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标准化发展的历程、模式与展望

来源 :区域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推动区域标准化能够更好地支撑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标准化发展的背景和历程,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例,归纳出区域标准化合作的三种典型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区域标准化发展机理和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标准化的产生是为了应对我国标准体系纵向行政性分权所导致的问题,但当前主要通过协调区域地方标准所开展的标准化管理权力横向协调,难以根本解决地方标准行政性特征,导致无法合理反映空间因素的问题.应持续深化地方标准化改革,建立政府监管规则引用团体标准的机制,推动政府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区域协调标准制定主体转变,最终实现团体标准成为区域标准化合作的主要载体.
其他文献
桃果实鲜嫩多汁,甜脆可口,受消费者喜爱。但在实际生产中不合理施用农药情况导致桃果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等潜在风险。本文以桃果实农药残留及加工残留为研究背景,以不同桃园的桃果实为研究载体,以桃果实中不同农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地区桃果实生长过程中的农药残留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变化规律,结果如下:
  1.建立桃果实基质中24种农药残留含量的液质和气相检测技术,引用目标危险系数与风险指数,对桃果实生长过程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句容桃园的桃果实成熟时期,依次检测出吡唑醚菌酯、嘧菌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中心对我国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的评估,能够起到优化师资队伍、规范学科发展、提高研究生培育质量等作用 [1].借助学科评估可以了解学科本身的“不足”与“瓶颈”,为政府、社会和学校资源配置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推动学科建设高效健康发展.
期刊
以产业变革为主体的新工业革命给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与重大挑战,促使创新生态系统维度持续扩展、创新模式发生变化,如何设计基于地方情景并能积极回应地方需求的区域创新政策,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区域创新政策设计实践中,存在政策同构、政策内容宏观、政策议程设定模式单一等问题.应当从构建区域前提条件分析框架,明晰政策设计情景;选择政策目标,明确政策措施;构建创业发现进程平台组织,确定政策干预优先领域等方面进行区域创新政策的精准设计.
基于不同地区的创新资源比较优势,在区域内部实现基于创新链各环节的分工合作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源泉.从区域创新链协同的内涵出发,针对其时间和空间属性,剖析区域创新链协同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共生机制和保障机制,构建区域创新链协同的内在机理.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协同评价,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梯度差别,存在创新链不牢、各个城市创新链分工不合理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应以创新链为纽带,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创新资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错位
科技创新政策是激发创新主体内生动力的加速器,影响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的方向、速度与质量.运用集成的FA综合评价法,构建基于“过程—内容—结果”的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框架及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样本,从过程、内容、结果3个维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科技创新政策综合绩效较好,但政策过程、政策内容和政策结果三方面的表现差距较大,政策过程的有效监督和反馈是河北科技创新政策的薄弱环节,而政策的合理性、协调性、便捷性是影响科技创新政策的3个关键领域.“十四五”期间,省级层面科技创新政策的优化重点应着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城乡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突出强调了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镇群为主体,遵循自然区域性质和资源禀赋来划分空间经济区域,以形成优势互补、空间市场一体化的城乡区域经济新体系,成为未来构建“6+1”现代化经济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我国高层次大尺度城乡区域经济格局新体系的构建应以我国三大地形地貌台阶和以四大流域为自然基础,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镇群辐射能力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心—外围”理论,打造以上海都市圈为核心的,向北部、
结合区域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构建包括综合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维度40个评价指标,发现21世纪以来,南北协调发展经历了调整缓和(2000—2008年)和差距扩大(2009年以后)两个阶段,当前南北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综合经济和协调发展领域,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阶段性现象,并非全方位不协调.“十四五”时期,南北经济协调程度可能会继续下降,进出口贸易、就业、教育投入、节能减碳等领域的差距也有扩大倾向,需要重点防范由此带来的放大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制约新发展格局构建、引发就业和民
摘 要:流域生态补偿的制度实践与完善离不开对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正确认识,厘清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对正确处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为例,对其主体进行分类阐述,研究不同主体对应的权利义务内容,促进建立良性的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关系架构,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建议。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主体;权利义务关系  DOI:10.19354/j.cnk
期刊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由农民通过土改和合作化所建立的.围绕建立与完善土地制度,百年来在与武装割据相结合的土地革命,以区域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的建设,以及对于土地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完善和探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与完善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解放全人类在中国首先是农民的解放,农民是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主力军.区域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制度、总劳动集体调节,个别劳动为家庭承包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化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与发展.
中东欧地区是中国拓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值得关注的地区.现阶段,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合作具有合作机制上的政府主导性、合作主体上的多方合作性和合作布局上的不均衡性.基于这一现状,进一步从主体因素、项目基础、经费投入3个维度对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潜力展开分析,可以发现,无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疗健康或是农业领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均有推进合作的空间,但需结合中东欧不同国家的优势特色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尤其应进一步从人才、渠道、机制等方面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