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最新作品读赏练之曹文轩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前言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在他的成长小说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这里有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怀……这些内容在童年情怀的关照下呈现出的精神之光,感动着所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他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他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群里一颗耀眼的星。
  
  想象世界·执著寻找
  飞翔的鸟窝
  曹文轩
  
  一条大河。大河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许多鸟窝。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鸟窝。它是由花瓣、羽毛、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精心编织成的。
  它的主人是两只不知名的鸟。它们是母女俩。这是两只羽毛丰满,色泽鲜亮的鸟,神态高贵。
  这一天,女儿独自飞了出去。可是,它却再没有飞回来。母亲站在窝边,望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月亮很亮。天空只有一朵朵的云在无声地飘动着。
  第二天一早,鸟对鸟窝说:“不行,我得找它去!”说完,飞离了鸟窝,向天空飞去。母亲也没有再飞回来。鸟窝开始等待鸟们归来。一天一天过去了,却始终没有它们母女俩的消息。等待变成了日日夜夜的思念。它冲着天空,好像在问:它们究竟在哪儿呢?
  这天早晨,一只绿头鸭正在水中撩水清洗自己的羽毛,看见水中飘过了鸟窝的影子——它侧着脑袋去看天空,随即大叫起来:“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绿头鸭们从水面起飞了,它们伸长了脖子:“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它们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有的鸟都看到了正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窝。
  空中飞的真的不是鸟,而是一个鸟窝!所有的鸟都感到很新鲜,全都飞上了天空。各种各样的鸟,五颜六色的鸟,飞行在鸟窝周围。但飞着飞着,它们便对鸟窝失去了兴趣,一只一只地落到树上、水上或地上。
  现在,天空中又只剩下了鸟窝。它遇到了一只乌鸦。“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乌鸦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乌鸦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一伙老鹰灭杀了。”它一惊,差一点掉了下去。但它很快又飞得高高的了。它对乌鸦说:“不,它们还活着!”
  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白色的天鹅。“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天鹅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天鹅告诉它:“听说,那天有暴风雨,它们母女俩的羽毛被雨打湿了,掉在了大河里,被滚滚的大水冲走了。”鸟窝浑身颤抖了一下。那一刻,它觉得自己快要散架了。但它对天鹅说:“不,它们还活着!”
  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蓝色的风筝。“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风筝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风筝不想说,只是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你还是回去吧!”风筝说着,飞走了。鸟窝追了过去:“为什么?”风筝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人用猎枪打死了!”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
  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它在雨丝中穿行着。雨停了。但鸟窝还在不住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两只野鸽飞过。一只对另一只说:“那个鸟窝好像在哭呢!”
  它飞着,顶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这天傍晚,突然刮起飓风,鸟窝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它拼命想稳住自己,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在飓风中旋转着。即使在那一刻,它还在想着它们母女俩:你们到底在哪儿啊?更加剧烈的风,一下子将它吹散了。落了一地的羽毛、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
  第二天早晨,飞来了两只美丽的鸟。它们将地上的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用嘴巴一一捡起来——它们在一棵高高的大树的树顶,又编织了一个十分好看的鸟窝。
  (选自《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远山,有座雕像》)
  
  执著最美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鸟窝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地叙述了一只鸟窝不顾路途遥远和环境艰难努力寻找两只鸟的故事。鸟窝坚强执著、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且读且思
  1.文章以“飞翔的鸟窝”为题,有何作用?
  2.最后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简要概括鸟窝在飞翔途中听了乌鸦、天鹅、风筝的话之后的心理的共同表现。
  4.按要求进行赏析。
  (1)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揣摩“小声”、“大声”所包含的感情。)
  (2)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写“鸟们”起什么作用?)
  
  孤独女孩·心灵伤痕
  孤独的小女孩
  曹文轩
  
  这是一个乡下女孩的名字。大麦地的孩子们不能理解:一个城里的女孩,怎么起了一个乡下女孩才会起的名字?
  这是一个长得干干净净的女孩。这是一个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这个女孩没有妈妈。她妈妈两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将她带在身边,一同从城市来到大麦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没有一个亲戚,因为她的父母都是孤儿。爸爸无论走到哪,都得将她带在身边。
  葵花还小,她不会去想象未来会有什么命运在等待着她、她与对岸的大麦地又会发生什么联系。
  刚来的那些日子,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好大一个芦苇荡啊!
  好像全部世界就是一个芦苇荡。
  她个子矮,看不到远处,就张开双臂,要求爸爸将她抱起来。爸爸弯腰将她抱起,举得高高的:“看看,有边吗?”
  一眼望不到边。
  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有边吗?”
  她摇摇头。
  起风了,芦苇荡好像忽然变成了战场,成千上万的武士,挥舞着绿色的长剑,在天空下有板有眼地劈杀起来,四下里发出“沙拉沙拉”的声音。
  一群水鸟惊恐地飞上了天空。
  葵花害怕了,双手搂紧了爸爸的脖子。
  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然而,爸爸不能总陪着她。爸爸到这里,是劳动的,并且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爸爸要割芦苇,要与很多人一起,将苇地变成良田,变成一方方鱼塘。天蒙蒙亮,芦苇荡里就会响起起床的号声。那时,葵花还在梦中。爸爸知道,当她醒来看不到他时,她一定会害怕,一定会哭泣。但,爸爸又舍不得将她从睡梦中叫醒。爸爸会用因劳动而变得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她细嫩而温暖的面颊,然后嘆息一声,拿着工具,轻轻将门关上,在蒙眬的曙色中,一边在心里惦着女儿,一边与很多人一起,走向工地。晚上收工,常常已是月光洒满芦苇荡时。在这整整一天的时间里,葵花只能独自走动。她去鱼塘边看鱼,去食堂看炊事员烧饭,从这一排房子走到另一排房子。大部分的门都锁着,偶尔有几扇门开着——或许是有人生病了,或许是有人干活的地点就在干校的院子里。那时,她就会走到门口,朝里张望着。也许,屋里会有一个无力却又亲切的声音招呼她:“葵花,进来吧。”葵花站在门口,摇摇头。站了一阵,她又走向另外的地方。
  有人看到,葵花常常在与一朵金黄的野菊花说话,在与一只落在树上的乌鸦说话,在与叶子上几只美丽的瓢虫说话……
  晚上,昏暗的灯光下,当爸爸终于与她会合时,爸爸的心里会感到酸溜溜的。一起吃完晚饭后,爸爸又常常不得不将她一人撇在屋子里——他要去开会,总是开会。葵花搞不明白,这些大人白天都累了一天了,晚上为什么还要开会。如果不去开会,爸爸就会与她睡在一起,让她枕在他的胳膊上,给她讲故事。那时,屋子外面,要么是寂静无声,要么就是芦苇被风所吹,“沙沙”作响。离开爸爸,已经一天了,她会情不自禁地往爸爸身上贴去。爸爸就会不时地用力搂抱一下她,这使她感到十分的惬意。熄了灯,父女俩说着话,这是一天里最温馨美好的时光。
  (选自《青年文摘·绿版》)
  
  孤独的心
  特别的历史时期,特别的家庭背景,特别的自然环境,葵花,这个小小的女孩流露出她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孤独心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不属于她,在茫茫无边的芦苇荡中她只能独自品尝孤独、恐慌,还有那份与爸爸在一起时的难得惬意。文中的环境描写以及对人物的细腻的心理刻画是文章的亮点。
  
  且读且思
  1.对葵花这个小女孩来说,“孤独”的含义有哪些?
  2.为什么说“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
  3.文末写葵花与爸爸在一起时的惬意时光与“孤独”是否相矛盾?
  4.简要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悲悯情怀·冷眼观世
  一河大鱼向东游
  曹文轩
  
  一条大河,一年四季都在“哗哗”流淌。河上有船却没有桥。现在人们要在河上架一座桥,可是不知因为什么,在大河中央打下去第一根桥桩后,架桥的人却都又撤走了。并且从此就不架桥了。这根桥桩便独自一根孤零零地站立在大河中央。它原以为会有一根又一根的桥桩出现在大河上,并且与它一起托起一座大桥呢,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也没有见到再有人来打桥桩。它只好再一天一天地等下去。
  大河还是那条大河,大河上还是只有它一根桥桩。这年春天,从它的身上居然长出两三根细细的树枝,树枝上还长出几片瘦弱的叶片。它不仅感到孤单,还觉得自己无用:一根桥桩,一根木头,能有什么用处!(1)想到这一点,叶子羞愧地耷拉了下来。飞来了一只鹭鸶,落在了它上面。桥桩很高兴,并感到了一丝安慰。(2)几片树叶摇摆着。鹭鸶在它的身上磨着爪子、磨着嘴,它感到有点儿疼,但它满心喜欢。后来,鹭鸶翘起屁股,喷出一股白色的粪便,把桥桩弄得脏兮兮的。桥桩想对鹭鸶说:“没关系,下场大雨,我就干干净净了。”鹭鸶飞去了。桥桩觉得在水面上飞翔的鹭鸶飞得很漂亮。傍晚,一个捕鱼老人驾着一只小船来到了桥桩身边,将缆绳拴在了它身上。知道老人今天要在这里过夜,桥桩满心喜欢,(3)树叶不住地在风中摇摆着。夜晚,捕鱼老人坐在船头,望着天空的星星,唱起歌来。他的歌很悲凉。
  桥桩默默地听着,树叶儿一动也不动。老人一直唱到月亮沉落到远处的芦苇丛中。灯熄了,老人歇了。大河一片安静。桥桩在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夜晚啊!河坡上,来了一个放羊的孩子。羊群在河坡上吃草,孩子就坐在河坡上。他默默地托着下巴,一动也不动。他依然坐在那里,但过了一会儿开始用泥块或瓦片、石子砸桥桩。
  他一下子一下子地砸着,可是没有一次能够砸中桥桩。桥桩很想将身子偏过去让他一下子砸中它,可是它只能纹丝不动地立在那里。从此,这个放羊的孩子天天來到这里。来了,就默默地坐着,不说话,也不唱歌。他坐下来后,就用泥块或瓦片、石子砸桥桩。一下子,一下子……哈,终于砸中啦!桥桩虽然感到有点儿疼痛,但它心里却十分高兴。(4)树叶“哗哗”地响着,像是掌声。不久,放羊的孩子可以做到百发百中了。桥桩被砸得伤痕累累,但桥桩喜欢,喜欢能天天见到这个放羊的孩子,喜欢它不住地用泥土或瓦片、石子砸它,猛劲地砸它。秋后,天天暴雨,大地和河流笼罩在茫茫的雨烟里。放羊的孩子没有再出现在河坡上。
  这天,洪水滚滚而来,一些村庄被冲毁了,浪花里翻滚着牛、羊、损坏了的屋顶、翻了的船……一个孩子在洪水中挣扎着,随着洪水的翻滚,迅速地向这边漂流过来。他惊恐的眼睛里出现了那根桥桩。过来了,过来了……是那个放羊的孩子!桥桩在心中不住地呐喊:“抓住我!抓住我!……”放羊的孩子在靠近桥桩的一刹那间,张开双臂,一下子抱住了它,然后往上爬去……洪水越来越大,越来越猛,桥桩渐渐倾斜下来。一个巨浪打来,桥桩被连根拔起,倒在了大水里,激起一大团水花。孩子紧紧地抱着它,在浪花里穿梭着。桥桩竟然不住地驶向岸边。一个浪头过来,它将孩子送到了浅滩上。随即,一排大浪忽地将它又卷进洪流里。它在水面上了旋转了一圈,很快融入许多从上游冲来的木头们中间,与它们一起,挤挤擦擦,相拥相伴,随波而去。孩子站在浅滩上,默默地注视着它渐渐远去。但看着看着,却再也分辨不出哪一根木头是它了。它与它们一起在波浪中沉没,跳跃,忽隐忽显。孩子忽然觉得它们像一条条大鱼在一起游向远方……
  (选自《曹文轩美文朗读丛书·一河大鱼向东游》,有删改)
  
  桥桩物语
  桥桩独自立在河中央,它曾经感到孤独,也曾经忏悔愧疚。它有着美好的心灵,当能为鹭鸶、捕鱼的老人、放羊的小孩付出和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它又是那样的高兴。我们为桥桩的默默奉献投去敬佩的目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且读且思
  1.根据文章情节将下面空白处填写完整。
  桥桩苦苦等待大桥建成→桥桩愿望落空→为鹭鸶的光临感到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桥桩洪水中救起孩子后又游向远方
  2.文中画线的句子均对树叶进行了描写,请分别揣摩树叶此时的心理。
  3.试从拟人化的角度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请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桥桩游向远方的情景。
其他文献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难题,怎样教和学才能把握住度,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他们的精神修养,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摸索中前进。同时,中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低,在学习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文言字词的积累亦较少,文言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更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中职这一时期的学生特点和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做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心理暗示用得适当,能推动师生情感的沟通、共融,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就是运用暗示手段来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尤其是无意识潜能的开发,引导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学习知识与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期刊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往往对课堂的引入费尽心思,以求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但往往有始无终,常在课堂收尾处落得一个味同嚼蜡的感觉。  语文教学艺术是一个有序的整体,仅就课堂教学艺术而言,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音乐会,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韵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
期刊
摘 要: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与现今的白话文相比具有一定的句式特点。要学好一篇文言文,掌握好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必不可少的。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包括有: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格式句。以下,笔者将通过初中语文课本上以及一些课外例子进行解析,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特殊句式 理解    一、判断句  所谓的判断句,就是对事物的本质、状况以
期刊
摘 要:教师的用心之良苦和出发点之良好,都是我们毋庸置疑的,就像是不能怀疑天下父母心一样。可同样的用心、同样的出发点,因为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让结果大相径庭。合理的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在教育中如沐春风,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育 受伤害 方式和方法    我总喜欢把中小学生比作苗圃里正在长大的苗木,由于还很脆弱,身子骨禁不起风吹雨打,所以总需要拴在旁边立着的木棍上,等到茁壮成长后,才把木棍撤了。
期刊
考场作文是对一名高中生写作能力的一项综合考查。短短几十分钟,要想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实属不易。在整个写作过程当中,谋篇布局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正式行文之前,你要明确知道自己要运用哪种文体写作,要如何顺着一条线索分层次分步骤地把主题思想完美地展示出来。一个成熟的构思,一篇清晰的腹稿,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所在。  一、要确定文体   近年来各地的高考作文大多是不限文体的。不限文体,并不
期刊
阅读前言  他,因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而风靡全国;他,曾经获得进入重点大学的入场劵却选择退学;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博”;他,是一个歌手,还是一个赛车手,并多次获得全国场地锦标赛的总冠军。他——韩寒,文坛上的异类,一个独立行走的歌手,用犀利的笔锋解剖着生活与思想。    美丽时光·校园生活    考试过后  韩 寒    期中考试刚过,林雨翔红了五门——数学化学物理自在情理之内,无
期刊
阅读前言  丁立梅,江苏东台人。她的作品就如同她的名字,于质朴中发出隐隐的清香。她擅长描写生活中的点滴生活,作品中充满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中感悟人生、捕捉感人的瞬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的作品去细细品味吧!    慈母爱深深  母亲的心  丁立梅    那不过是一堆自家晒的霉干菜,自家风干的香肠,还有地里长的花生和蚕豆,晒干的萝卜丝和红薯片……  她努力把这
期刊
阅读前言  三篇文章,三个小故事。首先,饱含寓意的文章标题足够吸引我们的眼球,此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结尾更是有着顺理成章的“大团圆”结局,读来令人心情愉悦。“站着的大米”是怎样的?有何不同?我们的“明天”是否也会有蜜蜂飞来?心灵真的可以左右天空的颜色吗?读完文章,答案便会一一揭晓。    成功故事·大米的启迪  站着的大米  李丹崖    他6岁,是个干什么事情都要慢半拍的孩子。  他
期刊
阅读前言  银碗里盛雪,看到这几个字,总觉纷娆妩媚,总感薄凉浸润。其实读雪小禅的文字亦如此。雪小禅说:用文字腌制时间,煮字疗饥,过鲜衣怒马的生活,享受银碗里盛雪的闲情,在三生韶光贱的光阴里,指尖上捻花,孜孜以求,散发微芒。这是雪小禅的生活目标。雪小禅原名王虹莲,中国作协会员、专栏作家。她生于70年代,河北文学院签约作家,《读者》百名签约作家之一。青春文学领军人物,文字青春曼妙,这是得到青年人喜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