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边境地区语言生态调查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边境地区的语言生态系统有其特殊性和独特的演变规律。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视角,基于对凭祥市边民语言生活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语言生态问题,以期为边境地区语言生态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并探索维持边境语言整体生态平衡的意义。
  关键词:中越边境;语言生态;语言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104
  0 引言
  边境地区的语言生活既充满活力,也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复杂特点。在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对边境地区的语言关系、语言生活和语言态度等语言生态问题的研究较少,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认识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边境地区语言使用情况日益复杂多样,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选取广西中越边境凭祥市城区、浦寨和平而村作为调查点,开展田野调查,以入户问卷调查、访谈法为主,并辅之以具体个案研究。使用作者实地调查所获的第一手材料对当地语言生态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1 理论基础
  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始终处于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特定的环境背景会引导、制约语言的发展,而环境中的语言也会反映、影响环境的变迁。
  在生态语言学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Haugen在其著作《语言生态学》一书中提出了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最先明确提出了“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的学者之一,从而开创了从环境入手研究语言问题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范式,将生态环境和关系意识纳入对语言问题的描写和解释当中。这一范式后来被称作豪根范式。20世纪90年代,Halliday指出增长主义、等级主义、物种灭绝以及其他类似问题不仅是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所要关心的问题,也是应用语言学家应该关注的问题。根据Halliday的观点,人类通过语言来认知世界和识解经验,同时又通过语言来创建意义,建构世界(黄国文,2017),其目的是通过话语分析,来引起社会对生态问题的重视。这一范式后来被称作韩礼德范式。
  总的来说,豪根范式主要关注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环境入手研究语言生态,而韩礼德范式则聚焦于语言对生态的作用,从语言入手研究生态问题。这两种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相互補益。而在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从生态语言学角度考察边境地区语言状况的研究较少,采取生态语言学的理论视角,符合边境语言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把握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维持语言整体和谐和语言生态平衡。
  2 调查情况分析
  凭祥市位于我国西南边疆,西邻越南,是广西第一大陆路口岸城市。市内常住人口以壮族为主,同时分布有汉、苗、侗、瑶等16个民族。为了解凭祥市不同地区、从事不同生产生活活动的居民的语言使用状况,全面了解凭祥市的语言生态现状,课题组于2019年7月在凭祥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田野调查,深入走访凭祥市城区和浦寨的居委会、市场、学校,在平而村随机选择12户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并进行问卷调查。
  在本研究所选取的调查点中,凭祥市城区经济形态和社会构成最具多样性,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人口构成较为复杂与多样化;浦寨是中越边境最大的边贸口岸,与越南的边境贸易是该地区主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形式;平而村被誉为“南疆口岸第一村”,村内共有6个自然屯与越南接壤,本次田野调查所在地平而新村共有居民45户187人,与越南农业和商业贸易往来密切。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通过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对受试对象的基本信息归纳如下:
  民族构成上,壮族人口占比82%,汉族人口占比1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比2%;
  年龄结构上,少年占比40%,青年占比25%,中年占比22,老年占比12%;
  职业分布上,学生占比34%,农民占比20%,工人占比13%,教师占比11%,商人占比9%,其他工种从业者占比12%;
  受教育程度上,48%受试者持有高中学历,25%受试者有本科/专科学历,只有小学、初中学历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9%和18%,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参与本次调查。
  3 凭祥市语言生态现状分析
  3.1 语言使用状况
  调查发现,在凭祥市使用的语言主要有普通话、白话、壮语(当地人称土话)。其中所有受调查者都会说普通话,白话主要在城镇地区使用,壮话一般在乡村使用。此外,不少与越南通婚的家庭以及有密切商业往来的商人还可以熟练使用越南话。
  在日常生活中,边民在家庭内部沟通或与本地人沟通时一般使用壮话或白话,但当当地民族语言无法准确表意时,便会发生语码转换,转为普通话,随即重新转回民族语言。
  在与外地人进行交流时,当地人多会使用普通话,但事实上大部分当地人在说普通话时都带有浓重的口音,并且使用方言的语法习惯,外地人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点在受教育程度低或年纪大的边民身上尤为突出。
  随着近年来中越贸易的发展,来往友谊关口岸、浦寨口岸的中外商人、游客不断增多。出人意料的是,当问道“是否掌握越南语”时,约80%边民都表示不会,并认为这门语言毫不重要。
  “我们都不会说越南话。他们如果过来买东西会说普通话,要是他们不会说,生意就做不成了。”集市上一位卖日用品的摊主说道。
  3.2 语言态度
  我们调查了凭祥边民对普通话、壮语、白话和越南语的语言态度,以好听程度、有用程度和社会影响力作为判断标准。结果发现,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在对自己本民族语言(壮语)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   表2统计表明,年龄较大的凭祥边民对民族语言壮语的语言认同较高,其中大多数人能够熟练掌握并使用该语言;相比之下,青少年边民对本族语的情感评价较为保守,倾向于认为白话和普通话更加好听、有用,且较倾向于否定本族语言的社会影响力。
  3.3 语言能力和多语关系
  语言能力是當地语言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卷将语言能力分为熟练、略懂和不懂三个等级,将职业与语言能力进行纵向比较,统计结果如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所有受试对象均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普通话能力。白话作为边民生活的重要语言之一,除少数年长农村边民外,大部分凭祥边民能熟练使用白话。同时,壮语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出较强的活力。
  3.4 凭祥市语言生态特点及成因分析
  综上可见,凭祥市是一个多语兼用、多语和谐的地区,当地语言生态具有全民性、多语兼用普遍性、以及和谐性等特点。
  具体来说,凭祥市语言生态的全民性突出表现在地方语言(包括壮语和白话)使用人群的数量和广泛程度上。多语兼用普遍性体现在普通话和地方语言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凭祥市地方语言之间的关系上。在调查过程中课题组还对调查对象的各种语言使用水平进行量化统计,结果发现,凭祥市各地边民对其使用的各种语言都有较高的掌握水平和熟练程度。和谐性则体现在凭祥市边境地区不同语言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和谐共处,协调有序,共同发展;既不相互排斥,也不产生冲突。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首先,民族和谐是语言和谐前提,民族关系对语言关系起决定性作用。凭祥市各族人民世代在此生产生活,构成了一个互相交融的有机整体。虽然当地语言情况复杂,但民族和谐使得不同语言的使用者能够通过尊重其他的语言和进行语言兼用来实现语言生态的和谐。
  其次,国内经济发展和边境贸易的往来也是造成当地特殊语言生态现象的原因之一。在当地的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越南商品,也时常会有越南商人和居民购买中国的食物和日用品。边境两边的人们充分展示多语能力,鲜有因语言问题而起的冲突。而由于越南边境凉山市经济发展落后于凭祥市,当地居民认为能说汉语或凭祥方言有利于他们来中国境内务工或经商,很愿意学习汉语或白话。
  第三,凭祥市边境地区家庭结构多样化,既有单一民族家庭,又有族际婚姻家庭和跨境婚姻家庭。族际婚姻和跨境婚姻意味着另一种文化和语言渗入当地生活,既造成了不同语言的接触和碰撞,也促进了不同语言的磨合,产生了大量的语言兼用现象,而语言和谐也反作用于维持婚姻家庭稳定。
  最后,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普通话在当地的普及。改革开放前,凭祥市的教育水平不高,文化发展闭塞,相当一部分人只能使用当地方言。如今,教育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单语者转变为双语或多语者,这对凭祥市多语生态的保持和发展也是极其有利的。
  4 讨论和总结
  通过对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凭祥市的语言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边境地区的语言多样性特征显著,边民一般都懂多种语言,按熟练程度排序,依次是白话>普通话>壮语>越南语,对这四种语言的语言认同与熟练程度基本一致。民族语言壮语和白话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较强活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外来语的冲击。边民虽基本具备汉语能力,但其汉语使用受方言的口音与表达习惯影响较大。另外,凭祥市基础教育所开设的外语课程仍只有英语,而若能在当地基础教育规划中增设越南语课程,将促进凭祥市边民掌握邻国语言,有利于满足“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互联互通的要求。
  总而言之,凭祥市边民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各种语言能够不断融合,并将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既反映了边民较强的语言能力,又体现了当地和谐且充满生机的语言生态状况。边境语言生态系统有其特殊性和独特的演变规律,其语言生态和谐对边境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16.
  [2]Haugen,E.The ecology of language[A].In A.S.Dil(ed.)The Ecology of Language:Essays by Einar Haugen[C].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325-339.
  [3]崔桂华.生态语言学:语言系统的整体性与多样性[J].社会科学战线,2012,(11):162-165.
  [4]戴庆厦.跨境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14,(2):2-8.
  [5]黄国文,赵蕊华.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目标原则与方法[J].现代外语,2017,(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在“考证热”现象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应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考证的作用及目的,并充分了解他们择业取向所存在的问题。通过了解当代大学生考证的现状和择业取向,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国家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考证热;择业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
期刊
摘 要:随着人才市场供需结构的改变,以专业理论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渐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部分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成大势所趋。以信阳农林学院财经学院财務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探讨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转型的主要策略。研究发现:为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高校应增加理论教学内容广度、面向市场需求改进实践教学、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综合实行以上策略,因材施
期刊
摘 要:第三方抢票软件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抢票快、免排队的好处,在一定程度要上分担了官方12306运行的部分压力、节省人们的时间、精力、人力成本,但同时也有隱蔽性收费、抢票成功不稳定和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为此,主要研究第三方抢票软件是否真正意义上的能为用户抢到票,加速包是否真正的提高了抢票概率等,指出了当前火车票资源分配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铁路总局等相关部门提高铁路硬件实力,进一步改善软件服务,从
期刊
摘 要: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2017年普高历史新课标将其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其中,全面认识和理解水平1、2是有效运用和掌握水平3、4的前提和基础。从水平1、2,即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两个方面着手,对唯物史观素养进行解读和探析,以在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素养。  关键词:唯物史观;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利器”,在稳定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10-2019年天津市相关年度经济数据,基于IS-LM模型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实施在天津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推动天津市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明显,但两大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一定差异。基于这一结果,提出在天津市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期刊
摘 要: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学习者学习有效性和教学改革密切相关,为此通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及教学质量现状分析,提出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由授课者自评、教研组评价、学习者评价构成及相关保障措施。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学习成果转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8.091  2012
期刊
摘 要:释意派理论作为口译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对口译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外交活动中,口译员不仅要面对政治性强、政策敏感度高的内容,更要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快速处理,并给出准确、恰当的翻译。据此,以释意派理论为指导,结合外交翻译的特点,以2018-2019年“两会”记者会口译为实例,分析重要外交场合下文化负载词的口译策略。  关键词:释意派理论;外交翻译;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分配严重不公等问题。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作为政治哲学中重要的分配正义理论之一,主张“重要性平等原则”和“具体责任原则”,它既考虑到高等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又充分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基本价值理念。认为相比于其它的分配正义理论,该理论对于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问题具有重要
期刊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被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借助课程载体实现思政育人已成为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为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实现路径,以《国际金融》课程为例,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教学活动及考核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以期对其他相关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并为全面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质量做出努力。  
期刊
摘 要:通过叙述广西河池市优越的核桃种植条件以及种植的历史,结合SWOT分析法对其核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指出其优势同时,根据现实依据,实事求是指出河池市核桃产业存在的不足,如“管理制度”“科技研发水平及创新”“宣传力度”“产业布局”等缺陷,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助推河池市发展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河池市人民以及全广西人民带来更加多的福音。  关键词:河池市;核桃产业;发展现状;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