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运用大众媒体传播自身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市场机制对高校的冲击越来越大,高校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校园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同时,由于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其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此,高校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大众面前积极树立良好形象。
  在当前条件下,高校树立传播形象最有效的方式是借助大众媒体。但很多高校在实际工作中不知道该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也不知道如何使媒体“为我所用”,因此频频出现媒体“妖魔化”高校的现象,这无疑是不利于高校发展的。本文试图找出高校在运用媒体传播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高校与媒体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不善于使用媒体为其树立正面形象
  在媒体对高校的报道中,很多时候高校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尽管这与高校确实存在某些问题、负面新闻更具轰动效应、负面新闻更能引起媒体关注有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还不善于将媒体“为我所用”。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没有把握好媒体报道的喜好,对于其热衷报道的负面题材没有进行有效预警、化解危机;对于其关注的正面题材,没有做好事先策划,主动联系加以报道;对于能够增加曝光率的题材,没有及时向媒体传递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媒体公关没有做到位,有时候良好的媒体关系会使媒体将“负面新闻正面做”,或者选择一个好的角度使得“中性新闻正面化”。
  2 缺乏形象传播的策划意识和能力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高校习惯被动地等待媒体前来报道,而不主动联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或主动和媒体沟通“制造”正面新闻;二是满足于活动时邀请媒体而不注重报道结果,只要把媒体请来了就万事大吉,至于媒体是否报道、报道效果如何则无后续关注和跟踪;三是处于应付媒体状态,缺少系统的研究和统一的形象传播规划;四是即使进行新闻策划,也因事先没有对公众需求、时下热点、媒体性质等进行分析,导致新闻策划性不强,吸引不了媒体,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五是为策划而策划,没有依据高校的特点和形象传播的技巧,导致媒体的报道不能为形象塑造加分。
  3 自投新闻稿采用率低
  媒体对高校的报道主要有两个来源:媒体记者的采写和高校自己的投稿。其中后者更能体现高校的意图,更有助于树立其良好形象。但是,高校自投稿往往因不符合媒体的“胃口”不被采用或被大副删减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高校自投的新闻稿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介绍性的文字过多,描述性文字少,不够鲜活;经验总结性的文字过多,缺少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过于自夸,有失客观;自认为具有新闻性的事件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下却平平无奇;稿件与媒体性质不符,不适宜发表。
  4 对不同性质的媒体选择存在偏差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2005年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列出了2001年~2004年有关高校的15起焦点事件,每起事件选择最有影响力的10篇~30篇报道,共385篇,进行内容分析。在对所有报道最初来源的媒体属性进行研究后,他得出结论:“作为覆盖公众最广泛的都市报以及网络论坛,其对大学的有关报道,对于公众心目中的大学形象,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而高校在进行媒体选择时,却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党报、机关报而忽视都市报,更多地倾向于选择传统媒体而忽视网络等新媒体。
  5 缺乏对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能力
  危机事件中,高校面对媒体还没有一个快速的反应机制和一个开放的心态,大多数高校的第一反应是“不能见报”,因此基本采用两种方式“过关”:来一个应付一个,把负面消息压下来;“鸵鸟政策”,信奉“沉默是金”,要么因为不好说而不说,要么觉得清者自清而不屑于说。一旦危机事件给学校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不知道采取何种形象补救对策。
  
  高校形象传播中的媒体运用策略
  
  1 善于策划,吸引媒体注意
  高校要通过媒体传播良好形象,就要有周密的策划,吸引媒体的注意,使其按照高校预想的方向进行正面报道。可以通过策划一些活动和事件吸引媒体,也可以根据时事热点有计划地向媒体推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或是邀请媒体共同参与举办活动等,只要能够达到媒体正面传播的目的就可以了。策划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要正确认识高校与媒体的关系。两者是相互需要的,高校需要媒体的宣传报道为其树立良好的形象,媒体也需要高校提供信息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高校在策划中既不能慑于媒体的权威而畏首畏尾,也不能不顾媒体的特点提供没有针对性的信息。
  第二,要了解媒体对于高校新闻的报道偏好。近两年,媒体比较关注高校的学术风气、师生道德、学生就业、教授言论、专业学科建设和危机事件等,高校可以根据目标媒体的报道偏好,有计划地推出相关信息和策划相关活动。
  第三,通过策划使得媒体对高校形象实现议程设置。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也就是说,媒体可以通过集中突出报道等方式影响受众的判断。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事先策划,选择合适的议题和时机,使媒体完成对本校的议程设置。
  2 学会有效运用媒体
  第一,弄清不同媒体的性质和传播效果,形成“媒体组合”。现代社会,人们不可能只通过一种媒体接受信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每天都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手段,所以高校不该只通过一种媒体来传播信息。那么,怎么有效地组合媒体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呢?
  在公共关系学上,有“整合行销沟通”的观点:公关人员应针对目标族群使用不同媒体的习性,运用各种不同媒体,搭载能配合该媒体特定要求的信息形式,让目标群体能完整吸收信息。高校可以借鉴这一做法,首先弄清不同媒体的性质和受众范围,然后根据提供信息的性质和目标受众的范围确定媒体。例如,招生信息的目标受众是学生家长,可以发给都市报、招生考试类报纸、电视台等;党建举措等政治类较强的信息的目标受众是上级单位,可以发给党报、机关报等。
  第二,重视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运用。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受众广、传播快、形式丰富、参与性强、表达自由”的特点使得高校基本无法掌控,“堵截”负面言论的方式对网络媒体来说基本行不通,高校只能“以我为主”地疏导负面信息。
  具体来说,有以下方法:一是加强和社会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充分利用它们的良好传播平台。目前,新浪等商业门户网站、新华网等主流新闻网站都设有教育或校园频道,可以与其合作推出报道,或在其中设立学校网站的链接,以提高主页的访问量和点击率。二是主动向社会网站新闻频道投稿,特别是一些新闻性强的稿子,更不能忽略网络媒体,通过提高“二次传播率”来实现传播效果。三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定期通过搜索引擎搜集关于学校的网络言论,及时加以分析,找 出舆论发展动向,提前进行议程设置,加以引导。四是重视师生员工人人都是网民的身份,既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在上网过程中传播学校的正面形象,又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约束他们的网络言行。
  第三,正确面对负面报道,使之成为重塑形象的契机。负面报道是每所高校都无法避免的。面对负面报道,高校既不能恼羞成怒,也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以冷静坦然的心态对待。首先查明报道是否属实,如果事实有误,应该第一时间联系媒体,要求给予更正;如果报道属实,那就应该启动矫形传播程序,使“坏事变好事”。
  在进行矫形传播时,一要迅速查明问题根源,制定有针对性的传播方案;二要积极联络沟通相关媒体,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给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间表;三要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诚邀请媒体参与报道,此时可以加入事件外的额外信息,巧妙提升形象。如果矫形传播做到位,就会淡化负面报道造成的形象损害,还会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第四,做好媒体公关,建立良好关系。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一是尊重、支持、理解媒体。对待新闻媒体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要尊重其特点,不能把其看作纯粹的宣传工具。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即使和宣传学校没有直接关系的,也应尽量给予满足。对于负面报道要心平气和地与其协商沟通解决,不能产生冲突。二是建立核心记者圈,善待记者。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公众分布,划定几家核心媒体,建立自己的核心记者圈,以备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找到媒体“救场”。对于记者要以诚恳之心与之交往,最好能建立朋友关系。对于来采访负面消息的记者,一定不能采取回避、生硬拒绝甚至威胁的态度,而要热情接待,好言协商,使得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由于跑高校或教育口的记者相对固定,因此最好和每个媒体的一名记者建立较为稳定的关系,不宜一家媒体经常变换联系记者。三是与媒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合作。媒体总是追逐新鲜的东西,一所高校如果长久没有新闻,媒体就会将其遗忘。因此,高校要和媒体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向其提供新闻线索、邀请记者联谊、与媒体合作举办活动、推荐学生实习、给媒体寄赠校报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四是在和记者打交道的过程中,不能因为熟悉而随便,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他是追逐新闻的,有时甚至不惜手段。因此,有些不该透露的信息即便是私下场合也不能说,在友善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
  3 危机事件中正确应对媒体
  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应对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笔者认为,高校危机事件新闻处理小组应第一时间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管理好危机现场。由于危机事件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关注度,媒体记者会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学校师生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线人,一旦媒体记者和学校管理层同时获得事件发生的消息,记者在没有官方声音出现的情况下抢先进行了现场采访,采访内容的准确性往往无法把握,可能会给事件的解决和学校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新闻处理小组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做好应对媒体的准备。
  在事件现场,新闻处理小组首先要摸清现场情况,查看有没有媒体记者在场,如有,要核实记者身份和所属媒体,告知记者学校会给予官方说明,明确要求报道以官方消息为准,防止其做猜测性报道。记者的现场采访可以在不影响事件处理的前提下有组织地进行。
  第二,尽快召开新闻发布会。曾任外交部参赞的邹建华认为,新闻发布机制是应对媒体危机最有效的手段。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往往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而学校师生员工是最直接的信息来源,但师生往往对事情的真相一知半解,难免会有很多猜测性甚至完全背离事实的说法。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由新闻发言人给出代表学校最权威的信息,无疑会遏制各种观点不一的说法,从而掌握报道主动权。
  一般认为,危机事件的新闻发布会时间要在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召开。但具体可在搜集兴性后选择最佳时机。召开新闻发布会前,高校应该准备好新闻通稿,发布会召开时提供给记者。新闻发言人对于通稿已经说明的情况可以简单介绍,重点应回答记者的提问,回答要本着坦诚公开的原则,避免事情扩大化。
  第三,做好网络舆情的管理。网络媒体是高校最难应对的,危机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可能会因为高校的公关工作而“手下留情”,但网民是不可能去“公关”的,所以要分以下四步做好网络舆情的管理:一是要迅速搜集网络舆情,包括校内BBS、校外论坛、个人博客等民间舆情集中的地方和各大网站的新闻报道。在对舆情进行分析后,要总结其网站分布情况和总体走向,以采取应对措施。二是快速进行网上发布。一旦发现网络对危机事件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尽管传统媒体还未报道,也要在高校自己的网站上发布相关信息,同时给一些主流网站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三是通过网络舆论领袖引导舆论。当网上出现海量信息的时候,舆论领袖的意见往往会起到重要作用。危机事件在网上形成议题后,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充当舆论领袖,发起或参与网络讨论,强化有利于学校形象的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实现网民意见趋同。四是做好事后总结。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时间性强的特点,网络热点更新换代非常快,所以当网络热议逐渐消退的时候,高校就要适时撤出,转而做好总结工作,为下一次的工作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常晶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21日,第四届“画说西湖”国际美术节暨“中外名家美术精品展”隆重开幕.本次美术节由上合组织秘书处、文化部外联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指导,杭州南委宣传部
【摘 要】艺术诉之审美也诉之精神,它可以对一个时代的精神起着推动的作用,古典油画亦然,现在社会许多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精神与心灵问题,作为古典油画家们可以尝试着探索一些正能量精神的作品,为社会尽一份力量,这也要求想从事此方面探索的古典油画家们要转变对古典油画固有的思想观念,关注社会,增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提升自身修养,创作出更多的能震慑人心灵、引人积极向上的作品。  【关键词】精神引领;古典油画;心
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艺术走进人们的视野,而科技的发展使电视艺术有了更多的可能,并产生了以技术为基础的美学观念.本文以电视节目中的电视纪录片为分析对象,说明了电视技术
伴随着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恢复到改革、发展和创新的一系列巨变。经过三十多年的艰辛探索,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撑,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有自身鲜明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中国高等教育如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好
摘要:运用相关史料,对武术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通过对武术发展历程中暴露出的历史问题和现存矛盾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中国武术的现代化发展路程充满着艰辛与坎坷,武术的改革和自我发展总体上是成功的,中国武术的今后发展更应注重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0年,我校结合“快乐学习,幸福工作”的办学理念,将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归纳为“三柱两翼”管理机制。“三柱”指立德树人,构建十大德育版块,培养德育;丰知厚实,彰显书香校园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培养智育;强心健体,健康身心强健体魄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活动,培养体育。“两翼”指课外(社团、兴趣小组) 校外(青少年学院、社会资源)。学校创新管理机制以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书香少年”腾飞的目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结合,研究36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特征,旨在为教练员科学掌控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的压力状态下仍能稳定发挥运动技术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帮助。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比赛临场预备时的应对策略心理活动特征是:重视情绪控制和重视表象动作。外显行为特征是:重视比赛准备;多种行为组合;以“动”为主,以“静”为辅。有22%的运动员在比赛临场预备时有建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多年来,我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发现和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以队伍建设、教科研工作为载体,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过程中,开展教育创新活动,逐步实现自我超越。  突破认识瓶颈,培植创新理念。我们首先从正确理解教育创新的内涵和为什么要进行教育创新入手,突破认识瓶颈。我们认为,突破固有的、落后的东西,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有提升就是创新;用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工作,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