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构建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对于其教育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的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拟在以实现培养其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前提下,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强调以管理学知识为核心、以岗位群为导向确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选择具前瞻性、行业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课程设置;实施方法
一、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一些潜在的前提的制约,受到新的理念的影响。
1、价值取向
从高职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来看,有知识本位取向、能力本位取向、专业可持续发展取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既有较宽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是人们达成共识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它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智能结构上必须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必须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结构变化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转移化的要求,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会做,能够运用新知识,操纵新设备,将设计、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能直接作用于社会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在高职酒店管理教育领域, 其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 重点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与市场接轨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只以教育教学为主,不能闭门研究,还有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问题。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要按照行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进行,逐步提高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中国酒店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我们要深入的研究其他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饭店管理层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服务人员的意见, 对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进行收集整理, 分解归类, 从而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 再从中提取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应用能力部分, 以此为依据构建起学生的培养规格和智能结构, 制定出具有高职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法
(一)课程内容具行业性、前瞻性、创新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强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其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行业性,体现行业特点和要求以及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所选择课程应与市场接轨;但因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便是所选择大多课程内容滞后,以至于学生在校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完全实现。被誉为酒店管理专业“先锋”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提倡对其实施的课程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优化,紧跟酒店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及时推出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全球战略》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如营养学、餐饮学等专业课程,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创新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行业性、前瞻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创新课程内容,根据学校条件编写适合其发展的校本课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选择具有行业性、前瞻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是加快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前提。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
(二)进行课程内容动态优化
课程内容是课程开发的核心,也是课程开发结果的载体。在选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时,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定向,同时要充分考虑高职酒店专业的专业特色以区别与其他专业。再者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也应该将其与其他理论性强的学科进行区分。根据酒店职业技能要求和社会行业技术发展的状况,及时把握前沿信息,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科目课程,开发重点课程。在进行动态课程优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酒店专业基础理论,又要顾及技能实训教学。以课程优化为前提,在进行课程内容实施时,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动态优化。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将基础理论课程综合、实践模拟分析优化、情境课程的开设等。
(三)更新教学设施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是机密联系的,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带动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提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学是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是其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言传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教学设施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的更新换代。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的普及等等都应该得到落实。现代酒店管理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化管理,从客房预订到餐饮服务等都通过酒店管理系统开展,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在校队学生进行相应培训和训练,学生将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场合。借助先进的教学设施加之教师精彩的讲解,学生学习必定事半功倍。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即实训课程教学。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实施场所,它的选择和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将课程各个环节进行细分,为每个工作岗位分别建设配套设施齐备的实训场所,让学生能身历其境的进行学习,以保证最佳学习效果。
(四)采用多种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方法有很多种类,我们在对不同课程进行考核时应选用与之适合的方法。我国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是课程结束时进行书面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法也应用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中,在一定时期内甚至是主要考核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开始多样化,同时注意到了此学科的应用性等特点。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过程中,我们应本着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对学生还有课程本身进行综合全面的态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在类型上可以进行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可分为闭卷笔试和开卷考试等,实践考核可分为实物操作、工作过程演习、情景表演等。考核方式上可以分为教师考核、班级内部考核和自我测评等。教师除自己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外,可以通过与同学谈话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来综合考核。考核范围上分,可分为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等。校内考核主要是学校内部各种考核方式的综合,校外考核我们可以邀请合作企业,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等参与考核。总体来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应加以改革,革除原有考核中不合理的部分,加入新的方式,通过考核方式的革新,推动课程的建设,使课程开发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其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课程设置;实施方法
一、构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一些潜在的前提的制约,受到新的理念的影响。
1、价值取向
从高职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来看,有知识本位取向、能力本位取向、专业可持续发展取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既有较宽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是人们达成共识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它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在智能结构上必须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必须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结构变化及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转移化的要求,使学生不仅会说,而且会做,能够运用新知识,操纵新设备,将设计、决策转化为物质形态,能直接作用于社会活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在高职酒店管理教育领域, 其课程设置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中心, 重点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与市场接轨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不能只以教育教学为主,不能闭门研究,还有一个与市场接轨的问题。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计要按照行业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进行,逐步提高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酒店经营管理水平,以适应中国酒店业高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 我们要深入的研究其他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但又不能完全照搬。另一方面, 我们还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饭店管理层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服务人员的意见, 对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求进行收集整理, 分解归类, 从而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 再从中提取具有核心地位的技术应用能力部分, 以此为依据构建起学生的培养规格和智能结构, 制定出具有高职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施方法
(一)课程内容具行业性、前瞻性、创新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强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其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行业性,体现行业特点和要求以及酒店管理专业的特征,所选择课程应与市场接轨;但因目前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便是所选择大多课程内容滞后,以至于学生在校所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完全实现。被誉为酒店管理专业“先锋”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提倡对其实施的课程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优化,紧跟酒店业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及时推出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全球战略》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如营养学、餐饮学等专业课程,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创新内容。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行业性、前瞻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创新课程内容,根据学校条件编写适合其发展的校本课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选择具有行业性、前瞻性、创新性的课程内容是加快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的前提。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目标。
(二)进行课程内容动态优化
课程内容是课程开发的核心,也是课程开发结果的载体。在选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时,首先我们应该根据培养目标进行定向,同时要充分考虑高职酒店专业的专业特色以区别与其他专业。再者酒店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也应该将其与其他理论性强的学科进行区分。根据酒店职业技能要求和社会行业技术发展的状况,及时把握前沿信息,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科目课程,开发重点课程。在进行动态课程优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酒店专业基础理论,又要顾及技能实训教学。以课程优化为前提,在进行课程内容实施时,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动态优化。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将基础理论课程综合、实践模拟分析优化、情境课程的开设等。
(三)更新教学设施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是机密联系的,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带动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提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学是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是其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现在已经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言传身教固然很重要,但教学设施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的更新换代。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的普及等等都应该得到落实。现代酒店管理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化管理,从客房预订到餐饮服务等都通过酒店管理系统开展,如果高职院校没有在校队学生进行相应培训和训练,学生将无法适应将来的工作场合。借助先进的教学设施加之教师精彩的讲解,学生学习必定事半功倍。同时,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即实训课程教学。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实施场所,它的选择和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将课程各个环节进行细分,为每个工作岗位分别建设配套设施齐备的实训场所,让学生能身历其境的进行学习,以保证最佳学习效果。
(四)采用多种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考核方法有很多种类,我们在对不同课程进行考核时应选用与之适合的方法。我国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是课程结束时进行书面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法也应用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之中,在一定时期内甚至是主要考核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方式也开始多样化,同时注意到了此学科的应用性等特点。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过程中,我们应本着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对学生还有课程本身进行综合全面的态度。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在类型上可以进行理论考核加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可分为闭卷笔试和开卷考试等,实践考核可分为实物操作、工作过程演习、情景表演等。考核方式上可以分为教师考核、班级内部考核和自我测评等。教师除自己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外,可以通过与同学谈话以及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自我评价来综合考核。考核范围上分,可分为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等。校内考核主要是学校内部各种考核方式的综合,校外考核我们可以邀请合作企业,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师等参与考核。总体来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应加以改革,革除原有考核中不合理的部分,加入新的方式,通过考核方式的革新,推动课程的建设,使课程开发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要不断地更新和优化,其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以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