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世界观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古,当人们还不认知真正的“天”的时候,处在“天圆地方”的概念之中,人们对“天”就存在崇拜与敬畏,深怕得罪“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于是,自古以来,祭天、敬天就成为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内容,认为可以带来环境的美好与安定。现如今全球气候的变暖、废气的排放、环境的污染,都深深地困扰着现代人,也引起了我们这一代的深层思考。环境保卫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同时,更直接地影响到地球上每个物种的生存。
  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议题,世界上的大国召开有关会议,签署了《京都议定书》,限制废气排放。然而,气候变暖、天空变色、大地变黑,依然悄悄地但却大规模地发生着。根据专家估计,现在地球对于环境污染的负荷已超负荷20%,流行疫症会接踵而生。气象学家更预测,全球变暖之下,海啸将不断降临陆地。未来20年,有数以亿计现在有水可用的人将无水可喝,我们的陆地将变成干瘪的陆地,沙漠化、沙尘暴、耕地减少,正逐渐威胁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建设不断,工业由沿岸地区扩展至内陆各省,对环境造成极严重的破坏。
  南北两极地处地球的两端,其地理环境是纯净的,同时更是极端脆弱的,越来越多旅行者的到访对两极的环境保护无疑是极大的考验,这不仅考验着自然地理环境本身的承受力,更考验着每一名旅行者自身的理念与行动。
  南北两极 红色警戒
  南极,全世界最寒冷的地方,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全年平均温度也只有零下25℃,故有世界寒极之称。深厚的冰层记录了地球千万年的历史。南极的范围相当大,地处南纬60度以南的地区,包括南极洲与南大洋,面积约为8000万平方公里。南极洲包括了南极大陆和周围的岛屿,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面积的1.45倍,占世界面积的10%。南极洲大部分是高原地带,平均高度1800米。这里岩石林立、海岸陡峭,横贯的山脉把整块大陆分成两半。而南极洲的最高峰埃尔斯沃思山脉的文森地块(Vinson Massif of Ellsworth Mountains),海拔高达4897米。
  南极不只寒极,也是世界上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最干燥的地区,一年几乎有八个月处于严酷的冬天。这里没有明显的四季变换,只有寒、暖两季,寒季是大陆的主人,暖季是短暂的。南极的寒冬,一天24小时都处于黑暗之中。由于长年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达2000米,是100万年前笼罩地球的冰期余迹,除了大约5%的地方外,整个南极大陆全部为冰层覆盖。在那不到5%没有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生长着一些低级植物:地衣、苔藓和海藻;另外还有四种开花植物,三种是禾本科植物,一种是石竹属植物。据目前科学家的统计发现,南极还有四十多种昆虫,这些昆虫中最大的是无翼蚊。
  南极最为人熟悉的动物首推企鹅,此外还有海豹、鲸类和鱼类,而保持南极生态平衡的是产量巨大的南极磷虾,蕴藏量可达10亿~50亿吨。至于天上的飞鸟,品种繁多,有多种海鸥,如南极贼鸥、南极燕鸥、南方黑背鸥以及多种海燕。
  而北极是地球的自转轴在北半球与表面相交会的区域。北极全被冰块覆盖并没有陆地,但却是许多野生动物如善知鸟、海豹和北极熊的栖息地。北极的一天不像一般的地方由日与夜组成,它的夏季长期挂着不落的太阳,而冬季则只有黑夜。北极冰块平均厚二至三米,有时会有相当大的变化,偶尔浮冰的移动会把清澈的海水暴露出来。近年的研究显示,北极冰块的厚度比过去几年薄了很多,威胁着很多独特生物如北极熊的存活,甚至关系到人类的存亡。
  近几十年,全球科学家都在密切注视北极圈的各项环境变化,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北极区的影响、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以及北极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并察看极地的转变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国际法规定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由于气候严寒,北极区内的生物种类很少,主要有地衣和苔藓。不过,北冰洋的动物品种却丰富繁多,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北极熊、白鲸、独角鲸、海豹、海象、雪橇犬和善知鸟。北极大部分地区都是渺无人烟之处,或者稀疏地散布了偏僻小镇和聚居地。住在这些地方的大都是因纽特人,他们是文化上大致相同的原住民。北极区内只有小部分的小镇和聚居地与其他地方有交通连接,一年内大部分的时间,这些偏远小镇与外界的通讯都会受阻。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2003年破冰船踏足北冰洋时,能够到达北纬79度,而2010年竟然可以去到北纬85度的地方!即是说,北冰洋正在以平均每年近一个纬度的速度融化着。根据这个速度计算,不到20年,北极的夏天可能再没有冰了。海冰融化是一个恶性循环,本来雪白的冰可以把阳光反射回去,大幅减少吸热程度,但冰融使海冰越来越少,其反射能力亦大大地减弱,于是海水吸热就会越多,冰融得就会更快。而罪魁祸首,就是环境污染导致的全球变暖。
  科学家的任务,是要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化外之地,探究地球千万年演变的过程,以及探测全球气候的变化。这里虽然没有人为刻意留下的痕迹,但深厚冰层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记录了地球环境的变化,也暗藏了人类破坏环境的恶行,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长年累月在这片区域忍受着恶劣的环境进行研究,目的就是要找出地球生态的演变。他们发现连地球最纯净无垢的南北两极也开始受到污染,这已经不只是警告信号,而是真正进入了危险的红色警戒线,如果人们仍不作出积极的挽救行动,我们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将会被彻底毁灭,到时,人类再难独善其身。
  近些年,多了一种生物在南极活动,这就是人类。现时南极有20个国家建起了一百五十多个科学考察站,每个考察站都挂着自己国家的旗帜。中国在南极现在共有四个考察站,包括:1985年建成的长城站、1989年建立的中山站、2009年在冰穹A建立的昆仑站及2014年在中山站与冰穹A之间建立的泰山站。考察站在极地开展广泛的研究,学科领域涉及高层大气物理和空间物理、生物和生态、地球科学和海洋大气科学等方面。
  中国南极科研足印   1984年中国首次派出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及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到南极考察,目的是在南极建考察站并在南极洲和南大洋作科学考察,奠定日后在南极做科考工作的基础。所谓万事起头难,南极地形复杂,气候环境条件极端恶劣,考察队到达南极后,在起卸物资和发电机时就遇到重重困难,经多方努力才能在西南极洲的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建立第一个考察站,命名为“长城站”。据说,当时考察船上的千吨物资中备有二百多个裹尸袋,原来首航的工作人员对踏足这片冰原,是有一种视死如归的心理准备的。
  自古以来到南极探险的人,命丧冻土实非罕见,而空难也时有发生。第一位在南极上空飞行的中国直升机师于志刚,认为南极天气变幻无常,风雪交加,大雾弥漫,风力强劲,一年有三百多天平均都吹八级以上的风,而且到处都是冰山雪地,不能正常通讯和导航,而且没有正规起降的场地,飞机很容易发生意外。他曾在阵风及风速超标的情况下,冒险驾驶直升机前往乔治王岛营救被困于风浪的建站人员。
  至于第一位徒步横越南极洲的中国人秦大河,于1989年7月跟随国际科学考察队完成长达六千多公里的考察路径,途中体验到冰隙、雪震、缺粮、通讯失灵、能见度低至要扶着铁索走路、队员挖雪洞避风雪等惊险场面,俨如唐三藏西天取经,历尽艰辛。所以中国同年2月在东南极洲的拉斯曼丘陵(Larsemann Hills)上建立第二个考察站中山站,也是另一番成就。
  2005年中国考察队再次深入不毛,登上南极冰穹A这个离海岸线最遥远、海拔高达4093米的地方,在此之前,无人曾到过这个南极高点,可谓傲视全球。2009 年中国的冰盖队克服了软雪区的运输困难,把建材和物资运入内陆冰盖这个冰隙重重的“地狱之门”,然后工作人员日以继夜,在零下40℃、氧气只有平原57%的地方埋头建设考察站。昆仑站的建成,要归功于那班无惧极端环境的建站人员。
  自1980年代起,中国每年都派遣科学考察人员到南极进行不同范畴的研究,自成为《南极条约》的协商国,并参与第四个国际极地年的研究活动以来,中国的科学家与国际合作进行跨学科研究,无论在冰川学、生态学、南极近代环境演化、日地空间环境、南大洋考察、气候和地震观测等研究,都得到丰富的成果。现时中国从南极采集得来的陨石逾一万块,高踞全球第三位。近年除了因应国际极地年而展开“熊猫”计划,对普里兹湾、埃默里冰架及冰穹A剖面作综合考察外,第26次南极考察更尝试用遥感技术拟绘测出全球首张南极地图,把海冰、湖泊及冰隙等地貌仔细标示。
  今天,全球对南极这片荒芜之地不再陌生,全凭科学研究不断带来突破,为人类理解南极开拓新境界。不过,这片冰雪世界,在科学领域上还有许多课题等待人类去探索。中国,虽然是南极科研的后起之秀,但仍竭力贡献一份力量,在气候研究上也毫不担延。中国利用现有的科研设施积极研究,并与全球分享研究成果。在科研上,研究者不能闭门造车;在南极研究上,任何科学的进步都是集体的成就。
  极地旅行环保守则
  到南极旅行,不同于普通的旅行,这里脆弱的生态需要旅行者更加珍惜,那么究竟走进“和平与科研之地”的南极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落下窗帘:最近IAATO向船只发出提示,船只在漆黑的南大洋夜航,船上明亮的灯光,会令夜间飞行的海鸟,例如:海燕和南极贼鸥等迷失方向,它们会在船上的甲板着陆,由于海鸟的脚不擅于走动,因而降落了就难以再起飞,所以有关当局努力游说船只,减少甲板上的照明灯和减低光亮度,并促请船员妥善协助海鸟再振翅高飞。据说,在能见度低的日子,一个晚上,就会有数以百计的海鸟降落到船上!所以船只夜航时要求游客落下窗帘的原因就显而易见了。
  带走垃圾:极苦寒的气候令有机物质分解速度减慢,所以垃圾处理不小心,就会变成污染,荼毒雀鸟及动物。在游船上,游客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行装,避免风刮得大,把物件吹走了;离船登岛也严禁携带食物,以免处理不善,变相成为南极垃圾污染河溪、湖泊。当然生火点烟也是绝对禁止的,在这个干燥的地方,一点火种也足以把南极毁于一旦。
  洗涤鞋履:来自五湖四海的旅行者有很大机会会把细菌、种子、泥泞、碎屑等其他外来的有机物带到南极大陆去,改变当地的生态。因此,游客在离船登岸前要彻底清洁衣物鞋履和手提装置,船只大都设有洗鞋区,专为登岸前后作洗涤和消毒用。
  缓慢移动:游客离船登岛,中间由驳艇接载。在南极区域,登岸的地方有时候会邻近海鸟和企鹅、海豹的栖息地,为免造成滋扰或伤及生物,驳船会慢慢行驶,游人也要保持安静并把声浪降低,不要惊动岛上的生物。
  留心动物反应:所有南极的物种都是归入受保护之列的,不能如动物园般随意喂饲和触摸。有些动物例如海狮、毛皮海豹,在换毛时情绪很不稳定,会容易动怒,严重者会咬人。所以游客应与生物保持至少五米距离,从远处观察它们的活动。有些生物如企鹅,它们会群居栖息,不要闯进它们的领土范围,只在外围观察,行动要放慢,脚步要放轻,也要留意不要阻碍生物作息往来的路径。譬如观察海豹,海豹基本在石上和海冰上栖息,对船和人类都敏感非常。一点儿声音、气味和影踪,都会惊动海豹。受惊的海豹通常都会从躺卧姿态立即挺起身子,并四处张望,或张口示恶,甚至步步进迫,吓唬敌人,严重者它们也可能一大群退回海中,这时旅行者要小心后退,不要再作惊扰。在海滩上如发现海豹群,千万不要在海滩与海豹之间横过,只在海豹栖息地的上方蹲身而过,避免挡着它们的视线。当然也不要围观或分隔海豹妈妈与小海豹,以免激怒雌海豹进行攻击。
  留心海鸟地穴:观察海鸟的最佳方法是坐着观赏,留意不要阻碍它们的出入口,以免延误它们返巢的时间,增加小海鸟被其他生物猎食的机会,也令海鸟徒添无谓的能量消耗。海鸟会在草丛筑地穴,并为雏鸟添上保护色以作保护,因此切忌走进草丛中,无意地造成巢穴破坏。建议在五米的距离外观赏海鸟,有些海鸟如南方大海燕格外敏感,而贼鸥也很有攻击力,最好退至25米之外去观察。当然一只望远镜在此时此刻就大派用场了!
  避免破坏植被:严寒的气候之下,南极仍有植物生长,例如青苔和地衣,它们都是靠点点的湿气滋润和小小风挡的环境赶紧生长,一般在此生长的植物,速度都很缓慢而且较脆弱,所以切忌踩踏植被,破环了它们的生长进程。岸上的一草一木,也不要采摘,当然也不要带走任何石块、羽毛、骨头、蛋卵、化石等,也不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涂鸦或雕刻,让浑然天成的东西,依旧保存自然的美态。
其他文献
近日,俄勒冈州光棍山(Mt. Bachelor)更新了2016~2017雪季滑雪新地图,并宣布了13条由Cloudchaser运营的缆车的名字,于12月6日正式开始运行。自此,该雪场将增加6.35平方公里滑雪区域,使得光棍山跻身为美国第五大滑雪场。为庆祝这一大事,光棍山放送出低至4.4折的多日雪票,详细信息可访问官网www.mtbachelor.com,或者你可以参加“滑遍全球”推出的“6666元
2016年6月30日~7月3日,第11届亚洲户外展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聚南京,见证这一行业盛会。  2016年亚洲户外展各项数据较往年有明显成长,展览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参展品牌达705个(2015年为617 个),其中境外(含港澳台)品牌数量占比达26%。四天展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观众19502名(2015年为19002名)。  在不停变革中的中国户外市场看来
做完这一期,就要进入2016年了,这是《户外探险》的第十五年。几个老牌杂志相继关张的消息,让这个冬天冷得像没有明天似的,果真如此吗?  的确,生存的压力从未如此让人窒息,从未想到要破解这么多的谜局才能继续。但是,穿过那些迷茫、沮丧、绝望的情绪隧道之后,我还是选择去相信,相信当初我们所信仰的那些看起来已经过时了的观念—再堕落的时代,都需要一本向上的杂志。  即使在萧瑟的寒冬,依然能看到雪中的红叶。就
余志海  “多背一公斤”网站创始人。足迹遍及中国西南大部分省份。2004年,由于旅行中乡村学校的见闻,他创办了“多背一公斤”,鼓励每个人通过旅行将帮助带给乡村学校。目前,多背一公斤网站上提供了超过1200个乡村学校的详细信息。上面的所有学校都由旅游者在旅行途中探访和上传资料,并借助网站用户的协作提供持续的服务。目前,余志海及其团队正在进行爱聚网的运营,该网站帮助每个人发现和创造有趣的公益活动,并通
路线: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全程83公里。  路况:从济宁开车上日东高速,然后转京福高速,从曲阜北高速路口下车,进入327国道,然后向左转进入金柘线一直前行,直至柘沟镇,路况较好。  探访点:山东济宁市泗水县柘沟镇。      柘沟镇位于山东泗水县西北部,是个千年古镇,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我国早期的制陶地之一,是东夷文化、
提名  陈阳
对于高山,早期的人们是缺乏审美的,出于生存的需求,翻山越岭只会阻碍人们的交通和交易。在18世纪中期之前,不得不穿越阿尔卑斯山口的旅行者通常选择蒙住双眼,以避免受到高峰的惊吓。《瑞士的乐趣》(Les Delices de la Suisse,1730),很可能是最早有关瑞士的旅行手册,其作者甚至震惊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惊人高度”和“永恒的积雪”。他写道:“这些地球的突出物,外部形象既无用途也没有吸引力
海洋里的皮划艇运动  海洋皮划艇分为冲浪、旅程、竞速、休闲、探险、钓鱼等多种形式。我们最熟悉的端午赛龙舟属于竞速类型赛艇。英文Rowing,即是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那种传统赛事。  在大海中的皮划艇玩法很多元化:划10~30公里以上旅程,找个荒凉小岛,登陸大叫,自称岛主,这是逍遥一派;划船出去,以艇为平台开展浮潜观光,这是健康休闲一派;去渔排吃海鲜,穿海蚀洞,去沙滩,去生态游又或探访古港渔村古迹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在美国被称为Golden State,加州的阳光沙滩更是在旅行者口中负有盛名。以洛杉矶为中心的南加州,拥有美丽而绵长的海岸线,澄清的蓝天,白色的沙滩,岸边成片的棕榈树,舒适的体感温度—这一切使得南加州成为了水上户外运动的天堂,冲浪、桨板、帆船、皮划艇,短短五天的行程竟让我见识了如此之多的水上户外项目,这些大概早已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冲浪之都 亨廷顿  十几个小时
人类从来没有止步于适宜单栖动物生存的仅占地球百分之三十的陆地,深蓝色一直释放著诱惑,近乎超出想像的宽阔、无以言表的深邃以及风云莫测让爱海者前赴后继,海洋培植着人类的勇气但又会随时将其抹杀……  不知何时,人类有了海上的第一叶浮舟,藉此各种文明得以融汇,海天之间有逐云的狂澜也有静若处子的海月之夜,其中万千气象只有遁入深蓝之中方得其中奥妙。  玩海,需要勇气,敬畏之心,和不羁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