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家狮:我为“黄飞鸿”扎狮头

来源 :农家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一部《黄飞鸿之狮王争霸》风靡一时,而影片中舞动的狮头更是一道夺目风景,不仅威武、华丽,更有喷火、暗箭等利器,掩藏在顾盼的眼辉中。南派舞狮一炮而红,但狮头制作者却一直鲜为人知。本期,让我们走近佛山狮头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带您一起体味彩狮风采。
  16岁入行
  我国舞狮分南北两派,南派称之为醒狮,脱胎于唐代宫廷狮子舞,明代时出现在黄飞鸿的故乡——广东佛山南海县西樵镇。作为南狮的发源地,清朝时期扎作狮头行业在佛山曾鼎盛一时,然而,自上世纪30年代起,扎狮行业逐渐走向衰落,时至今日,仅“黎家狮”这面大旗尚在。“黎家狮”的第五代传人,黎婉珍与长兄黎伟是目前佛山仅存的能够独立完成狮头扎作的人。
  兄妹俩居住在广东佛山市禅城区福禄路,一栋20多年的老楼里。进门迎面,一座落地玻璃橱窗,陈列着大大小小的工艺品,陶瓷的、塑料的、木制的,很多都是狮头的造型 ;两边不大的墙面上,贴满了彩扎狮头的照片,客厅正中的大茶几上摆着两个三尺见方、威武霸气的大狮头,衬得周围4个用来摆玩的小狮头精致可爱。
  年近70的黎伟,典型的广东人,一口粤语,普通话讲不出3句整话。矮矮瘦瘦的身材,套着老款的灰色外套和黑裤子,一大串钥匙挂在腰间,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我16岁入行,2005年11月退休,做狮头43年又5个月。现在,我时常给一些工厂做技术指导。”谈起做狮头,黎伟的眼睛总是熠熠生辉。
  黎伟介绍,黎家做狮头已有200多年历史,相传清代道光年间,黎家狮第一代传人黎振辉在纪岗街开了间“黎祥新”扎狮作坊,此后,黎家狮代代相传。最风光的时期是在民国年间,第四代传人黎华三兄弟,在“狮头一条街”——石路头上开了“黎祥泰”“黎祥兴”“黎祥新”等3间扎狮店铺,饮誉海内外。在当时,一代宗师黄飞鸿及众多武师都认准黎家狮。
  新中国成立前,狮头店铺寥寥无几,很多师傅都转行。他们有的甚至靠卖菜、卖杂货度日。1956年佛山几间扎作狮头的小作坊被合并,成立了文娱工艺合作社。之后又改为文娱工艺厂,后来又改为狮棋社、乐器厂、得声乐器工艺有限公司,几经变革。
  “我在工厂入行,那时工厂的名字叫狮棋社。”黎伟回忆说,当时,他是由父亲带入工厂的。白天在工厂,父亲手把手教他技艺;晚上回到家,父亲还会不停地指导。黎家7个孩子,只有黎伟和小妹黎婉珍接过了父亲的班。
  1993年,《狮王争霸》上映,片中那些威风凛凛、多姿多彩的醒狮,均出自“黎家狮”。当时,小狮头在佛山做好后直接拉到北京片场,大狮头则在佛山做个大概,再拉到北京由黎伟和黎婉珍组装。至今,黎伟还保留着两袋厚厚的档案,里面装满了他手写的文字资料和他手绘的狮头上的不同花纹、录像带、黑白照片。
  四大工序
  关于扎狮头的历史,在民间有一段传说。相传明代时,佛山一带有只独角兽出没,声大如雷,在田间毁坏农作物,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众人用竹篾和纸做成狮子的形状并涂上颜色,套在头上扮成狮子。锣鼓齐鸣,爆竹声响,“群狮”向怪兽冲去,吓得怪兽马上逃跑,从此不敢再出现,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佛山狮头多以刘、关、张等拟人化的脸谱为造型,每位扎狮师傅,都会有自己的风格。而黎家狮的特点,黎伟的总结则是“枕企额高、眼精眉亮、背宽、饱额、杏鼻、面颊饱满、口阔带笑、明牙震舌、双龙腮、竹笋角”,看起来四方饱满、眉精眼大、口阔带笑、明牙震舌,特别威武。狮头的纹样以民族传统的“唐草纹”为基调,运用民间喜爱的红、黄、绿等色作主色调,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狮头的制作,分为扎、扑、写、装四大工序。
  “扎”是扎作,以细细的竹篾扎成狮胚,竹篾交接处用纱纸固定。大狮头须经过1300多步扎作,关键在于左右对称、牢固精巧。而且扎出的狮型必须具有黎家狮的特点,是四大工序中最紧要的工序,因为只有大约的标准尺寸,一切得靠师傅的经验来判断每一条竹篾的长短,扎成的狮胚会直接决定狮头的形状及特点,所以拿捏要得当。扎作时完全靠艺人的眼力、手艺熟练和实践经验。扎狮胚,选料严格,讲究用广西的竹子,狮头方能轻盈、灵活,舞动自如。而牢固的狮头,可承受100多斤的重量而不会损坏或者变形。
  “扑”是扑纸,在用竹篾扎好的狮胚上扑上纱纸,内外皆要扑上,但每一层纱纸中间不容有空隙,纱纸要拉得够狠才不会起皮,要做到表面光滑,更要根据狮胚形状,用纸、绸扑出来。
  “写”是写色,在白色的纱纸面上色,通常是鲜明的红、黄、绿、黑,对比强烈,画上吉祥如意、热烈喜庆的图案,配以各种花纹。写狮要生动,粗细要适中。
  “装”是装配,在狮头上装贴各种装饰品:在狮额正中装上一块明镜,是从前吓退怪兽之用;在眼盖、鼻、嘴、角等装上各色兔毛、羊毛;把马尾须装成睫毛、眉毛、胡须等;在其他适当地方加上绒球、金属片等。这些都是十分繁复细致的工序,亦是令狮头栩栩如生的最后一步。
  四大工序,1300多个步骤,竟无一步可由机器取代,全人手制作,这也是狮头的可贵之处。
  一徒难求
  退休后,黎伟并没有闲下来,慕名上门者多,他时不时还要扎几个狮头供应客商。更多的时候,他潜心搜集舞狮、扎狮方面的资料,研究、整理其历史、文化、技艺等。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狮头扎作最兴旺。因为有市场,佛山同时有二三十个师傅在做。”黎伟说,特别是在珠三角、港澳一带和东南亚华人聚居区,企业开张、宗族祭祀、村社庆典等场合,都是舞狮大展身手的舞台,更有国际性的专门比赛,养活了不少舞狮队,也给日渐萎缩的扎狮行业带来了春天。
  更让黎伟激动的是,不仅民间欢迎,政府也意识到了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的重要性。2006年6月,佛山市非遗保护中心邀请黎伟开会商讨彩扎狮头申遗一事。因为在行内最知名、最权威,黎伟扛起了申遗的主要准备工作。他花了3个月时间,帮助彩扎狮头进入了广东省非遗行列,继而是国家级非遗;他本人也于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现在,最让黎伟头疼的是收徒的问题。他说,经济发展了,“也好也不好”。好的是,有钱人多了,扎狮的市场有了。不好的是,赚钱的门路多,后生仔大多不愿学扎狮头。即便是有些人做这个营生,也多是引进了工厂流水线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但能够从头到尾完整扎作狮头的人越来越少。
  过去,这一行都被叫做“手作仔”,辛苦,还不挣钱。黎偉到临退休那年,月工资才400多元。“如果自己开档口,一个狮头快的一两个星期,慢的要一个月才能扎好,也就卖一两千元。平时大部分时间都闲着,到了年尾就通宵加班加点赶工。”
  学扎狮头不需要什么天分,男女不限,关键是要有耐性、能吃苦。黎伟说“说这一行门槛低,但精通难,非得一天8个小时坐下来慢慢学、慢慢练,学够五六年才能出师。”
  黎伟只有一个女儿。女儿嫁人后,一边做全职主妇,一边跟父亲学手艺。但黎伟清楚,她的兴趣不在这,“很多家务活要干,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学,不可能学到我这个程度。”
  妹妹黎婉珍带了3个徒弟,其中学艺时间最长的是她自己的女儿,“学了两年,扎、扑、写、装4个工序中,‘写’已扎实掌握,目前在学‘扎’。另外两个徒弟,一个是香港的业余爱好者,另一个是铁军小学一名教师。3人都有正职,只能利用周末时间习艺。”黎婉珍说,“说不准哪天没兴趣就不再学了。”
其他文献
在我的印象中,丫丫的身体是高大而强壮的,丫丫的心情是快活而愉悦的,因为她总是不停地在劳作,嘴里总是哼唱着欢快的小曲,让人愿意多和她呆在一起,多多汲取她如太阳般的光芒与力量。  她的母亲总说,她之所以长这么高大,因为她吃了5岁的奶,说她是家里的老小,也淘气。母亲从地里干完活回来,打老远她就知道是她妈回来了,屁颠屁颠奔到母亲身边,把母亲迎回来,一待母亲坐下,她便开始掀她妈妈的衣服,就那么蹲站着吃奶。说
期刊
1月16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龙源数字传媒集团联合举办,首都图书馆、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协办的“全民数字阅读TOP100排行发布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  TOP100排行发布  大会以推进“全民数字阅读”为主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龙源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从10年的角度联合发布了“第十届数字阅读TOP100期刊排行”和“首届全民数字阅读TOP100城市排行”,对数字阅读发展的历程进行一次深入全面
期刊
近日,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是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他们原来经营的土地流转出来,使得农业从业者的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得到利用,为建设现代农业创造了必要
期刊
河北邢台的王回青是叛逆的“90后”,她是勇敢的行动派,她要在葫芦上烙下一段精彩人生。葫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在我国,葫芦因其谐音“福禄”,加之形态优美,常被人赋予驱灾辟邪、吉祥幸福的美好意愿。王回青种的葫芦就给她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丰收的葫芦连成片  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葫芦,王回青的母亲乐得合不拢嘴。“哎,还是女儿脑子灵,庄稼地里种出金葫芦。”  2008年,18岁
期刊
吃药吃得,火气冲天。  从年初的口舌生疮,到年尾的脖腮疖疮,中间是绵延不断的恐怖牙疼,还有零星的其他毛病点缀。布满疾病的日子,可以迫不得已的欣赏。一旦带着旁观的眼神,就可以幽默下自己了。  原想过一个放松的365天,懒懒散散什么也不做。然而源源不断的医药费,终止了我的梦想。想来想去。我好像还只有卖文这条路好走。有写好的却还不想出手,那么只好新写。我总是为了钱动笔,这样俗不可耐的动机,使我总也不敢理
期刊
为改善农民工的务工条件,加强公共服务对农民工的支持力度,国务院于10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为农民工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此时出台这个意见可谓正当其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城镇化的核心就是
期刊
图书漂流进万家  小井村位于陕西省长安区少陵塬畔大兆街道最西端,2012年初,为解决党员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大兆街道的指导下,小井村于2012年2月建成了“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开放之初,村民们都很高兴,前来书屋借阅学习的人很多,到3月底,慢慢的人数少了起来。图书专职管理员罗彩凤觉得这么好的图书闲置起来是一种浪费,于是就主动找村民调查情况,了解原因。后来
期刊
今年的闰九月,让这个秋天美得格外浓郁。故乡的秋是最让人怀念的,她美得像一幅壮丽的油彩画。那里的秋与城里截然不同,尤其在这个满是雾霾的年月。  秋风中,天气凉了,衣服再也不像夏天那樣糊在身上,而是被风轻轻地鼓荡着。曾经遍体汗津的身子,就这样宁静地沉浸在水一样的秋风里。山上的茅草,渐渐泛黄了,从浅到深,到了后来连粗大的主干也一片焦黄。而乔木的叶子,被风吹得歪歪斜斜的,瑟瑟地发抖,让人想起寒士的落魄。 
期刊
10月18日,文化产业界期待已久的主尚文化馆项目发布会,在有着“成都鸟巢”之称的天府国际金融会议中心惊艳亮相。据悉,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大型连锁文化馆,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积极尝试。  近年来,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增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今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特色文化
期刊
这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将会有小城镇设市方面的突破。准确的名单还未对外宣布,但小城镇设市的冲击波,料想极其强劲。  截至2013年底,中国有2万多个小城镇。少数几个小城镇,能够“万里挑一”,变成城市,对设市类型、城镇化模式、小城镇自身发展道路、现行法律法规,都将形成巨大冲击。  镇改市,对城镇化模式是个重要的启发。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研究结果是:2013年,中国建制镇建成区的平均人口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