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的大众流行文化:波普艺术的美学阐释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的美国,消费主义肆虐,大众传媒技术飞速发展.在被大量流行文化、广告和消费品所充斥的都市中,属于精英阶层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逐渐走下神坛,崭新的艺术流派——波普艺术顺应了美国的时代发展.文章旨在结合社会背景,梳理波普艺术的诞生和发展;基于消费主义和大众流行文化的相关理论,利用图像学、社会学等方法对重要作品进行阐释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波普艺术的实践经验、美学理解与反思.
其他文献
意大利美学家马西莫?卡拉伯尼在其《马列维奇,最后的圣像》一书中,曾将马列维奇的作品比作“最后的圣像”,这个比喻清晰鲜明地点出了马列维奇作品与其精神内涵之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正如同圣像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探讨圣像破坏运动中,上帝的可表征性问题及圣像是否能够表征上帝形象这一争论,引申到马列维奇的作品上,浅谈至上主义作品与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及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