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估学生学习科研水平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指出存在于毕业设计中选题、教师指导及学生完成、评阅和答辩等多个环节中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给出了一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电气工程;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王金凤(1977-),女,河南宁陵人,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陈根永(1964-),男,河南禹州人,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6-0186-02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由选题、教师指导及学生完成、评阅和答辩等多个环节组成。[1]本文结合笔者指导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实践,指出了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毕业生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方面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决定了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选题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决定学生能否按时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因素。因此,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由于电气工程专业(尤其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就业优势,大部分毕业生都到相关事业单位工作,所以多年来工程设计型题目一直占我院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导地位。这就直接导致选题陈旧、一题多届、多人一题现象的发生。
  2.指导方面
  指导教师把握着整个设计的方向,指导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所做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及收获大小。由于高校的扩招,师生比减小,再加上高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不足;由于每生一题,且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起来费时费力,教师也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3.学生设计方面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现在很多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有些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对未来工作没有多大作用,此外,找工作面试等也花费不少时间。有些考研和准备继续考研的学生虽然普遍重视毕业设计,目的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但他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伴随着研究生考试成绩下达以及准备复试、调剂等问题,使他们在设计上的时间也相应减少,从而使设计质量大打折扣。
  另外,学生还不适应毕业设计这样的以自学为主、独立工作完成相关任务的教学环节,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进行方案构思、论证和确定具体设计,同时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CAD/CAM等软件的应用,VB、VC、VF等高级语言编程技术应用等,也是设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4.教师评阅方面
  毕业设计完成之后,由指导教师进行总体评阅,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评定成绩,指导教师评定后,院里还指定其他教师进行互评。指导教师往往根据平时完成情况给分,而忽视后来的成品质量。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多互评教师也只能走马观花,有些直接根据指导教师的成绩给分,往往不能看出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达不到互评的目的。
  5.答辩方面
  答辩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研究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的综合考核,也是对学生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进行审定的依据。
  鉴于目前答辩基本都是全部通过的现状,答辩似乎成了一种形式,这也使得一些学生放松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另外,因答辩不过关学生不能毕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也影响专业的就业率,再者,组织二次答辩或次年再答辩费时费力,这也是各专业答辩委员会考虑全部通过答辩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针对以上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1.遵循原则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2]一是应该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要求,除了要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还应有一定的工程、生产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结合实际综合分析和灵活运用。二是可行性强,工作量和难易度适中,过难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过易则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三是题目应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能因材施教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结合我院近几年的选题情况,目前毕业设计的选题类型大概有以下几种。[3]
  (1)工程设计型:主要以变电站和发电厂的初步设计为主要内容,包括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设计,发电厂热力部分和电气部分设计等。
  (2)产品开发型,以可编程控制器(PLC)等为基础,研发如电子驱鸟器等简易装置。
  (3)实验研究型: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主要包括负荷预测、潮流计算、稳定性分析,故障分析等,还有一些简单管理软件的开发,如结合郑州大学新校区建设进行的图纸管理系统软件,已用于实际生产管理。
  (4)软件仿真型:主要以MATLAB为基础,应用其Simulink组件进行电路或系统仿真分析。
  (5)调研综述型:结合学科前沿,全面了解某一专业方向的发展状况,如新能源发电、电力市场等。
  同时为保证选题的多样性,学院要求指导教师提供的设计题目,五年内不得重复使用。
  2.加强教师指导
  为了提高设计质量,我院把整个指导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末期三个阶段。初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后,指导教师要逐步指导学生进入状态。根据所选题目进行文献资料和查阅,填写开题报告。设计进行中,指导教师必须保证与学生的见面答疑时间不少于每周每生1小时(同时做好考勤工作),保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问题能与教师及时沟通,同时鼓励教师公布自己的手机和电子邮件,以便与学生随时交流。中期填写中期报告,总结前阶段成果,并做好后一段的计划,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完成设计的实际情况分别指导。答辩前,指导学生为答辩做准备,把学校、学院的具体要求再次明确给学生,尤其是撰写论文的基本要求,打印、装订等细节,是否进行了外文文献翻译等,帮助学生树立工程设计的基本意识,提高工程设计能力。
  学校和学院每年对本科毕业设计进行评优,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奖励,激发指导教师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思想教育,完善学习内容
  针对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指导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提醒学生找工作和考研固然重要,但都是以其顺利毕业为先决条件的,毕业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从中学更多的东西,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不熟悉软硬件)而导致设计质量不高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点基础知识,或者提前将题目给学生,让他们自学,以免磨刀误了砍柴工。
  4.认真评阅
  根据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不同,学院分别设计提出了10条具体评阅要求对照评分。比如,针对所选题目,是否满足教学目标要求,是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成品,是否满足工作量要求,图表、公式、数学符号等是否符合电气工程专业的规范和惯例等;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否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是否有较强的文献阅读能力、软件应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品,还要求指导教师给出不少于150字的评语,评阅教师给出不少于100字的评语,并结合论文情况给出2~3个问题供答辩委员参考。这就使得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认真审阅论文后才能完成。
  5.严格答辩
  毕业答辩是一项很严肃的事情,也是考核学生成品真实性的最主要标准之一。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答辩成绩的比例定为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10%,答辩小组评分占40%,设计的图纸、程序等占10%。强调了答辩小组的重要性,使成绩评定更加公正客观。设计的图纸、程序由专门的教师一一考核,不能合理解释图纸内容和程序调试不通者扣除相应成绩,更甚者不允许答辩,以免学生蒙混过关,促使他们独立完成该部分内容。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改进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毕业设计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在成品的排版装订方面表现更为明显。部分学生的设计内容已经融为教师科研的一部分,也有少部分学生能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撰写论文,在全国的CN刊物上发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貫彻实施学院的具体要求,以期使毕业设计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 指导手册(电工卷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孙国强,谢照军,卫志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2):113-114.
  [3]李广凯,李庚银,赵成勇.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5):101-103.
  (责任编辑:苏宇嵬)
其他文献
摘要:以一台SFZ11-120000/220型电力变压器为例,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变压器在短路情况下的二维瞬态对称场,得出了变压器短路情况下的漏磁场和绕组电动力分布。计算中考虑了调压绕组的加入对磁场分布的影响,这对大型电力变压器绕组的合理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力变压器;绕组;漏磁场;电动力  作者简介:王东林(1985-),男,湖北宜昌人,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
期刊
摘要:在配网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大气中存在各种微粒,有些粘附在绝缘子表面,在受潮及泄露比不足的情况下,绝缘子表面绝缘能力降低,表面泄露电流增加,以致于在正常运行电压下发生闪络现象。闪络对电力系统影响很大,有可能会造成整个电网瘫痪。因此要排除发生闪络及其他对线路运行有影响的缺陷,降低事故发生机率,避免对配电系统造成损害。  关键词:绝缘子;防污闪;故障  作者简介:汪泉(1969-),男,江西彭泽
期刊
摘要:以南昌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改造工程为例,对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技术改造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  作者简介:王智(1984-),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助理工程师;邹信勤(1975-),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高级技师。(江西南昌330029)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
期刊
摘要:河北国华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产600MW机组一次风机电机轴瓦油挡运行中漏油严重,通过对电机轴瓦油挡改造消除油挡漏油问题,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是同类型设备改造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一次风机;轴瓦油挡;风机电机  作者简介:季广辉(1983-),男,河北保定人,神华河北国华定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部,点检工程师。(河北定州073000)王颖(1982-),女
期刊
摘要:针对一起变电所10kV线路电能计量不准确事例,结合现场设备运行情况,通过大量的实际测试和检查分析,剖析影响10kV线路电能计量不准确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并总结处理类似问题的经验,为今后的现场工作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关键词:10kV线路;电能计量;电量异常;相角差  作者简介:王祥杰(1976-),女,山东宁阳人,山东省宁阳县供电公司,工程师;杨燕(1981-),女,山东宁阳人,山东省宁阳
期刊
摘要:变电站直流系统对于保护的正确动作至关重要,但是“直流接地”中央信号的发出并非意味着真正的直流系统接地。本文分析了一种直流系统不同蓄电池组间的相互干扰对直流绝缘监视系统的影响,并对此假直流接地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直流接地;绝缘监测;直流系统  作者简介:靳智毅(1984-),重庆人,长寿供电局基建部,助理工程师;石孝文(1966-),重庆人,长寿供电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重庆 
期刊
摘要:结合呼和浩特供电局和林分局公用配电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乡镇公用配电台区的降低线损、经济运行问题,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总结、提出若干具有实践意义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用配电台区;线损;经济运行  作者简介:马耀卿(1958-),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供电局,工程师。(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马然(1982-),女,满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
期刊
摘要:“电力网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该课程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基础,内容丰富、难度较大,其教学体系的研究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为了保证学生掌握“电力网规划”课程的精髓,进而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电力网规划”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探讨了提高“电力网规划”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新
期刊
摘要:介绍了MATLAB在IIR数字滤波器和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中的应用,分别给出了程序设计法和FDATool设计法设计步骤,提供了主要程序。  关键词:MATLAB;数字滤波器;IIR;FIR;FDATool  作者简介:张春生(1968-),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讲师;钱萌(1963-),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安徽安庆246011
期刊
摘要:数字化辅导(E-coaching)就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和远程通讯方式(包括电话、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网上交谈会话、知识基础、即时通讯等)实现远程辅导的一个过程。利用知识库和数据库等电子支持系统,数字化辅导能在客户和具有某方面专门知识的专家间搭建起桥梁,能为遍布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异步服务。  关键词:数字化辅导;知识库;数据库  作者简介:黄秋生(1973-),男,湖南衡南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