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经济学:关于我国1959-1961年饥荒问题的文献综述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我国1959—1961年饥荒问题的研究,近几年在经济学领域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具有很大争议。文章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定义和探讨饥荒,总结归纳饥荒发生的原因,从农村经济制度、人口经济和行为经济的变化等方面探讨饥荒的后果,对其中的观点分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为了解释和理解国家行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常常被比作“人”。许多国际关系理论都是通过将国家比拟为人从而得以建立的,比如古典现实主义的“权力人”、理性主义的“理性人”、
美国历史学家贝克尔拟定了澄清历史事实的涵义的三个问题,即:历史事实是什么、历史事实在哪里、历史事实发生于何时。解答这三个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以杂色蛤肉为原料,以其酶解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指标,从5种蛋白酶中选出对杂色蛤肉酶解效果最佳的酶。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酶解效果最好,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胃
跨文化形象学所提出的“ 超脱于权力” 的方案是一种“ 文化间性”.论文借助皮亚杰 的“ 图型论”, 旨在为“ 文化间性” 的内涵提供一个结构上的粗略建构.为此, 根据“ 图型
普林斯顿报告提出要建立一个“民主联盟”以推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进而促进“推进民主”战略的实施。这是美国战略界的一个重要动向。这个战略构想很有可能为美国政府所接受,至
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推进,干部队伍贪腐年轻化的趋势也开始显现。青年干部出现“35岁贪腐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青年干部自身价值观扭曲、理论素养不高和现实压力所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幸福观的核心问题,作为人生理想境界和价值取向,它涉及感性自然和道德理性两个方面。程朱理学将孔颜之乐归结为道德理性之乐,王学则注重孔颜之乐中的自然
将宏大叙事作为故事主线, 并以启蒙理性代替启示信仰, 其结果必然导致工具理性 的崛起与价值理性的式微.面对在进步中失去信仰的困境, 日常生活以碎片化、 无序化的形式, 侵
肯尼思·沃尔兹在对摩根索的权力政治理论进行修正的同时,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出发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归结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本质,首先提出了界定政治结构的三个标准:秩
口袋乐居,是由新浪乐居搭载新浪网、百度、微信、新浪微博等国内重量级网络平台,联手房产流通领域领跑者易居中国,共同打造的手机找房应用。软件覆盖了全国100多个城市,为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