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环境保护税法(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
对于开征环保税,将环保费“平移”为环保税,其正面意义是公众普遍认同的。然而,对于环保税的征收,公众还是表示出一定的担忧。有人担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开征环保税可能增加企业的实际税负;有人担心开征环保税可能消减一些地方为减轻企业负担所做的努力,在目前排污费征收“弹性空间”较大的前提下,可能导致不同地方、不同企业的税收标准不统一,进而产生不公平现象。
客观而言,公众的担忧并不是反对开征环保税,而是期待有关部门更加注重立法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既往的实践证明,多一些争议和讨论,对于立法的完善很有好处。
虽然公众的一些诟病、质疑并非完全客观、公正,但是公众的“挑剔”,会促使立法者考虑更加周全,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漏洞与不足,尽可能平衡相关方的利益,从而使出台的法律获得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和认同。
争论的声音更充分,立法会更稳妥。将公众的担忧和质疑转变为科学立法的推动力,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
对于开征环保税,将环保费“平移”为环保税,其正面意义是公众普遍认同的。然而,对于环保税的征收,公众还是表示出一定的担忧。有人担心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开征环保税可能增加企业的实际税负;有人担心开征环保税可能消减一些地方为减轻企业负担所做的努力,在目前排污费征收“弹性空间”较大的前提下,可能导致不同地方、不同企业的税收标准不统一,进而产生不公平现象。
客观而言,公众的担忧并不是反对开征环保税,而是期待有关部门更加注重立法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既往的实践证明,多一些争议和讨论,对于立法的完善很有好处。
虽然公众的一些诟病、质疑并非完全客观、公正,但是公众的“挑剔”,会促使立法者考虑更加周全,尽可能减少潜在的漏洞与不足,尽可能平衡相关方的利益,从而使出台的法律获得更广泛的民意支持和认同。
争论的声音更充分,立法会更稳妥。将公众的担忧和质疑转变为科学立法的推动力,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