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中汲取奋进的力量r——读《中国共产党杭州简史(1921-2021)》

来源 :杭州(党政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n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编撰的《中国共产党杭州简史(1921-2021)》一书正式出版.rn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向全市党员干部提供地方党史教育的简明读本,2020年一季度市委党史研究室组建班子,启动了该书的撰写工作.历时近1年,数易其稿,该书终于在建党百年华诞前夕与读者见面.
其他文献
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森林的木材及林产品供给、固碳释氧、防风固沙、保持土壤、调节温湿、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生态环境条件。目前,各地在制定碳中和路线图时,把森林为主的“绿碳”作为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碳汇途径,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森林碳汇潜力的提升措施,包括造林、再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等。
杭州西站枢纽是“轨道上的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工程,是服务保障杭州亚运盛会的重要交通配套工程,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民心工程。在扎实的党建工作引领下,杭州市交投集团下属杭州市西站枢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西站枢纽公司)充分发挥上下联通的党建体系优势,锤炼“枢纽联通美好生活”党建品牌,在阡陌之上建设一座新城。  组建大联盟 协同大兵团  到2022年,湖杭铁路、西站站房、城市配套设施都将建成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把“美丽”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反思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总结我国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思想。
决定非遗生命力的不仅在于其内在的丰富表现,还在于传承的时间能否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融入生活,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一个土陶,一根箫笛,一张绣帕,一首歌,一支舞……散落在村寨街坊的活态因子,犹如珍珠般呈现出令人目眩的色彩。作为非遗项目,牙舟陶、玉屏箫笛、苗族刺绣、侗族大歌、枫香蜡染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坚定的传承,夯实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高瞻远瞩的政治宣言、引路领航的行动纲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上城区纪委监委要结合职责、结合实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的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围
白铁匠,杭州人都叫“白铁师傅”。我家住在中山北路倉桥时,有一位邻居就是个白铁师傅,他一个人靠这门手艺养活了全家老老小小十二个人,而且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放在今天这是不可思议的。小时候,我一有时间就蹲在边上看他干活,只见他用一把剪刀和一个木榔头,一会儿工夫,一张白铁皮在他手下就变成了酒壶、漏斗和水桶。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体验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提高防灾减灾技能,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日前上城区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开展了一场关于地震报警器的体验活动,通过科学实验向孩子们普及科
期刊
近年来,有关辽代儒学的研究颇为沉寂。而杨丘文《柳溪玄心寺洙公壁记》一文之思辨色彩在辽代罕见其匹,理应受到重视。《壁记》通过为释了洙辩护,阐发了作者颇具特色的仁智相养说及模糊儒释界限的文道观。透过《壁记》所体现的思想及其得失,我们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认识辽代儒学的思维水平和特征,还可以借此了解辽代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与宋代儒学之间的联系和差距。
探究红色文化认同的生成逻辑,是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的必要前提。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的生成逻辑实质上就是由红色文化认知开始,经过红色文化情感、红色文化态度的内化与转换,从而形成践行红色文化价值理念行为的个体心理活动过程。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对党的长期执政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重塑社会价值取向,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大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蕴。
审美理想在李健吾印象批评视域中呈现出清晰的表达路径,即批评主体以“自我经验”在“印象”的场域中,达成“灵魂奇遇”,进而实现文学批评审美理想的升华。首先,审美理想,暗示了李健吾印象批评的艺术品格;其次,李健吾对于批评主体的建构,为其审美理想的表达,提供了承担元素,以存在意义上的批评主体为支撑,主体自我经验为根基,印象批评形成了其“灵魂奇遇”的审美理想表达机制;最后,“印象”则以场域的开放态势,为其审美理想的表达提供了语境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