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展练测”课堂模式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展练测”课堂模式是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为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案为依托,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互助为主导,突出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导展练测”课堂模式 预习 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师生互动,有碍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随着初中课改实验的发展,新的课堂教学需探索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特别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难题面前,要求我们以积极探索的态度努力实践,为初中课改提供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在教育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和良好的导向作用。为把课堂教学改革做实,笔者借鉴洋思经验,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施了“导展练测”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一、“导展练测”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一)预习导航
  1.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手中,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导航”内容进行课前预习。
  2.学生在导学案上写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探究中讨论解决。
  (二)课堂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学案或多媒体直接出示。
  2.预习检查或交流
  学生在学案预习检查板块的空白处根据学案要求进行填写,理清课堂学习内容的要点。教师抽查小组长完成情况,小组长检查本组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要求学生在学案上订正。
  3.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自学导航”进行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上写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2)交流展示
  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学案上的自学探究记录,按照顺序交流自学成果,达成一致意见,完成较好的同学作展示。这个环节要求中等生和学困生必须参与。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学案上及时做好记录更正,讲解完后其他组的同学要及时进行质疑和补充,也可以反问,追问,深层次探究问题,教师、学生可作点评。
  展示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如物理规律的表述、实验结论的归纳、物理现象的分析等,目的是促进学生物理语言和分析归纳能力的提高。
  展示讲解完之后,由学生对课堂探究问题进行总结,梳理知识体系。学生总结不到位的,教师进行概括、总结。
  4.当堂训练
  此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进一步落实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在此环节中发挥主导作用,一定要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问题归纳,及时补偿教学。
  教师巡视,重点检查学困生的学案,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完成后,小组长检查组员学案,然后教师让各小组中等生或学困生出示答案。答案有问题时,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5.课堂检测
  利用下课前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当堂测试,学生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结果,小组互评纠错并说明原因,教师给予及时鼓励和引导,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监控的目的。教师根据检测情况,对课堂作反思总结,调整教学策略。
  如在《18.1家庭電路》的教学中,通过自学导航,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家庭电路和各种家用电器仪表中的有关的基础知识,小组讨论展示学习结果,然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实物演示操作,加深学生对家庭电路各仪表、仪器的理解和掌握,再进行课堂训练巩固练习,最后进行5分钟测试检测课堂成效。“导展练测”课堂模式,基本上解决了课堂上教师“满堂灌”的问题,能很好地落实“三不讲”,即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使老师真正把精力集中到最需要讲的地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运用“导展练测”课堂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新课程改革行动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课程改革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助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导展练测”课堂模式是以学案为依托,以导学为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课堂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学案设计、依案自学、展示交流、巩固训练、当堂检测等环节。“导展练测”课堂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它将学案、教案、练案和测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导展练测”课堂模式,能够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平时大多数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老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而运用“导展练测”课堂模式后,学生上课只有老师发的一张“学案”(一般是4K双面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记在这张“学案”纸中。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过一段时间,学生把“学案”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四、实施“导展练测”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导学案的编写应避免习题化。教师在编写学案时必须以课本学习内容为前提,紧扣教材,出示学习指导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体现在学案上,从而使学案的导学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不能简单照搬课本、资料上的习题。习题的编写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要求选题有代表性、典型性,真正能够达到做题得法,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二)导学案下发的时机应要灵活把握。内容多,难度大的课时学案,应至少提前一天下发至学生手中,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学时间;容量少,难度小的课时学案,一般课前下发。
  (三)导学过程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物理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物理实验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物理规律放手让学生总结,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四)对于大班额实施小组展示交流活动时可以采取老师—大组长(课代表)—小组长—组内一帮一逐级分层次的“树状”管理模式,逐层检查。特别是要突出小组长的检查和“兵教兵”的作用,这样,就可以达到大班教学小班化的目的。
  (五)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调控。
  (六)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模式实施初期,由于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还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和掌握自学的方法,教师要引领学生依据学案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之后,方可借助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当然,“导展练测”课堂模式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还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颁发,2001.6.
  [2]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13.
  [3]浅谈“导·展·练·测”.新课程(中旬),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基础,而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学习物理的重中之重,必须加强训练。本文列举两例,说明掌握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解题技巧,以准确、熟练地解决复杂的平衡问题。  关键词: 物体平衡 力矩平衡 三角形相似  解决物体处于平衡的力学问题,常用的方法是整体法、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相似等方法,其中三角形相似法在解题中是个难点。用三角形相似和力矩平衡方法解决物体的平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物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讨论了双语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和两种语言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从概念、例题、新课引入等方面对双语教学的具体施行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双语教学 物理教学 教学目标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为滿足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双语人才,满足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实现中小学与大学在教学语言上的衔接,培养
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认为最难学好的课程就是物理。我认为,要学好物理并不难,关键在于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都是最基础的,学好物理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理解,而要快速理解,要多借助实验。  对我们任教的班级,我认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但他们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物理基础普遍比较差,二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偏科现象。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①学生反映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②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多很好,但是学生学习不主动,没有效率。③学生基础不一样,能力有高有低,讲课的难度很难把握,讲难了成绩差的同学听不懂,讲简单了成绩好的不想听,单独辅导又不现实。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这种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1.对高中物理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