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皮素怎么成了“肺结节素”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中发现肺部有结节。听说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有癌变可能,不少人便开始恐慌不安,到处寻找可以消除结节的“灵丹妙药”。近年走红的槲皮素产品,号称能消除磨玻璃结节,被称为“肺结节素”。有些人服用后确实感觉“咳嗽缓解,痰也少了”。槲皮素真的能消除肺结节吗?

什么是槲皮素


  槲皮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日常饮食中,在红花、山楂、紫花地丁、仙鹤草、车前子、三七等中草药中含量较高,其主要食物来源是葡萄、树莓、樱桃、苹果、芒果、柑橘、洋葱、荞麦、甘蓝、番茄、茶及红酒等。槲皮素是天然抗氧化剂,可作为营养剂或膳食补充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等作用。

槲皮素能消除肺结节吗


  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表现,并不代表疾病本身或者预示着病情走向。有些肺结节是感染导致的炎性结节,当感染得到控制后,结节会逐渐消退。槲皮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从理论上来说,对炎性肺结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更无槲皮素治疗实性肺结节的报道,称槲皮素为“肺结节素”缺乏依据。
  目前,市场上的槲皮素产品(如槲皮素胶囊、槲皮素片)都属于保健食品,至今尚未开发成为药品应用于临床。其原因可能为:槲皮素水溶性差、半衰期短,口服和静脉注射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临床使用;槲皮素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新的代谢产物(如槲皮素-3-葡萄糖醛酸),无法准确预估槲皮素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作用;关于槲皮素制剂抗肺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尚少;关于槲皮素摄入量与癌症发生率方面的研究较少,尚无法证实其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效果。

服用槲皮素安全吗


  作为保健食品,适量服用槲皮素是安全的,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宜与含金属离子的西药同时服用。槲皮素的分子结构能与含金属的西药(如复方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碱式碳酸铋、三硅酸镁、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碳酸钙等)中的铝、钙、镁、铁、铋等金属离子形成相应的络合物,可降低这些药物的疗效。服用含槲皮素中药,也应与服上述西药间隔两小时以上,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②槲皮素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未知,不宜服用。
  ③适量服用。槲皮素每日建议剂量为500毫克,過量服用可能引起肾功能损伤,大剂量摄入易引起反酸等胃肠不适。
其他文献
白露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仲秋时节的开始,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阴气上升,天气逐渐转凉。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应遵循天地四时的规律而活动,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对应的脏腑为肺,此时肺的肃降功能会相应增强,表现在对气、血、津液的内敛,以适应寒凉、肃杀的气候特點。民谚所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正是
在我国,偏好热食是传统的饮食习惯,“趁热吃”更是家家户户饭桌上的口头禅。无论是饭、菜、汤还是点心,趁热吃往往比凉了吃更可口;还有很多人尤其喜好热腾腾的食物淌过食管带来的满足感。殊不知,这样的饮食习惯,长此以往会带来不小的健康隐患。热烫饮食,悄悄损伤消化道黏膜  人体口腔和食管表面覆盖着柔软的黏膜。正常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一般在36.5℃~37.2℃,能耐受的高温为50℃~60℃。当口腔感觉到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