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困惑与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ton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慢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病理机制是DVT后静脉阻塞和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所导致的长期静脉高压。即使经过正规的抗凝治疗,急性DVT后PTS的发生率仍然有30%~50%。PTS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长期的负担,它的预防和治疗是我们血管外科医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其他文献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临床引起颈脊髓压迫症的重要疾病之一,在颈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约25%伴有不同程度的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多数颈椎OPLL患者症状轻微,但在外伤后可突然加重,出现神经功能急剧恶化。颈椎OPLL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方法选择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将讨论颈椎OPLL相关诊断要点及各种术式优缺
创伤尤其是交通事故伤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据WHO和世界发展银行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伤,而交通事故致伤人数则高达5000万人。卫生部2007年8月发布的《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70万~75万人因创伤死亡,约占年度死亡总人数的9%,在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而在45岁以下人群中,创伤性死亡是第一位的死因。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创伤而就医约6200
患者 男性,58岁,因"右中腹疼痛1周"于2011年6月28日入院,患者无发热、腹胀、恶心、呕吐。体检:腹不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中腹可见半球状隆起,直径120 mm,与周围脏器关系不明确,有压痛。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右中腹可见96 mm×94 mm×85 mm实性中等回声包块,与肝脏、右肾、胰头界限尚清,外形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多个低回声区;左上腹可见68 mm×65 mm×60
目的探讨间接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轴性症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1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32.1个月。患者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切除组,19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扩大成形组,33例)、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Ⅴ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为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清扫Ⅴ区淋巴结的指征寻找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0年11月资料完整的1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91例;年龄8~87岁,中位年龄38.5岁。每个病例至少行一侧Ⅱ~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3例行Ⅰ~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9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用χ2检验对患者年龄、性别、术
世界范围的脏器极度短缺已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在我国更加突出。随着移植和脏器保存技术的提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的术后移植物存活率已接近于有心跳供体器官,DCD再次引起世界移植界的广泛关注[1]。目前我国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主要是死囚器官捐献,这一来源途径受到国际移植界以及人权组织的广泛质疑,使得我国的器官移植事业乃至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多侵犯长骨末端,以膝关节周围最为多见。约5%的GCT发生于扁骨,以骨盆最多。骨盆和骶骨的GCT因局部解剖复杂,治疗极为困难。有报道对于骶骨和髂骨部位的GCT行选择性动脉栓塞(SAE)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1-4],2002年10月我们对1例累及骶骨和髂骨部位的GCT患者应用SAE和刮除植骨术的方法治疗,随访9年,无复发转移且肢体
输尿管的急性结石性梗阻是泌尿科常见的急诊疾病,患者多以腰部绞痛就诊,故要求临床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时处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用输尿管镜急诊治疗266例输尿管结石梗阻,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患者 男性,50岁。18年前因左侧甲状腺肿瘤于外院行左侧甲状腺腺叶切除,病理诊断为左侧甲状腺低分化癌,具体病理类型未确定。术中因气管狭窄行气管切开,术后左侧声带麻痹。2年前随访发现右侧颈前区肿块且逐渐增大。1年前曾于外院治疗,考虑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予口服索拉菲尼,肿瘤仍继续增大,并出现血便症状。2011年5月23日我院以"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收住入院。
目的应用矢状位重建CT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选取2007年7月至2010年11月所有因OPLL进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超过1年随访的161例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55例。手术时年龄26~77岁,平均54.5岁。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8个月。40例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手术(前路组)。其中14例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26例接受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