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我们灌云作为王继才同志的家乡,是革命老区,也是历史上的贫困地区,一直是省重点帮扶县,总体上处于苏北发展洼地,其中乡村发展尤为滞后。近年来,灌云县委、县政府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激励下,大力弘扬王继才同志爱国奉献的奋斗精神,始终不渝地把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突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20年,在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灌云不仅交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的靓丽答卷,而且一举进入江苏省乡村振兴综合考核第一等次、位居连云港市考核第一等次第一名。
  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抓手,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由“卖资源”向“卖风景”的华丽转身成为灌云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灌云伊山镇川星村拥有60多年果龄的梨树5000多亩,然而,长期以来“守着甜梨讨饭吃”,全村438户2126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达128户502人,全村98%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集体负债50多万元,是有名的贫困村、“空巢村”和集体经济“空壳村”。这几年,我们以川星村为中心,打造伊甸园生态景区,建成以5000多亩梨园为基础的百果采摘园、以流转3600亩土地为依托的百花园、以民居改造保护为重点的美丽乡村、以农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青少年农耕体验基地,变卖果品为卖风景,村野变花海、民居变农家乐,把美丽变成了生产力,形成了“坐着高铁看梨花、采百果、住民宿、体农耕、品农味”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优秀旅游项目名录,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和江苏首批特色田园示范村。
  以乡村建设行动为重点,推进“三生”协调发展。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坚持“生态、生产、生活”并重,大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县域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大战役,不断改善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环境,演绎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振兴故事。施重拳整治临港化工集中园。以壮士断腕之举,真关、真停、真转,“砸笼换鸟”“拆笼换绿”“破笼引凤”,101家小化工企业全部关闭拆除,铲除了污染之源。用重力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以改水、改厕、改圈为抓手推进村庄环境治理,疏浚村庄沟塘河渠,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户厕无害化率98%以上,最大化地阻断农村面源污染。同时,构建县处置、镇转运、村收集、组清扫的“四位一体”乡村垃圾集疏运处体系,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收、日清、日处。花重金加强乡村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40多亿元,所有镇街都建有污水处理厂,还建成了日处理5万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以及环保安全基础设施,同步大力度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打造沿海涵养防护林、沿河生态景观林、沿路绿色通道林和农田林网,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
  以乡村治理嬗变为关键,推进“三治”共建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灌云始终坚持以“自治、法治、德治”共建为主抓手,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大力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自治”为要,完善村(社区)“一委三会”,规范村级组织运行,健全村规民约,所有村都建立起“党组织领导、议事会协商、村委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基层治理制度,让群众当家作主,充分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办;以“法治”为重,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打各类黑恶势力;以“德治”为本,实施县有“好人园”、镇街有“好人广场”、村社有“好人榜”的农村好人工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县建成文明实践中心、镇街建成文明实践所、村社建成文明实践站,成为弘扬倡导文明新风的主阵地主载体。尤其注重运用王继才同志等各类先进楷模激励广大群众,培育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三治”共建,让灌云人思上、思变、思干的激情不断迸发,“一群好人,满城春风”更成为灌云的新时代特色。这几年,先后有26名灌云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和省级以上先进道德楷模。
  以乡村组织创新为核心,推进要素一体发展。治国安邦,首在基层。按照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定位新部署,坚定不移地把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乡村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战略之举,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堡垒工程。建设一个好班子是灌云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首要之举,着力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富能人、本土大学生、复原退伍軍人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并常态化从县乡机关青年干部中选派第一书记,全面覆盖薄弱后进村;既注重选拔更注重教育培训,创造性地开展了村书记“季度微讲堂”,搭建学习研讨、交流经验、互促互进平台,促进村级组织班子履职能力的提升。打造一个好阵地是灌云推进乡村组织振兴的重力之举,坚持多策并举,多元投入,近几年累计投入1.5亿元,新建、改扩建标准化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268个,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全县所有行政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达标,45%达省优秀阵地标准;既抓阵地硬件更抓功能软件,建立村“6+X”、社区“一区五中心”建设标准,推广“一站式”服务,使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村社服务好平台、发展综合体、百姓会客厅、教育大课堂、党建主阵地。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的基础上,着重强化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尤其注重实施“18万+”工程,大力度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的实力,较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既有人办事也有钱办事的问题,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突破20万元,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带领农民、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奋斗、新生活的起点。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始终不渝地把加快乡村振兴作为灌云崛起跨越的总抓手,以奉献为先、奋斗为本、实干为要,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强富美高现代化新农村上走在前列。
  (作者系中共灌云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陈伟龄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正在深刻重塑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面貌。大数据作为一种通过处理后可获得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数据已融入国家创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贺信中指出:“我们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建设网络强国、数字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但是,在营商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及营商环境政策不断制定出台的同时,政策的精准及时以及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渐凸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政策落地。  营商环境政策落实中存在的短板  政策可用性有待提高。从各地的调研情况来看,企业反映较突出的问题是,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形障碍,广大中小微企业在市场
近年来,“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在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产品电子商务因其网络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时间全国多地掀起县长、镇长“直播带货”等电商销售热潮,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着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好奇”,我回到家乡与几位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个体农户进行了交流探讨,观摩了几个直播现场,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我的家乡盐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近日召开的一年一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强调,长三角地区必须进一步增强政策协同、深化分工合作、凝聚强大合力,着力当好经济压舱石、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这再次向世人展现了长三角地区协同行动、落实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和明晰思路。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市三省力推交通互联、产业共融、生态共治、民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