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之思考

来源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大致情况;第二,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建设路径思索。
  关 键 词:农村思想道德文化;乡村振兴;建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到十九大报告当中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农村思想道德文化领域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彰显。
  一、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情况
  (一)自新世纪以来,国家在农村政策建设方面支持力度大
  笔者经过从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政务网查询文件整理得出,国家主要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建设乡村文化,同时也助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如表1)
  (二)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从上图关于农村文化建设政策文件来看,十一五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思想道德文化方面的软硬件建设,但普及面不够深入,中西部地区旧的文化现象没有全面改造过来,导致现在还有一些与新时代格格不入的怪象,东部农村地区处于发达地区,也没有从根本上建设文化,导致部分农民唯物质化现象严重,普遍重视物质享受,吃喝玩乐,没有做到触及灵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
  2. 2018年是国家农村改革的第40个年头,从1978年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自此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却严重滞后。一是農村近年来没有组织过一次包括讲座、学习、读书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的有目的的学习教育活动;二是大部分村庄没有文化场所,小部分的村庄,虽然设有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但实际上成为做买卖、聚众打牌甚至赌博的场所;三是农村目前普遍存在天价婚嫁彩礼的乱象等。
  (三)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短板
  1. 农村理想信念的淡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集聚,一直持续到现在,导致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当年的人口红利、经济发展的快速崛起,如今到影响中国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城乡差距仍在扩大,农村思想文化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建设起来,在发展的探索中,肯定发展改革的同时,是不是会有发展的极端之论呢?计划经济时期过于重视思想文化,如今市场经济又过于重视物质上的享受,但反而论之,事物理解都有一个缓慢上升期,其理解层次上更应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上来。
  现在很多农村中青年人都在外面,远离家乡打工赚钱,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许多人从事建筑、加工制造、快递服务等一线产业,工作繁重,使其为了生计,疲于奔命。笔者走过的村庄来看,大多数农民认为思想道德文化是空洞的,只有金钱才是真的,一些南方农村全村进行电信诈骗,采访时他们竟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触犯了国家法律,而认为通过头脑实现了快速致富。这些对于金钱观的认识不足,对思想道德文化追求认识不到位,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此起彼伏,比如赌博、离婚和打架,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生态的不平衡。
  2. 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基础设施的落伍
  一篇《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阅,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进入暑假后,年轻的高中生杨小龙(化名)便开启了“游戏模式”,网络游戏逐渐消耗村庄的青少年。农村组织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股合力,没有将文化设施配套。试想一下,农村下一代事业是根据村民自治实施的,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不配套,村民又没有思想道德文化上的追求,文化基础设施不加入到农村这块阵地建设,农村事业的发展笔者不敢想象。
  3.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者的乏力
  目前留在村庄的大多是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50/60岁左右的中年人,可以做工的青壮年在乡村无法承担养家糊口的生活重担,他们大多是到城市打工生存,成为城市、乡村的边缘人(农民工群体)。农村因为是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留村精英有限,担任工作的大部分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大部分缺乏思想文化建设的学习,不能把党和国家具有高站位的政策落实到位。
  二、强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一)持续加强中西部、县级以下区域的文化建设资金
  从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的文化发展统计公报来看,全国文化事业费中,县及县以下文化单位 457.45 亿元,占 53.5%,比重比上年提高了 1.6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文化单位 230.70 亿元,占 27.0%,比重下降了 1.3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区域文化事业资金逐年增加,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资金仍有很大范围提升。
  (二)艺术创作演出机制要形成常态化
  2017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 293.77 万场,比上年增长 27.4%,其中赴农村演出 184.44 万场,增长 21.7%,赴农村演出场次占总演出场次的 62.8%;国内观众 12.49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5.7%,其中农村观众 8.30 亿人次,增长 33.8%。
  农民的生活简单无趣,一天下来的繁重的下地劳动,不可能让他们产生去跳广场舞、打篮球这些活动的兴趣,而面对面的戏曲类节目下乡可以使村民集中在广场,相互促进村民沟通,也可以使村民陶冶情操,精神上得到放松。笔者建议在农活少的冬天可以多搞一些戏曲下乡的活动,一方面为农民送去关怀,另一方面给予中华传统戏曲生长发展的土壤。艺术创作演出机制形成常态化,下乡演出一定要形成制度惯例,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可以凭借戏曲下乡来推动乡村文化艺术节与传统民俗的对接,扩大受众面积。
  (三)没有新型农民,就没有美丽乡村   这几天笔者再读《我向百姓说实话》一书,文中讲到北京的火车南站,是进北京上访者最集中的一个地方,上访的人称之为上访村。笔者就在思考,依法治国、依法治村的现代化模式,是不是更应该加强以德治理的力度,那么德的建设如何真正落实到每一名国人的言行举止,其根本恐怕还是要落实到文化观的建设上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为引导,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更是当前农村文化发展的可行之路。
  目前,中国的城乡利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思想观念伴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而随之改变。政府应该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农村实际,出台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重点关注土地流转、农产品价格、农民工权益、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粮食安全等问题,关注群众利益,向农民解释疑虑,增加信任并建立共识。
  (四)巩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阵地
  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上下功夫。一是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要铲干净,农村不是法外之地,深入地开展“扫黄打非抓黑恶”活动进基层。二是建立城乡地区学校人才的合作交流机制,充分建立城乡科技人员到农村志愿服务的常规机制(如三下乡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宣传身边好人、见义勇为的典型事迹,将雷锋精神再次解读,与农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结合上来。
  (五)丰富乡村思想道德文化生活
  一是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完善公共服务购置,全面覆盖村级健身设施。二是加强地方特色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品牌的建设,比如地方戏曲等古典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秋分日是中国首个农民丰收节,要倡导全社会亲农、爱农的良好氛围,以农民丰收节为支点,打造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三是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地方戏曲表演下乡,鼓励创作乡村振兴方面的题材。
  (六)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有必要制定引进农村教育学校的总体计划,以确保学生享受其所掌握的教育质量。2017年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共有农村留守儿童12.36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8.79万人,在初中就读3.57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1.19%。
  1.紧抓九年义务教育不放松,不能让在其阶段求学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辍学,比如新疆在义务阶段的学生是免费上学的,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上马政策,坚决防止有一个学生掉队。
  2.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推广计划,科学稳妥地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农村国语教育和残疾人特殊教育,坚决推广普通话教学。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项岗位培训,在边疆、山区农村加强对农村双语教师的培训,落实农村教师生活保障、工作晋升政策。
  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高职院校规划的调整、专业和课程,比如农村急需的全科医生、家庭护理、畜牧业技术、植保技术、育种技术等,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
  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从事三农工作者、关心支持三农的人员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一年接着一年干。
  参考文献
  [1] 王怀超,农民才是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主角[N].人民政协报,2018-11-15(评论003).
  [2] 李勇,农村思想文化建设的缺失与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98-100.
  [3] 刘奇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党建,2015(9):18-21.
  [4]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N].中国文化报,2017-04-20(要闻006).
  [5]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2017.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18(3):5-13.
  [7] 何勇海,谁来回答“不玩游戏干啥”的留守之问[J].中国妇女报,2018-08-07(女报视点004).
  [8] 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9] 山东省2017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8.
  [10]  安雪慧,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戰略的先手棋[N].中国经济时报,2018-10-10(智库00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文化报,2018-05-31(统计公报004).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基层治理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白节镇采取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强化制度建设、强化突出问题治理、部门包保以及集中解决与滚动排查相结合等方法实施基层治理,但其仍然面临着息诉息访后再缠访、闹访、重复访,重点案件和人员维稳难,公安司法机关及包保部门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元治理模式与当前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现状高度契合,将元治理引入乡村基层治理,以元治理中政府的主导、协调促进和监督角色为线索,提出提升
期刊
摘 要:从大数据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大数据和乡村文化的耦合性为研究视角,通过提取大数据的4V维度和乡村文化振兴的逻辑维度,验证乡村文化是否符合大数据的4V特征。从信息协调、精准方向、瞄准对象三个层面,构建了数据共享、数据决策、供需匹配三大耦合机制,建立了基于耦合性分析的乡村文化大数据平台,以解决目前乡村文化发展同质化等问题。研究发现:乡村文化与大数据间存在高度耦合性,却由于数据之间
期刊
近几年来,宁波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生态功能,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大力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履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宁波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统筹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从本世纪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的新课题,是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保障和核心内容,对乡村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风文明建设内在地包涵着文明的乡风、良好的家风、淳朴的民风。新时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农民的思想觉悟;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垃圾分类的概念已经得到了政府、企业、公民等各层面的普遍认同,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构建出一套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通过分析国外现行有效的垃圾分类机制,探讨其成功的经验,高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重要讲话,期以总结出一条切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
期刊
摘 要: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风起云涌,由于社会场域变更、社会身份转变,两类群体将面临系列角色变化。文章首先揭示了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角色变化的必然性,然后根据大学生与农民工本身的差异,剖析他们的角色认同与归化,最后就两大群体的角色转化提供有针对性建议。比较两大群体返乡创业的角色认同及转化,为指导两大群体在乡村创业定位及其发展提供角色化思考新角度。  关 键 词:大学生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角色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四川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首先,基于四川省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认为污水排放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安全饮用水等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其次,深刻分析后认为:资金缺口大、项目推进方法及参与主体单一、自由裁量導致项目不平衡推进等制约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效果。最后,拟从整合政策资金、促进项目推进方法及参与主体多元化、严格落实监督机制助
期刊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干部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但这些素质要求的内涵、评价标准及其特殊性等问题都需要有人来回答。在调研和梳理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发现:“三农”干部的“一懂两爱”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和若干四级指标。其中,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个人素质。“懂农业”包括懂现代农业和懂农业
期刊
摘 要: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数量持续增长,业务领域持续拓宽。但关于农民合作社究竟应该是包括小农户在内的大集体,还是以农村中“能人”为主体的少数派,越来越成为各地区在发展农民合作社过程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对于农民合作社发展来说,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制度基础?究竟在何种制度环境架构中才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发
期刊
摘 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中国基于国情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新尝试。本文以四川省M市A区政府购买服务为案例,探究了欠发达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三阶段双元主体模式,并从双元主体的供需匹配、精准帮扶与全方位测评对其进行了深度理论阐释,剖析了模式在双元联动、专业素养、评估有效性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应通过政策引导、反向社会嵌入、整合多方资源等措施,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多方深度联动的养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