探究既重过程也重结果。
  要将探究引入语文课程中来,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根据探究的基本环节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课堂具备跟探究相似的“硬件结构”,但更为重要的是课堂的“软件结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自始至终将探究的理念深植心中,尤其是教师,在把学生学习创造欲望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更应该高瞻远瞩,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一是设置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笔者就设置这么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什么去见秦伯而不去见晋侯?学生很容易就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出郑国得罪的只是晋国,而不是秦伯,相对来说说服秦伯要比晋侯容易多了。三是平等式教学。平等式的对话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为学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勇气提供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质疑,要求教师回答。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课文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师生角色互换,平等磋商,对课文疑问之处进行探讨,达到解惑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与探究中应鼓励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不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一个角度透视,必然所见有限,而且这条路走惯了,也丧失了另辟蹊径的勇气。所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妨做多维透视,既见花,又见刺;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认识会随之走向个性化,走向深刻。如,分析《项链》一文,许多同学根据提示,认为“文章批判了资产阶级妇女的虚荣心”,“玛蒂尔德遭到享乐主义的惩罚”,“结尾打击了她的虚荣心,加深了讽刺意味……”但从人性论的角度看,美丽的玛蒂尔德梦想有精美的饰品,过上优裕的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应去指责她,相反她为还项链不惜以十年青春为代价,她的诚实品德令人敬佩,她的意外遭遇令人同情。从发展论的角度看,生活改变了个人,人物性格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并走向深刻。偶然事件改变了她,也重塑了她,作者对此进行了生活化的描写而非概念化的描写。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语文资源,为教学问题的提出创设探究的情境,从而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一般含下列步骤:①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②根据大纲确定教学目标;③理清教学思路及策略,精心将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中;④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评价,不断总结,不断改革,精益求精。
  四、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而教材又为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仔细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微弱的思维火花,并以此为契机,去扩张、强化、生成新的探究空间和探究平台,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引导思维之翼向更深处漫游。采用变式教学,变换题型,使多题重组,给学生以新鲜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素质。
  五、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提倡探索学习方式,使学生从旧框框(指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本本中走出来,敢于否定,敢于提问,敢于超越,敢于创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如,《花未眠》一文,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盆自然栽种的花和一盆插花,激发他们美的欣赏潜力。然后,笔者让学生到教室外去寻找引发他们美的触发点,并写出自己对美的感受。结果,从学生的作文中笔者发现:一片枯叶也能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教师要改变教学手段,如用多媒体动态模拟,组织一些有激烈竟争的趣味游戏和智力比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总之,课堂教学是探究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语文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社会调查、阅读课外读物等。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其他文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学生的必备素质,而学习态度与习惯直接影响着信息素质的获取和养成。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学生信息技术课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素质自主学习能力     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地扩展。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
期刊
摘要:求同思维是天性,所谓“人云亦云”,大部分人的求同思维非常活跃。但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更为重要,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创新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
期刊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重要的一环,是教学的一面镜子。通过批改作业既能及时反馈教师教的效果,又能及时反馈学生学的情况。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分数和等第来批改。这种方法只能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全面地判断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潜能。一味的“√”“×”枯燥乏味、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激励,缺乏学生情感的关怀,会导致学生的解题思路、学习方法、过程与习惯、能力与品质等各方面的因素不能很好体
期刊
摘要:目前,我所教授的班级基础较为薄弱,再加上新课标人教版教材起点高,词汇量大,因此在英语教学上颇有难度,鉴于这种情况,我着手从教学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如何在基础较弱的班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二、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三、 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基础薄弱以学生为主体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纵观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试题,发现试题加大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渗透在整套试卷中,高中数学中思想方法有很多,这里重点说说换元法,什么是换元法呢?就是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种方法换元法。其实质是
期刊
一、必须改革中考制度。  中考制度不改革,就没有初中历史教学的春天。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都是中考指挥棒所致,它是制约初中历史教学的瓶颈。事实上高考已实行文科综合,为何中考就不能实行史地生综合呢?又何必要搞单独会考?   如果将历史学科列为中考范围,哪怕象体育一样占的比分,一定能取得好的效应,社会、家庭、学校一定能普遍重视起来,谁也马虎不得,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我们必须走出误区:
期刊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在物理教
期刊
摘要:当前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它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教学中也出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误区。就语文学科而言,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从整合的理念出发,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恰到好处地点缀于课堂教学当中,从而发挥它的最佳的效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 恰当 增效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理念、内容、方法、手段以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是中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说话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说话能力 过程方法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现象:有的人在不同的场合滔滔不绝,应付自如,而有的人空有满腹经纶,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涉及一个人说话能力的问题,人的说话能力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中学期间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中的说话教学
期刊
摘要:从现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来看,不管是体育教师或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在积极地推行和实施课程改革,一批批的中学体育教师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培训。然而,我国学校体育改革2 0多年来,一直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长期的争论,却并没有在课程改革开始后得到平息,这个争论就是学校体育怎么样才能更好地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服务和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的问题。本文以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感受,从中学生心理发展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