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高压电烧伤软组织及血管损伤的影像学判断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肢体高压电烧伤致伤机制特殊而复杂,软组织、血管损伤严重且隐蔽,术前不容易判断其损伤程度和范围,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是烧伤界的一个难题。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系列临床研究,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对软组织、血管损伤进行判断,各有优势与不足。按照准确、精细、安全、易行的原则,对肢体高压电烧伤软组织、血管损伤的影像学判断,一般选择行磁共振成像的同时行磁共振血管造影,需要对血管损伤做精细判断时再行B型超声。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及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4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共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及诱导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联合应用吡嗪酰胺与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枣庄市肿瘤医院治疗的12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吡嗪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与疾病转归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最大呼气流量、
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情况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急性哮喘的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孟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儿童急性哮喘患儿200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布地奈德治疗的1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的10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连续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观察。根据临床疗效将所有患儿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通过单因素分析探究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多因素分析确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间叶性梭形细胞肿瘤,可能由纤维母细胞衍生而来,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最初有文献指出该肿瘤是定位在胸膜的间叶源性肿瘤,但此后在多个解剖部位都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腹腔多发恶性SFT的病例,以提高大家对SFT的认识水平。
目的探究柴胡四黄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中西药组及西药组,每组41例。西药组给予甲硝唑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四黄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湿毒内蕴证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烟台山医院收治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湿毒内蕴证患儿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7.5%,39/40)高于对照组(72.5%,29/40),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
儿童烧伤后的心理应激与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而心理健康状况对患儿的生命挽救、创面修复、功能及心理康复均有重要影响。目前烧伤儿童的心理障碍尚未引起普遍重视,相关的康复治疗措施也亟待规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针对烧伤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出推荐意见,形成本共识。文中介绍了烧伤儿童心理应激及心理障碍的表现、常用评估量表及不同阶段的心理康复治疗要点。干预及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干预、
以浓缩血小板衍生物为代表的创面生物治疗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在制备的质量控制、使用方式等方面不统一,导致有一些不一致观点。本共识编写组成员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证据文章,结合创面修复领域专家反复的研讨,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从事创面修复的医护人员科学、规范地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技术。
随着对创面愈合机制逐渐深入认识,创面微环境的概念与构成不断完善与清晰。在创面愈合进程中,外部微环境和内部微环境既相对独立,又交互影响,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需要从空间、时间等多维度认清创面愈合的微环境变化规律与特点,才可能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地调控创面愈合进程,有助于在合适的时间窗采取合理的再生医学技术,实现皮肤软组织损伤真正意义上的完美修复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