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交式”工作模式探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不够深入人心、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够、惠及的学生面不够广、实效性不够大、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交式”工作思路的探索:一、点线面结合,建设一只强有力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全面铺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健全各项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朋辈心理辅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应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近几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逐渐增多。刘斌焰[1]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3检出率在2.13%~6.38%,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占总人数的38.29%。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比较高,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1)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无论是存在轻度还是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说明医学院中医学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笔者对本校388名工科大一学生的调查发现,SCL-90各因子分≥3检出率在0.3%~3.1%,各种心理问题检出率占总人数的8.2%,说明近十分之一的工科大一学生存在偏重乃至严重的心理症状。网络成瘾学生不能如期完成学业甚至退学,经受一点挫折就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杀等现象在高校中数见不鲜,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不够深入人心
  虽然全国各大高校都纷纷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但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主要表现在:首先,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校心理机构在学校地位不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都是停留在满足于“无事就好”的状态,对关心每一位同学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曲解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宗旨,导致人员、资金的投入不足,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其次,教师关心自己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教师是高校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心理素质、言行和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都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片面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事、心理健康教育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事,与自己无关。甚至于有些教师自己的心理不够健康、经常上课发牢骚,做事古怪,不能“以学生为本”,给学生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最后,学生主动求助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能主动走进咨询室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很多学生尤其是工科学生有了问题不敢去做心理咨询,觉得去咨询就是“有病”。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问题就应该自己解决,而不愿向他人求助。久而久之,小问题累积成了大问题。甚至严重到辅导员老师发现问题而建议去做心理咨询时,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接受。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够
  从国内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按照教育部规定,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按照师生比1:5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同时采用专兼职结合的办法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但是一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数量严重不足,表现在专职心理咨询师不够,既是专家学者,又是拥有执照的高级心理咨询师的师资也很少。况且,一所高校至少上万人,单凭几名教师的力量也是无法做好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二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不确定,其组成人员有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辅导员和医生,而且多为兼职人员。很多人并没有系统地学过心理学知识,缺乏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的学校甚至还有未经过专业培训、未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人员在做心理咨询的现象。建设一支人员配备齐全,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有效进行有着重要意义。[2]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惠及的面不够广、实效性不够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只是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守株待兔的咨询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一些学校也在“5.25”时积极开展活动,但是校级层面的活动惠及的学生往往只是一小部分,而且过于注重形式,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不能达到增强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目的。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有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之分。发展性教育主要是向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和训练,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补救性教育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与帮助,使之战胜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状态。发展性教育面对的是正常发展的大部分学生,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而补救性教育面对的只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少数学生,承担的是矫正性的工作。可见,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放在少数心理问题学生身上,势必会降低教育的目标,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4]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和教师,而不是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应使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良好局面。
  (四)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不够强,积极心理引导的力度不够大
  目前,各大高校的工作重点几乎都放在对有问题的学生的咨询和帮助上,发现问题一般都能及时解决。但是,能被发现的学生心理问题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很多的问题都被隐藏在水面之下。而大学校园中的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征兆而及时进行预防,未将事件的发生扼杀于萌芽状态里。心理健康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心理健康主要指的是一种人类追求的完美精神状态,而狭义心理健康指的是临床意义上的不具有某种具体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3]许多学生和老师都将心理健康理解为狭义的,认为“我没有病,所以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我们应该把心理健康理解为广义的,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宗旨应该是帮助所有学生和教师追求完美的精神状态,加大积极心理引导的力度。具体地说就是“增强全体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素质,消除心理问题隐患,优化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人生更好地发展”。也就是不但要做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的处理,更要做好学生的自我认识、职业规划、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积极引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是无形的,我们在总结工作成效时无法说:“挽救了几个即将自杀的学生”或“治好了几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一旦出事,有人就会认为是心理工作没有做好。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以及帮助学生维护心理健康,更好地发展自己,其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责任也是极其重大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探索
  为尽快解决现存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迅速发展,应在高校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交式”工作模式。
  (一)点线面结合,建设一只强有力的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全面铺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点——促进咨询师专业化,实行督导制度
  所谓“点”,就是指校级专兼职心理咨询师。高校心理咨询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咨询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要想获得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位,应该拥有心理学硕士以上的学位,同时要有两年以上的心理咨询的经验。而拥有处方权的心理医生还应该同时具有医学教育背景,获得精神科博士学位。同时一个合格的咨询师还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个人良好的素质与修养;扎实的心理学与咨询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咨询的方法与技巧;经过实习,接受督导,有实际工作经验。对心理咨询师的管理应该实行督导制度。督导制是指由专业的心理咨询资深专家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在高校提供现场督导、组织专业研讨。督导的目的是确保心理咨询人员道德操守的纯洁性,维持其高水准的专业化行为。咨询员遇到理论上的困惑或实践中的难题,可以及时与督导联系,并得到指导。[5]
  2.线——加强对院系辅导员的心理培训,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
  所谓“线”就是指高校辅导员这条工作主线。辅导员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诸多优势。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使辅导员更贴近学生,更具亲和力,成为学生的贴心朋友,也可增强辅导员对心理问题的辨别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在心理问题萌芽阶段就给予学生及时疏导,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辅导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与心理专家、学生家长等人员进行沟通,为寻求最有效解决方法赢得时间。人数较多的院系也可以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作为专职或兼职心理辅导员,负责全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指导全院学生开展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
  3.面——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建立院系心理自助学生干部工作队伍
  所谓“面”就是指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学生心理自助。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辅导知识与技巧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帮助同学和朋友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的成长模式。朋辈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它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咨询对象,少数专业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主体和原动力[6]。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覆盖面广、更深入学生、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首先在院系建立等同于院学生会、科协等一级组织的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会,在心理辅导员的指导下负责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在班级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负责全班的心理工作(可以男女各设一名),以便及时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所有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学好自己本专业的课程的同时还必须接受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
  通过点、线、面互相补充、相互结合的立体工作方式,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全方位、多层次、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
  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应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每位学生都受到较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思想道德修养教学大纲》要求,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这是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意识最佳途径之一。可以在低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宣传基本知识;在中高年级开设《大学生人际交往辅导》、《心理自助与朋辈辅导》、《情感心理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高层次课程作为选修课,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掌握助人自助的方法,培养学生领袖才能和职业探索能力。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心理知识教育,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学习中受益。
  2.建立心理档案
  从新生一入学起就在心理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心理档案。心理档案不仅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社会关系,更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以前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否有创伤史、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焦虑、抑郁程度)、职业兴趣和就业指导(性格与职业类型、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前景预测、心理测量与老师评价相结合)、动态更新管理系统(学生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评价、心理咨询记录或在线交流记录)等内容。心理档案是随时更新的、动态的管理系统,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的或网上档案,但一定要注意保密性、专人专管。心理档案的建立,更有利于对每位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管理。
  3.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
  积极心理引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针对新生、毕业生、贫困生、网络成瘾学生等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形式各异的心理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比如,新生往往存在人际交往、生活学习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每年在新生入学前后举行20-30个工作坊(即采用体验式学习培训方法的小型培训班),内容有睡眠管理、压力管理、时间管理、表达训练等。通过参加工作坊,使学生开始了解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并在需要时寻求帮助。也可以采取统一授课、或根据心理普查的结果进行筛选做团体辅导、或积极开展心理情景剧等活动的形式提高解决特殊群体心理问题的效率。
  通过交叉式的心理宣传、教育与管理,使心理教育工作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良好局面。
  (三)健全各项制度保障体系,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利支持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障,心理工作也不例外,只有建立和完善组织、管理、培训、经费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必须完善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为相关人员提供待遇保障(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待遇,甚至朋辈群体的学生干部待遇问题),健全奖惩机制,实行定期培训制度、积极考虑心理工作人员的发展。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心理工作人员的地位,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焰,孙平,肖海雁等.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中医系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4):379.
  [2]冯晓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103-104.
  [3]傅宏主编.心理健康与辅导[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晓荣.试论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2008(8):180.
  [5]刘强.加拿大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概况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8(3):57.
  [6]张淑敏.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1):100.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医疗事业的进步,医院管理中财务统计工作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其作用更是不容忽视。财务统计工作主要评估医院已有财务状况,预测今后财务收支,为医院的长远
期刊
Expansion of the new third board and easier access to market capital will ease financing woes In December 2013,almost all of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in China r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防部队经费逐年增加,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加强消防部队会计基础工作,使其在部队全面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紧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更多地考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交通领域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公共交通领域,“公交优先”、“绿色公交”等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实施过
记录城市发展历史沿革工作的完整落实,一方面能够为城市精神文明的营造提供更加详细且真实的影像与文字资料,以便为后续文明城市的构建奠定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凭借城市建设档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孝顺父母,是中国人一向以来提倡的传统美德。如今,孝敬父母不仅是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如果不赡养、看望年事已高的父母,人民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并强制执行,让子女定期去看望父母。但在现实生活中,老无所依,无人送终的现象比比皆是。社会现状心酸事全国各地频频发生  “空巢老人
期刊
在个人层面上,近几十年来人类精神文明日益高涨,对生活环境的需求也在增加.社会层面上,政府在近几年来强调环保节能理念,随着节能理念的普及,让大众对于建筑的节能环保需求提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stabilizing in the 7-8 percent range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grew 7.8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0.3percentage point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