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界的杰出作曲家,其创作的《音画练习曲》属于“无标题”的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用模仿钟声的敲响、色彩暗淡的旋律小调式及那不勒斯式的进行等等将自己的标志性音乐语汇发挥尽致。这些标题性语汇的运用对其“无标题”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及内容产生极大的无限想象力。拉赫玛尼诺夫的这种独特的风格为传统模式的练习曲注入了活力,更开创了“无标题”练习曲的新篇章。
  关键词:音画;练习曲;拉赫玛尼诺夫;标题性
  “音画”是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而出现的一种体裁,强调音乐的描绘性,常用特定的音乐形式表现画面性内容。拉赫玛尼诺夫是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其创作的《音画练习曲》正是钢琴标题性组曲,拉赫玛尼诺夫把钢琴演奏技术与标题表现相结合。但拉赫玛尼诺夫并没有给每一首作品都定下“具体标题”,他希望演奏者和听者能够通过音符来想象情景画面,从这个用意义上说我们不得不佩服拉赫玛尼诺夫用音符描绘画面的独具匠心,这种无标题反而显示出他在标题性方面的创作能力。当奥托里诺·雷斯比基为波士顿管弦乐团为其音画练习曲中的5首乐曲进行配器时,拉赫玛尼诺夫为这个意大利作曲家提供了整套作品。雷斯庇斯把作品第39号的第二,四,六,七,九等5首练习曲改编为乐队曲时,拉赫玛尼诺夫把这5首的标题内容告诉了他,第二首是海洋和海鸥的故事;第四首是描写集市景色;第六首是红帽子和野狼的故事;第七首描写送葬的行列;第九首是一首东方进行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891-1900)、中期(1900~1917)、后期(1917--1943)。从时间节点上来看,《音画练习曲》(op.33与op.39),均产生于他创作生涯的中期。作品33号总共9首(但只发表了6首),写于1911年;作品39号共9首,写于1916--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音画练习曲》Op.33时,从创作风格上已经进入了成熟期,音乐创作逐步走向顶峰。另一套《音画练习曲》OP.39,同样具备成熟的创作和动人的音乐效果。
  一、音画练习曲的标题性语汇
  拉赫玛尼诺夫有着自己特有“标题性”语汇,如“钟声”音响、半音环绕、类似柴科夫斯基的二度音调、以及色彩偏暗的旋律调式、那波里和声进行、四声音阶式曲调等。拉赫玛尼诺夫这些的音乐语汇与肖邦、李斯特等人创立的“音乐会练习曲”或“标题性练习曲”形式相区别,独显出拉赫玛尼诺夫的创造性和个性。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中标志性的“音乐语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曲家的思想内涵,代表着个人的创作特色,固定语汇的频繁使用恰恰很好的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本人的音乐语言特色。
  (一)钟声音响
  拉赫玛尼诺夫对宗教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中“钟声”独特的语言仿佛在模仿东正教每个教堂敲击出来的声响或雄浑响亮,或清脆悦耳,可以是对节日的庆祝,也可以是对死者的哀思。拉赫玛尼诺夫把熟悉“钟声”的音响、色彩和音量用不同的情绪、旋律、速度和思想表达出来,听到这具有民族精神的音乐,仿佛就看见了俄罗斯浪漫曲和民族音乐的创造者一般。作曲家心中对钟声的喜爱在《音画练习曲》中得到了实践,很多练习曲中都有类似“钟声”的旋律。在op.39第二首第97小节开始,右手高声部重复的F音,三小节过后开始渐弱,似模仿钟声的渐远,带些金属色彩,使音乐更加传达出凄凉哀怨的情绪。又如音画练习曲的第九首,从标注leggiero处开始,力度较之前弱了许多,右手连续的前十六后八的断奏和弦,类似清脆的小铃铛声,描写了钟儿铃铛儿纷纷作响的情景。
  (二)环绕式音型
  例如在Op.39No.2,寓意“海洋和海鸥”的故事,正如作者说的,让每个人在音乐中画出自己心目中图画来。从音乐中没有窥见惊涛骇浪的海涛,没有海鸥与海风的搏击,而是以三连音来暗示微波荡漾的大海,描绘了一幅平和景象。这种标题性的音乐语汇,右手旋律的线条始终以上下四、五度环绕,偶然出现的半音阶进行,像突如其来的凄风骤雨,描写了大海的变幻莫测。音乐不断向前延伸,透出肖邦诗意般的情调,却散发着拉氏显而易见的俄罗斯风格,感伤忧郁。
  (三)命运动机和三连音的等节奏语汇
  “命运动机”是拉赫玛尼诺夫借用固定音调进行创作的一个手法,而且在《音画练习曲》中運用相当频繁。0p.33的后三首中(NO.3 NO.4 NO.5)都使用了和“命运动机”相似的音型或音调,通过这样的方式,后三首曲子的内在联系密切起来,使得整套曲子的结构更加协调。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中,对于三连音的运用也是极其广泛的。在作品33号第3首中,作者就以旋风般的急速三连音展开进行,由始至终、贯穿整体;在作品39第2首中,作者以三连音为背景来模仿海风吹拂海面微波荡漾的情景;除此之外,在作品39第5、第6,以及作品39第1首中都不同程度的使用了三连音的演奏方法。这种演奏方法使得作品的表现力更加生动,更能够为听众呈现出一幅幅形象而生动的“音画”。
  (四)伴奏织体的立体感语汇
  在音画练习曲op.33的六首作品中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分解和弦音型和一些单纯的旋律音调,通过在不同音乐中对于分解和弦和琶音不同的运用,它们描绘出各种音乐画面、营造出各种独特的音乐气氛,使旋律与音型织体互为衬托,给人以强烈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从而构成一幅幅完美的。例如在Op.33 No.1 中,作曲家说过像是在描述两个人的对话情景,旋律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和弦的色彩富于变化,音乐语言表现抒情流畅,右手复声部的线条清晰、干脆的左手符点和八分音符不拖泥带水,棱角分明的节奏,寓意着态度的坚决。画面好像比对话更加热烈,像是一场精彩的“博弈”,左手的八分音符与高声部像是两个人进行着热烈的交谈,圆滑线和跳音之间、强与弱的对比,主题旋律一次又一次从主音下行落在属音上,最后在主音和声上稳定下来,像是一次次的辩论与妥协,塑造了从意见分歧到平淡接受现实的音乐情景。虽然在每一位演奏者的头脑中,这样的画面都清晰地在脑海中闪现,甚至画面中两个对话者的激烈谈话内容都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我想由于每人演奏时的“对话”角色和“辩论内容”都不尽相同,所以才使作品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表现力。   (五)二度旋律音程的个性色彩
  在他的OP.39中较少地运用纯净的旋律音调,而是更多地运用了色彩的变化,同时大量地运用印象主义的风格以及二度旋律音型或半音音型,例如Op.39  No4,b 小调。“是一首描写世态风俗的”谐谑曲。“第一部分的音乐主要由音程和和弦的横向构成为主,音樂时而上下奔驰,如同市集到处闪动着忙碌的影子,低音的连续跳音如孩童打闹嬉戏着穿梭之中,位于各个声部不断出现、不断重复的二度旋律音程,像是一幅市井画面生活。乐曲中又使用了拉氏惯用的左手半音下行,鲜明的节奏,主题因素贯穿始终,音乐形象鲜明,意在营造集市的热闹场景,
  又如在Op.39 No.6,a 小调。作者的创作意图是描述”小红帽与野狼“的故事。乐曲开始的第一主题就以三连音构成的半音级进为动机,展现野狼地嚎叫,营造紧张的画面感。第二主题十六分音符轻巧灵动,明显在描绘小红帽奔跑,身后不停地传来狼吼声,预示危险步步临近。第二乐段叫声急促了,由三拍的半音上行变为一拍或两拍节奏,左右手使用柱式和弦半音模进方式,力度加强节奏紧凑,气氛层层推进。最后小红帽终于气喘吁吁而野狼发出了胜利的吼声。速度上做了 Allegro(快板,每分钟约 152拍)- Poco meno mosso(稍提速)- Poco a poco accelerando(渐渐加快)- Piu mosso(再提速)- Presto(急板每分钟约 208 拍)-rallentando(渐慢)- a tempo(回原速,意指 Presto)- Tempo(I回到主题的速度,Allegro)的变换处理,使画面情节更加生动。突出断音与保持音的旋律性,随后两种形象更替出现,交织成一幅形象鲜明的标题性音乐。
  (六)那不勒斯和弦的色彩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画练习曲》中,对于调性的运用有着其独特的构思。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小调进行创作的,作者通过小调的忧郁性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理解以及自身生活状况的描述。在这些小调作品中又有以那不勒斯二度来进行创作的,它们分别出现在作品33号第5首,开头主题便以连续半音下行的那不勒斯二度,其中流露出充满着抑郁哀伤的情绪;作品33号第6首,这是一首类似于“葬礼进行曲”式的练习曲,作品在最后出现了那不勒斯二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品壮烈的感情色彩;在作品39号第1首中,C小调那不勒斯二度降d和大二度还原d,这些那不勒斯调式的运用使得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哀伤情绪更加的强烈,充满了悲壮的色彩画面感。
  二、音画练习曲的创新性
  创作手法的创新是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一个重要体现。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训练与音乐性、情感性丰富的乐曲性巧相结合,使作品同时具有钢琴练习曲价值和极强的音乐性;在写作手法中使用的一些近代的和声技法,(如复杂和弦、持续因素、平行和弦、线条因素和多层结构等);例如在Op.39No.7,c 小调。这是一首被拉赫玛尼诺夫本人解释为丧葬进行曲的钢练习曲。音乐中的突出特点就是用强弱的对比突出“音画”中的啜泣之声,充溢着悲情。曲目一开始就像听到沉重的钟声,主题旋律充满阴霾,旋律和伴奏声部划分清晰,运用了大量半音和二度级进关系的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其中予以微妙而神秘的四五度和弦来代替三度叠置,填充委婉哀怨的情调,和呜咽啜泣。突然响起的钟声打断了思绪,淅淅沥沥的细雨飘落,又陷入了回忆的沉思中。c小调转为 e 小调中段速度,绝望无助的,歌唱性的低音旋律犹如回忆死者悲惨的一生,伴随着乐曲的展演,c小调再次出现,将内在发展推向高潮,悠扬的钟声再次响起。全曲充满了俄罗斯音乐风格的忧郁气质,又不乏浪漫主意沉思与幻想,诚然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此作品的特质。
  三、音画练习曲的民族性
  拉赫玛尼诺夫是非常民族化的作曲家,在他作品风格和个人情感中,都深深的印刻着俄罗斯民族的印记。俄罗斯土地宽广,俄罗斯人对于大自然和土地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音乐中长线条的旋律居多,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中很多作品都以旋律优美气息悠长见长。如op.33第一首快板,全曲仅仅分了四句:第一句1 小节;第二句20小节:第三句20小节;第四句23小节。每一句的旋律都悠长深邃,把深情饱满,将俄罗斯音乐特质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如Op.33第四首,火热的快板,曲中的标志性主题就使用了乌克兰民间歌曲的片断。轻快的、带有舞蹈性的、短小的乐句构成了旋律的主体,相比起前几首连贯悠长的旋律,这首显得有些热闹、情绪高涨。仿佛同作曲家一起置身于一个集市”之中,周围是钟声、锻打声等等,俄罗斯民间生活的质朴真实的再现在我们眼前,与作曲家和人们内心的愉悦情感感同身受。
  又如0p.39第5首是一首典型的《献给斯克里亚宾的音乐会练习曲》,使用的最朴实的俄罗斯歌曲展开。这首降e小调的曲子一开始便透露着了一种气势磅礴又悲壮肃穆的气氛,三连音的连续使用营造出了一种气势雄伟、热情悲壮的气氛,将即将走上战场的勇士内心的涌动表现的淋漓尽致。紧接着出现的中段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副主题旋律委婉细腻,音色清澈透明,仿佛情人间的温柔耳语,表现了临行前家人的恋恋不舍。
  另外一个体现他民族性特征的就是其音乐的“悲剧性"气质。他的作品多用小调性体现了浓浓的悲情气质。如Op.39No.7是作曲家公开作品细节的一幅叙事图画:葬礼仪仗队被歌声打断,然后是作品中应用雨滴的声音,最后一个是教堂的钟声。画面完美完整,用音色强弱的微妙变化表现了“音画’’中的悲伤,充溢着悲情伤感的情绪。乐曲开头一声来自教堂的沉重钟声将人们的思绪带入悲伤的葬礼现场,主题旋律充满阴霾悲痛的气氛,仿佛葬礼的仪仗队缓缓走来。这部分主题旋律与伴奏声部的划分十分清晰,大量运用的标志性半音化进行和二度级进音程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微妙而充满神秘感的四度、五度和弦不时的插入其中,代替了本来的三度叠置和弦,好似来自远方的悲哀歌声打断了前行的队伍,使曲调哀婉背怨的气氛更加浓烈,连空气中弥漫着不可抑制的呜咽。突然响起的钟声主题再一次打断了人们的悲伤,仪仗队已经步入了雨中(“雨滴”的主题音乐响起),浙浙沥沥细雨飘落也变为这样凝重画面不可缺少的重要“道具”。调性和速度都发生了改变,C小调转为e小调,中段速度,人们陷入了绝望无助的回忆沉思中,歌唱性的低音是对死者悲切的缅怀。乐曲继续发展,调性再次发生转换,又回到了c小调,这种压抑在人们内心的悲哀被推向了高潮,随之悠扬的钟声再次响起,葬礼仪式肃穆开场。全曲被一种阴霾的气氛笼罩着,带有其特点的标志性的语汇显现,将俄罗斯音乐中特有的忧郁气质抒发的淋漓尽致,画面感清晰,让人感受颇深。   四、音画练习曲的浪漫性
  作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后期最后一位倡导者,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风格體现着鲜明的浪漫风格。音画练习曲也无一例外。他曾经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自己对音乐的感触,他将音乐比作月光下寂静的夜,是夏目里清凉的风,是黄昏里的钟声,音乐与心灵相偎,音乐充满着爱意,它是姐妹的温暖的诗歌,母亲悲伤的眼泪。这样的语言充分表达了拉赫玛尼诺夫内心的浪漫情怀,而通过他的音乐我们的感受则更为直接,更为热烈。《音画练习曲》的“音画”注重音乐与画面的联结,注重描述事物形象的塑造,但这些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图画”和“故事”,而是要表达作曲家内心的情感感怀,让欣赏者感同身受,在音乐中自觉浮现想象的画面。这样的做法不仅在情感上给了作曲家表达的洒脱自由,也在给演奏者和欣赏者无限的遐想。拉赫玛尼诺夫曾说“音画”的目的是“让每个人在音乐中画出自己心目中图画来。”这种崇尚感性,注重人心理刻画和精神的表达,自由的个人风格与浪漫主义的主体不谋而合,无不体现着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浪漫特性。作为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界的代表人物,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作品内容深刻地反映出当时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的心愿,因此,他的创作深受这一阶层人士的欢迎。拉赫玛尼诺夫延续了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及音乐观,并将其作品与俄国民族风格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旋律宽广而悠长,具有典型俄罗斯式的深沉忧郁,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脱离现生活的抽象之美。
  【参考文献】
  [1][德]安德烈亚斯·魏玛著.陈莹译.拉赫玛尼诺夫[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蒋博彦.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文献[J].钢琴艺术,2004(4).
  [3]夏艳洲.我爱上了我音乐中的忧伤一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音乐[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4][美]博里斯.施瓦茨著、钟子林译.苏俄音乐与音乐生活(1917--1970)(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5]情系祖国大地的人——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拉赫玛尼诺夫生平及作品介绍[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8.
  [6]华萃康.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安体舒通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CEI/ARB)在IgA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32例经3个月足量ACEI/ARB治
目的:研究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中细节护理干预对其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2月 ~2019年1月期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104例设为研究对象
期刊
摘要:系统教学法是把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的每个阶段均为学习者提供特定情境的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具有注重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注意随堂记忆、允许免交作业、重视单元过关、明确教学目标和强调意义接受等特点。  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系统教学法;课堂设计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及特点  (一)系统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方法指的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和手段等,而教学
本文以“七姓居”为例,探讨古代异姓聚居中的和谐元素及现代价值,认为现今大力构建的和谐社会,要深入挖掘古代的文化和事迹,并且发展和弘扬其中的和谐元素。 In this paper,
中华美术作为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中的精华部分,其意识形态的构建是随社会变迁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而清末民初西方美学的传入更是极大推动了我国美术意识形态的转型
期刊
目的:对中药熏洗方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外阴白色病变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53)及对照组(n=53).对照组采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人声,人声中最美的是合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合唱已经成为不论是校园文化还是社会文化中都不可或缺的最美声音。本文在阐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课也经历了从无仪器无药品的纯讲授“实验”到有仪器有药品的真正实验。随着信息技术走进校园,用Flash cs5 软件制作化学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十分好。文章介绍了Flash cs5软件制作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Flash cs5  1.认识Flash cs5  Flash cs5是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基于矢量图形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