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晚点儿给孩子买手机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出于安全考虑,孩子为了社交
  大卫·珀格原打算,等女儿玛亚到15岁,也就是当她达到读高中的年龄时再给她买手机。可就在去年,女儿刚满11岁,珀格和妻子便不得不屈从女儿的要求,为她购置了第一部手机。
  妻子史蒂芬妮认为,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应该为女儿配置一部手机,“女儿常常和同学步行到市中心玩,比如看电影,滑旱冰什么的。我们又不在她的身旁。”可珀格说:“我还是觉得她现在用手机太小了点。”
  如今,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和珀格一样的难题:何时给孩子买手机合适?第一部手机该买什么样的?
  美国12至17岁的青少年中,拥有手机的比例为75%。另据业内人士称,儿童拥有手机的年龄正越来越小。
  家长通常说,给孩子买手机是出于安全考虑,希望能随时联系到孩子。家长关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手机花费。加上成年人用更新型的智能手机来替换旧手机,孩子也更容易得到父母用过的手机。
  但在孩子眼里,手机就是社交,他们不过是想借手机在同伴面前炫耀罢了。在12至17岁的青少年中,有一半的人每天发50条短信,他们向同伴发短信的次数比打电话甚至面对面交流的次数还要多。
  有专家称,到6年级时,大部分孩子年满11岁,通过短信交流的愿望变得尤为迫切。11岁女孩卡洛琳·娜古米娜去年圣诞得到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她说:“我希望通过短信和朋友们联系,因为他们都是通过短信来联系的。”
  何时给孩子买手机
  据发展心理学家和儿童安全专家称,没有一个时间是适合所有孩子的。孩子何时该有手机取决于他们是否成熟,是否有购买手机的必要,能否对手机的使用负责——比如,随时保持手机有电,让手机处于开启而非关闭状态。
  如果孩子抱怨其他人都有手机时,家长不应屈从孩子的抱怨,而应当首先问孩子:为什么需要手机?一旦拥有手机,你会如何使用它?如何平衡娱乐和责任?每个家长需要弄清楚,孩子能否按照自己的要求来使用手机。
  大部分孩子并不具备拥有手机的条件,除非孩子上了中学,比如到11至14岁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独自上下学,或者参加课外活动,需要在某一刻给父母打个电话,改变活动安排或者跟父母协调一下行程。
  孩子拥有手机的时间应尽量往后延,这样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时间才会尽可能长一些。因为孩子拥有手机之后,也就更愿意通过手机和同龄人私下交流去了。
  如何为孩子选手机
  父母为孩子选择手机时,需要考虑一个大问题:究竟是为孩子买特色手机好呢,还是给孩子购置一部智能手机。特色手机往往带有摄像头,可以上网,配备了滑出式全键盘。然而,特色手机的操作系统无法像智能手机那样下载程序。
  家长应认识到,不管为孩子购买什么样的手机,一旦手机具备上网功能,孩子上网就不再受到家长监督,比如孩子可以借助手机参与网上社交,观看视频等等。可如果孩子在自家电脑上网,家长也许会禁止孩子浏览这些网站,不允许他们从网上下载工具。
  大部分家长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保证孩子安全,但他们忽略了孩子用手机主要是为了干什么,给儿童手机配置上网功能会让孩子沉溺其中。他们会借助手机实施“网络暴力”,通过短信发送裸体照片,在课堂上作弊。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的青少年,手机上网会使他们在驾车时分心。
  对年龄小于13岁的儿童,家长尽量不要给他们购买能上网且带有摄像头的手机。如果他们无法获得这种手机,成长环境就会更健康一些。
  如果家长不愿购买特色手机或智能手机,或许可以考虑价格便宜的预付费手机。研究发现,使用这些手机的青少年通常比使用其它手机的青少年更守规矩。
  如果给孩子买智能手机
  任何一个与青少年或学龄前儿童一起生活的人都知道,大部分儿童都渴望得到成年人的手机。没有小孩会喜欢低能手机。
  如果家长选择智能手机或特色手机,对16岁以下孩子的上网、短信以及通话时间进行限制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家长有多种方法来限制手机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运营商来设定手机流量,对通话时间进行限制。家长甚至可以限定孩子的通话和发短信的对象。此外,家长还可以要求运营商屏蔽某些短信内容,防止孩子发送图片。
  另外,家长可以购买软件,下载到孩子的手机里。这样一来,家长的手机就会接到孩子向别人发送的任何短信或图片。
  有些手机的设计专门针对儿童,家长可以从网上下载软件到这些手机里,从而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控制。
  珀格女儿玛亚的手机键盘经过了特殊的限定。他要求运营商关闭手机的下载功能,而他的妻子则向玛亚讲述如何对手机的使用负责。
  如今玛亚6岁的妹妹也想拥有一部手机。
  “她恐怕要等到11岁才行。”珀格说。
其他文献
20岁前后,女友相继进入恋爱季。有人说,一米七以下的不会考虑;有人说,农村出身的不会考虑;有人说,逛街不帮着提包的人不会考虑。都是她们母亲的忠告。  我想不起父母是否给过哦忠告。父亲曾说,选择母亲是因为她人品好、能干。母亲曾说,她选择父亲是因为她自己脾气不好,父亲脾气温和、能够包容她,她不想结婚后天天吵架。  交往了20年的大学闺蜜,有一次对别人这样评价我:我们的父母告诉我们什么是自己不要的,她的
期刊
很多父母与老师的关系真是忐忑又迷茫,尤其是孩子受了委屈,回来诉说。家长是为了给孩子争脸跑到学校对老师臭骂一顿给他点颜色看看呢,还是顾全大局、熊熊自己的孩子算了?  你想过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训孩子,以后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就再也不说了。训老师?把老师得罪了还有孩子的好吗。要是把为咱孩子负责的老师训烦了,人家以后可就不敢管孩子了。  到底该怎么办呢?事实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对家长来说,这
期刊
万圣节刚过,我就收到了女儿只有一句话的邮件:“妈,快去网上搜一个《妈妈吃光了你的万圣节糖果》的视频看看,太可爱,太令人称奇了。”  我赶紧打开这个视频。原来这是美国一位知名的电视主持人连续做了两年的一档节目。他要求父母假装吃光了孩子的万圣节糖果,把孩子的即时反应拍成录像,收视率非常高。  孩子们的反应真是五花八门。  有的孩子正好好地走着,刚一听说,立马躺在地上打起滚来;有的一下变了脸,连声大叫“
期刊
有限的道具发挥了孩子的想像力  幼儿园的时候,我最喜欢玩的游戏是“过家家”,一群小朋友凑在一起,先把身上能贡献出来的东西全部贡献出来做道具,然后一起玩“过家家”。  将有限的物品,通过联想,扮演不同的生活用品和道具,这真是一件发挥想像力的事。我清晰地记得,有个女孩每次都把发卡拿下来挂在耳朵上当听诊器,还有个女孩将塑料手镯撸下来,用两只手举在眼眶前当眼镜,扮演老师。圆形的小板凳被横抱起来当“司机”用
期刊
我在公园里闲逛时,被一对父女吸引住了。女孩5岁左右,她蜷在一个角落里嚎啕大哭。父亲走过来问她怎么了,她却让他走开不要管她。父亲真的走开了,女孩又马上哭着要他回来。他很懊恼地回来了,又问她怎么了,显然这一次没有上一次那么温柔,她又把他推开了。等父亲一走,她又哭着要他回来。就这样来来回回,搞了好几次。  父亲想跟女儿聊聊天,帮她走出悲伤的情绪,似乎一切都很好啊,可女孩为什么把他一把推开呢?因为父亲只想
期刊
心事重重的小孩子  晨辰是那种天生心事重的孩子,对每件事都操心,比如,看电视上正在报道车祸,马上就担心爸爸妈妈下班路上是不是安全;听到电视报道禽流感、小偷多,他就慌了;自五岁起,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反复检查门窗。以前奶奶最爱说“哎呀,太乱了!这世界太乱了”,现在这句话成了晨辰的口头禅。  幼儿园老师也老找家长,说他动作慢、胆子小,总皱着小眉头,滑梯不敢玩,说怕摔着;秋千不敢玩,说怕磕着。  马上要上
期刊
周五早上全家整饬好准备出门。“我不想去上幼儿园了。”伊姐说。  鉴于之前发生过在家玩棉被不上幼儿园事件,我跟伊姐确认:你是又想在家玩被子吗?  不是。  那你为什么不去?  我害怕。  怕谁?  怕幼儿园。  为什么?  老师批评佳妮。  会不会我走了给我打电话反悔?  不会。  我们出门后,伊姐果真没打电话过来。只好致电W老师告假,并转述伊姐原话。W老师说,我去调查。  几分钟后打来,说是G老师
期刊
沫沫的小学把“笑脸”(又小又薄的彩纸卡片上印着个笑脸)作为一种鼓励制度,表现好,可以得到1张笑脸,8张笑脸可以换成1个五角星,贴在墙上的表格里:每个小朋友的名字下面有个贴星星的地方。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沫沫说他有9颗星星了,我就很下意识地问:“最多的小朋友有几颗?”问完了我就有点后悔,这不是鼓励攀比么?他说:“王小宇有19颗。”我很吃惊:“哇噻,好厉害啊!不过笑脸有多有少,是不是会搞得大家心理不
期刊
别说老师坏话  一年级的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如果你的孩子上学前养成了什么坏习惯,并且家长已经管不了了,可以利用一年级这段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时候的孩子,老师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有一个笑话,一年级小学生跟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看到提着菜篮子的老师大吃一惊:老师竟然也买菜?也吃饭?也会上厕所?刚上学的孩子总是把老师想像得很伟大,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尊重,他们愿意听老师的教导,对老师的指示一丝不苟地去执行
期刊
我儿子两三岁时,胳膊经常脱臼,必须得去医院找医生对上。有一次是晚上脱臼,赶到医院好半天才找到一位能处理脱臼的医生。为了让孩子少受些痛苦,我就很想能自己学会处理脱臼。所以在医生处理的时候,我特别仔细地看着学着,回家以后,又找医书了解胳膊骨胳的结构。有一天,小保姆拉儿子上楼梯,胳膊又脱臼了。我就边让保姆找去医院要带的东西,边试着拿起孩子的小胳膊,两手往里轻轻地一托,竟然一下子就对上了。  这件小事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