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23123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CD146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43例RCC组织及20例正常肾组织中CD146蛋白表达情况和CD34标记的MVD,分析CD146表达及MVD与RC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146蛋白在R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7%(39/43),高于在正常肾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0.0%(6/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77,P<0.05).其与肿瘤大小、转移明显相关(x2=7.57,r=0.62、x2=19.99,均P<0.05),而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x2=1.37,均P>0.05).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RCC组织的MVD为78.00±23.10,正常肾组织为23.05±7.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P< 0.05).其与肿瘤分期、转移相关(t=2.37、2.10,均P<0.05),而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t=1.33、1.46,均P>0.05).CD146蛋白在RCC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在RCC组织中的水平有相关(r=0.74,P<0.05).结论 CD146高表达与RCC血管形成有关;CD146表达及微血管生成与R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全脑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乳腺癌术后脑转移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全脑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同步化疗)和对照组(单纯全脑放疗)各25例.治疗组全脑照射为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放疗开始第1天给予卡培他滨850 mg/ m2口服,2次/d,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全脑照射同治疗组.放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
目的 评估塞来昔布联合携带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IL-24)对人类膀胱尿路上皮癌T24细胞的选择性杀伤效能.方法 荧光显微镜观察ZD55-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对细胞的转染效率.以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对照.RT-PCR法测IL-24 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测塞来昔布联合ZD55-IL-24对肿瘤细胞选择性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心理问题和主要照顾者心理问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规范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及主要照顾者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规范的抗肿瘤治疗.使用TDL生活质量测定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在心理干预前、干预8周后对两组患者及主要照顾者分别进行2次问卷
目的 探讨卵巢去势药物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绝经前晚期乳腺癌患者资料.患者应用阿那曲唑1 mg,每日1次,连续口服4周为1个周期;戈舍瑞林3.6 mg,每28 d注射1次.所有患者按期评价疗效并分析预后.结果 临床获益率为52.4%(23/4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PFS)为8.3个月(95% CI:5.3 ~ 11.2个月).按治疗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同步放疗治疗术前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3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放疔采用6 MV-X直线加速器,剂量为45.0 ~ 50.4 Gy 、25 ~ 28次,进行35~38 d,平均剂量45 Gy;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同步加用卡培他滨1250 mg/ m2,2次口服,第1天至第14天,第22天至第35天,中间休息1周.两组
目的 制备抗人类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功能研究.方法 将原核表达的EpCAM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将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进行融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阳性克隆的筛选.免疫印迹法对制备的mAb进行鉴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临床的3份大肠癌组织样本进行初步检测.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选获得了3株分泌抗EpCAM的mAb杂交瘤
为深入探讨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机制,提高我国血液肿瘤的防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白血病·淋巴瘤杂志社、福建省漳州市医院主办的“海峡两岸血液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学术研讨会(全国血液肿瘤诊治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拟于2013年10月在福建省漳州市召开。
期刊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率高、治疗困难的恶性肿瘤.近期虽然吉西他滨等化疗药物用于其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生存率改善不明显.在过去的十年里,诸多学者了开展大量涉及胰腺肿瘤对吉西他滨代谢及耐药机制的研究.最近有资料报道影响胰腺癌治疗疗效的相关分子和基因的检测,对于应用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预测疗效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个体化治疗领域.就影响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疗效的相关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测定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变化以及肿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K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1006±0.062
青年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目前多以发病年龄≤40岁作为青年人NSCLC的年龄界定标准.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青年人吸烟人数增加、遗传易感性、内外环境改变等有关.青年人NSCL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及漏诊,确诊时间长.年轻女性发病率高于老年女性;以腺癌为多见;以分化差的进展期病例为主,手术切除率低.青年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率可能低于老年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