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艺术与人生

来源 :当代音乐(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种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由人类情感凝结而成,也是人类情感的触发器,深深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人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本文通过音乐艺术管窥音乐艺术与人生之间的关联。通过人生处处有音乐以及音乐声声道人生两个方面,分析音乐在人生中的普遍性、重要性,并从人生角度分析音乐的温度、纯度及深度,阐述音乐为人生带来的改变和提升。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深度;人生塑造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4-0085-04
  人类生来就具备耳朵、声道和情感,这注定了音乐的诞生,也注定了人与音乐的姻缘。音乐本无形,却具备万事万物的形态;音乐本无味,却能捣乱人类的味蕾;音乐本无情,却承载了千万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我们接触了形形色色的音乐,那么音乐究竟是什么?难道是声音的魔法,或者是旋律的幻术?
  可说是,也可说不是。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就是当“有”的时候,往往看不透,唯“无”的时候,才清晰夺目。所以或许可以这样想,其实音乐本无声,我们所听到的音乐中的声音皆来自人心,这样一想就清晰了,试想,哪首歌曲乐曲不是人们心有所想心有所思时所创作的呢?我们听的音乐不是音符不是旋律不是技巧,而是这首歌曲背后创作者们想要倾诉的话语,和听到音乐时你的心境。换言之,音乐是由人类情感凝结而成,也是人类情感的触发器。
  音乐是人类想要开口却不好意思诉说的话,是本应诉说却深藏心底直到时机晚了的悔恨,是对姑娘的倾慕,是对逝去故人的挽言,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音乐存在于人生的每一处,音乐,也就是我们的人生啊。
  一、人生处处有音乐
  1.大脑的餐饮
  在大脑不遗余力地开垦了百科知识,挖掘了生存经验,捆绑了社会责任以后,饥饿地、干涸地需求某样东西的滋润与充实,这个神奇的东西,便是音乐,也就是大脑的餐饮。恰如食物从口腔入食道进胃穴,音乐从耳朵入神经进脑心。食物满足了胃的需求,音乐充盈了脑的空间。食物是保证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而音乐是给予大脑活力、能量的重要元素。
  音乐是大脑的餐饮,不同种类、风格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餐饮文化,而不同的餐饮文化又具备了不同的功能。当大脑饿了,可填饱,干了可浸水,苦了可浇糖,烫了可加冰,酸了还可施碱。这就看你选择何种音乐了。
  于大脑而言,一首富有重金属元素节奏强劲的舞曲,是一瓶五颜六色的能量饮料,喝后直叫人血脉喷涌。一首带有阳光气息的乡村民谣,则如一杯清淡可口的午间奶茶,伴着飘闪的奶香,夹着绿茶的清润。一声黄土高坡上九曲八拐的高昂唱腔,是用一只大土碗满上的红高粱酒,灌入喉头后,叹尽身体里所有的陈旧气息。一曲来自雪域高原的悠然吟唱,恰似那荒芜沙漠尽头里的唯一一捧清水,让人打着哆嗦从头顶润至脚指尖尖。
  因为大脑需要音乐,所以认识到这点的人们,学会了利用音乐。
  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会发现,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带给大脑的无可替代的“催眠”、“推销”、“倾诉”等作用。精品店里播放着最流行最前沿的乐曲,就是在告诉你:“本店的风格可是十分潮流的哦!”咖啡厅里流淌着轻柔的纯音乐、灵魂歌手的浅吟低唱,这就是在给你呈现一张柔软的布艺沙发和清新的绿色植物,贴着你的耳朵轻轻对你说:“累了吧,那就来这儿休息一下吧。”还有影视作品的配乐,无不是在烘托情景,为你脑补此时此刻是在回忆,是在悲伤,是在搞笑,是在紧张。
  大至一场晚会,小至手机的铃声,我简直无法去想象,一个缺少音乐的世界,该是何等的苍白和惨淡。试想晨起的闹钟变成了“起床起床快起床”的唠叨声,幼孩们不再歌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谣而是一遍一遍地念和读,甚至于,严苛地取消所有文字的声调、语气、停顿和拖延,保持一个频率不间断地说话。人类也许会丧失笑与哭的情绪,直到大脑崩溃。
  音乐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感谢这些音乐,补足了大脑所需要的养分。我们也应该去了解音乐,看看哪种音乐最符合大脑的趣味。对于音乐人来说,不妨试着把音乐当作料理来做,用新鲜健康的食材,采用最佳的火候,精选适宜的配菜,进行巧妙的混搭。做出符合大脑口味的餐饮,创造独特的餐饮文化,偶尔,来一发黑暗料理,或许也能够挑起某根神经,让人们为之迷醉呢?
  2.心里的声音
  有人曾听到一首歌曲后,一声不吭潸然泪下,有人曾听到一首歌曲后,抱头捂面号啕大哭,也有人曾听到一首歌曲后,捶胸顿足痛哭流涕。音乐为什么可以轻易找到人类眼泪的开关,可以控制人类的情绪,这是因为音乐能够找到到心里面最柔软的地方,找到住在里面的被自己的坚强和顽固所保护的另一个自己,并牵着他的手说:“我懂得你的,因为我和你很像。”于是心房里建筑的围墙倒塌下去,长期隐忍的思念、痛苦、煎熬、不安、踟蹰通通迸发出来,导致泪腺失守。这就像是密码和密码锁,配对成功后,揭开你深藏与守护的一切。
  音乐很好地表达了心里的声音,心里的声音找到了相似的音乐,音乐与心灵互通,心灵与音乐触电,再冷血无情的人怕是也会皱了眉头,酸了鼻子。对于一个离家万里,多年未归的人来说,很有可能因为一首歌而想起故乡的雪与风,想起雨后的石板路,想起年迈的父母及亲人,想起爱人发尾的香味或是衬衫的触感。
  音乐是心里的声音,不然哪里来的情歌,又怎么会有思乡曲,或者是祝歌呢?正是因为每首歌曲所诉说的都不尽相同啊,那都是音乐人们心里最真切的声音啊。
  在众多的选拔歌手的综艺节目中,导师都会强调选手唱歌时要走心,要懂得歌曲的背景和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选手的。这都是因为音乐是心里的声音,是最真挚诚恳地对爱人、亲人、友人,对过去、现在、未来,对悲、欢、离、合,甚至是对生命的告白。这些东西,技巧表现不了,声线无法做到,舞美也难以体现。唯有心灵的体会和感悟,自身情感与歌曲本身的某个点融会贯通,才到达了做到的基本条件。常有人说坏的歌曲是耳朵的磨难,好的歌曲是心灵的享受,我想将其稍加调整,便到达歌曲的另一境界——坏的歌曲是耳朵的享受,好的歌曲是心灵的磨难。   当你遇见一首好歌,必定要被其折磨一番的,先将你的执念掏出来,将你不忍回首的事件重现,击碎你的盔甲,捣烂你的防御,然后十分礼貌地将你的秘密放回原处,再十分友好地对你挥手再见。音乐结束了,心却闹腾了。这算是一种折磨吧,但这种折磨恰如成长的痛,教会你勇敢放下、从容面对。
  一首真正的好歌曲,不是华丽的炫技,而是真情的告白,情到深处,最简洁的歌词,最单调的旋律,也能打动人心。而唱好一首歌,只要找到歌曲背后的那颗心,理解它的话语,感同身受就对了。思念时决不仅仅是皱眉而是皱心,喜悦时决不仅仅是咧开嘴角,而是心的怒放。当这一切都最真实、最自然时,就能够最动听、最动情了。
  3.灵魂的药剂
  人生在世,历经世事。肉身从水嫩到干瘪,这是时间的印记,灵魂从充盈到残缺,这是世事的敲击。肉身的老去,任何保养品都无力回天,而灵魂的缺损,却有音乐来补救。
  音乐,让被逻辑、规则所消耗的精力得到继续战斗的能量,让被虚无、空洞所占有的精神得到继续前行的支撑,让被世俗、欲望所蒙蔽的心灵得到最纯净的洗礼。音乐是灵魂的药剂,于动情忘我时,潜入灵魂深处,治愈伤和痛,缓解悲和戚。
  对于许多人来说,总有那么一首或是几首音乐具备特殊的含义。在人生低谷时偶然听见的一首歌曲也许突然间就激起了斗志,在烦扰痛苦时偶然遇见的一首歌曲也许恍惚间就涤荡了心灵,在慌乱不安时偶然知晓的一首歌曲也许刹那间就启发了心智。这样的歌曲,往往会在你人生中的不同阶段给予你慰藉,音乐是最长情的守护者,在你年轻时,清亮地唱着,在你年老时,依然清亮如初。
  音乐种类繁多,无论何种音乐都具备其独有的治愈力。
  瑜伽被认为是一种养生方式,做瑜伽时常常会放轻音乐,要求练习者在音乐中感受安宁和谐的大自然,进而进行精神修养。伴有鸟语风声的、木鱼古钟的、清宁佛音的轻音乐的简单和纯粹,能够将在人们心中拥堵的凡世的庸扰尽数遣散,给人以轻松感和解脱感。
  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在嘶吼和咆哮中,在对耳朵强烈的撞击后,能够驱散你的消极和怒火,击败你的退缩和怯懦。它是在用独具个性的方式告诉你,人生的模式不是只有温婉柔情,还有荡气回肠。在狂野中,撕下你的伪装,用你的真实面目寻找你的初心。
  随心所欲的原生态歌曲,不加任何粉饰地告诉你,黄河就是那么长,高山就是那么高,清泉水就是那么甜,寨子里的姑娘就是那么美。它不同于流行乐中的情与爱、伤与痛,没有钢筋水泥的冷漠,没有灰蒙蒙的尘埃,满满的都是质朴和纯粹,让心灵更为洒脱。
  在民族危亡之际,《义勇军进行曲》是全民族的精神药剂,在宏伟的乐章中,在“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鼓舞中华人民要勇敢要坚强,冒着敌人的炮火,不畏艰险前进前进前进进。直到今天,每每听到,仍然能够感受到那雄壮的音乐在振奋我的胆魄。
  千千万万首音乐,给予千千万万种安慰,在分秒之中,给你撑开一个结界,让你把一切烦恼忧愁抛诸脑后,尽情地疯、狂、闹,这是音乐这支药剂所给予的始终不变的细致呵护。
  二、音乐声声道人生
  1.音乐的温度
  一首音乐就如同一个人,每句词每个旋律讲述的都是人生。人有两种温度,一种是皮肤接触可感知的温度,一种是为人处事可感知的温度,也就是常说的“这个人很热心,或是很冷血”。音乐的温度也有两种,一种是指音乐作品本身的温度,一种是指演唱者演绎后的温度,爱听热歌的人,常有“心里十分燥热”的感觉。
  音乐作品本身的温度就是音乐作品本身所包含的情感,是不是具有人情味,人情味越浓,就越具有温度,不论是暖,还是冷,只要音乐作品有了温度,这首音乐就活了,这样的作品往往越动听,越动人。有温度的作品就如同在你的面前撒下了一张大网,将你整个人兜住,并打开你的记忆,让你自个儿沉沦。《红颜劫》是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的一首配乐,在幽幽的曲调中,一句“祸福轮流转”道尽深宫大院里万千妃嫔与王侯将相的宿命,乃至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祸福轮流转依然如同一个真理,多少人在高位跌入低地,多少人从平民迈入殿堂,仅这一句就饱含了人世沧桑,叫人听了不禁心凉了半分。
  演唱者演绎后的温度实际上指的是演唱者的情绪,情绪建立在演唱者对歌曲理解的基础上,唯有理解到位,演唱过程中才能维持准确的情绪,流露出自然的情感。演唱者的情绪能够直接感染听众,同一首歌,在不同演唱者的演绎之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有些改变了音调,有些改变了节奏,有些则改变了腔调,在这些处理与加工之后,有些歌曲更加有味道,有些歌曲却变得糟糕。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演唱者挑选音乐作品,而是音乐作品来挑选演唱者。对于某些作品来说,需要演唱者具备足够的经历,具备嘶哑的声线,甚至需要具备长音结束时的轻微颤抖。所以,演唱者在面对音乐作品时,就应更加慎重,读懂音乐里蕴藏的情感,拿捏这种情感最好的表现方式,自然而然地表露出自己的情绪,让听众感受到你的温度。
  音乐的温度是永恒存在的,但是音乐的温度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过境迁而发生变化。十年前听见一首喜欢的歌曲,十年后再次听见,音乐作品本身的情感不会改变,演唱者依旧是同一个人,但是由于十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听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所感知到的温度也就发生了变化。我十分喜欢姚贝娜,从《红颜劫》到《生命的河》,她的演绎如同轻轻袭来的凉风,让你清醒让你哀痛。在她离开人世后,依然是那句“祸福轮流转”,再次听见时竟像是在轻讽,然而这样的轻讽却又给予我丝丝暖意。福祸相伴又怎样?人世沧桑又怎样?放下了恐惧与执念,便是天宽地阔,便是地久天长。人已逝去,歌声永在,感动永在,这便是温度,这便是永恒。2.音乐的纯度
  纯度一词,经常被酒友们挂在口边,酒越纯,越甘醇,闷起来越发有味。音乐的纯度则代表着音乐的品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品质不同于质量,质量是技术活儿,而品质是音乐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的价值观。   为何?
  因为音乐是人类与生活共同孕育的孩子。音乐的胚胎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某一个瞬间,如天命般降临,火光电石地闪现,而音乐的孕育成形则取决于人类对生活的态度。你若愤恨生活不公,你若沉溺于纸醉金迷,你若玩世不恭,诞下的音乐必然具备些魔性,唱出来虽然痛快,心里面却徒增阴霾。这道理就如“有其父必有其子”,人性的纯度决定了音乐的纯度,音乐的纯度又反过来体现人性的纯度。
  2015年8月10日,文化部将120首网络歌曲“拉黑”[1],这些歌曲里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元素,甚至传递了消极待世的思想。做人如逆水行舟,向下走比向上走容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相较于正面思想,更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而音乐是极易入耳入心的艺术形式,一首传递低俗思想的歌曲,其荼毒力不容小觑。歌唱“一夜情”,歌唱“暴力”与“愤世”,甚至铺天盖地地传播至大街小巷,这绝不是发泄和调侃,而是自暴自弃,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更是一种慢性自杀。
  相反,干净、纯粹的音乐,会将人的怒火浇灭、欲火冷却。越纯净的音乐越让人心宁静气,越引人向上、向正、向善,这是纯、净、宁的能量。而对于音乐人来说,心越净、越静,创作出来的曲、词就越纯、越美、越雅。所以,无论是做人还是做音乐,无论是处事还是听音乐,要远离庸俗、低俗,并且铭记,低俗的恶趣味永远不会带来光明。
  要求音乐的高纯度,要求拒绝庸俗与低俗,不等于完全脱俗。反而,要学会入俗。因为从古至今,我们都活在俗世,做着俗人,处着俗事。也唯有在俗中,方能明白何为雅,入得几分俗,方得几分雅。只有入得了俗,才能够修炼出:于闹市而心如明镜,出淤泥却一尘不染,遇万事仍不忘初心。拥有这等心境后,方能明白,粗茶淡饭就是山珍海味,高雅脱俗就是质朴通俗,下里巴人就是阳春白雪。生活中最质朴、最简单的东西,就是最高雅、最美好的。2015年叫响的电影《捉妖记》中的妖王胡巴,夺得观众们的喜爱,其原形就只是一只萝卜而已,导演抓住了这个生活中并不起眼的东西,创作出了让人又哭又笑的故事,音乐人又因此创作出了颇有意味的电影音乐。
  俗雅相伴,懂得了平凡的美好、质朴的珍贵,不必用复杂的旋律和华丽的辞藻,用纯粹的心,让单纯的事物,来引人纯粹。于是,鸿雁变成了《鸿雁》,能吟出向往,忘却羁绊;红高粱变成了《红高粱》,能品出醉意,反倒神清;白狐变成了《白狐》,能道出凄美,让心柔软。
  这就是音乐的纯度,存在的意义。
  3.音乐的深度
  音乐,以曲动情,以词达意。每一首音乐都在诉说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又在传递一种思想。音乐的深度,就在于其蕴含的道理,引发的哲思。
  一首歌曲,不仅要能够让人满足于耳朵的享受,更要能够让人明白一些事,看清一些事,能够为心中的疑惑提供思路或者答案。
  幼年时,常常哼唱着一首叫作《小草》的歌,小草既没有树高,也没有花香,无人知晓,但从不寂寞孤单,因为伙伴遍满天涯。平凡而又卑微的它,感激着春风、阳光、大地与河流。小草虽小,心却一点儿也不小,小草虽普通,生命却一点儿也不普通。人世间的我们就像是茫茫草原中的小小一株,在风雨中飘摇,春绿秋黄,在岁岁年年中成长衰老,得意过也失意过。不要感到失落彷徨,叶子黄了还有春风会来吹绿,感觉寒了还有阳光普照大地。这样一首《小草》足以宽慰人心。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诉说着天下父母亲的无奈与心酸,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本想拼尽全力地一生守护着,却发现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被缝在破洞的裤子,被煮在喷香的米饭里,被夹在来往的火车票里,被藏在了花白的头发里。这样一首简单的歌,令多少只顾拼命前行的人,终于想起了身后年迈的父母,将多少天下子女送回了父母的身旁。
  不少人去了KTV,总爱点一首《海阔天空》,握着麦克,默默地唱:“我们都活在琐事的枷锁里,我们都生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我们都生活在日子的倒计时里。多少人心怀梦想,却半途放弃,守着失去激情的心,做着他人眼中的常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哪怕会跌倒,也要自由自在,高唱我歌,走遍千里。”这首黄家驹的绝唱,其力量是悲怆而强烈的。
  201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气势宏大的阅兵仪式,其亮点之一就是2400人组成的军乐团,他们先后演唱了六首歌曲,分别是《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保卫黄河》、《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强军战歌》和《人民军队忠于党》[2]。这些歌曲或曾与抗战老兵们共同浴血杀敌,或饱含着先辈们的家国之愿,铿锵有力雄浑壮烈的歌声,是在激励中华儿女承诺保家卫国、强国圆梦,也是在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不可欺!
  要求音乐的深度,并不是要让音乐里的哲理有多么高深莫测。毕竟是一种听觉艺术,捆绑过多的道理反而失去了音乐的美感和诗意,音乐里的道理,应当点到即止。运用平常事物,寻常话语,讲述普通智慧,引导平凡人生。
  [参 考 文 献]
  [1]半岛晨报.文化部“拉黑”120首网络低俗歌曲[EB/OL].http://ent.sina.com.cn/zz/2015-08-25/doc-ifxhcvrn0561333.shtml,2015-08-25.
  [2]观察者网.阅兵式上解放军2400人军乐团唱了哪些歌?[EB/OL].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9-03/1454838412.html,2015-09-03.
  (责任编辑:章若艺)
其他文献
将可信计算技术应用到虚拟计算系统中,可以在云计算、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简称NFV)等场景下,提供基于硬件的可信保护功能.软件实现的虚拟可信平
<正>~~
期刊
罗布麻作为一种野生高级纤维植物,不仅具有非常可贵的药用价值,还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罗布麻茎皮剥开后皮内附着的纤维是制作织物丝线的原材料,由罗布麻纤维纺制加工的服装
<正> 六十年代末,以活性型维生素D的发现为转机,有关维生素D作为维生素的概念从根本上被推翻了。按其化学结构和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看来,应将其视为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
"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模型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为例,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模型建构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假说-演绎法"与模型建构的方
相关文献表明,马克思具有生产力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从马克思生态哲学维度审视,资源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条件,甚至是"第一源泉";生态平衡是衡量生产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大兴安岭北部塔河辉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重点讨论了塔河堆晶辉长岩体的岩石成因、原始岩浆的源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可信计算是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如何建立高效安全的可信计算机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背景。这里详细介绍和分析可信计算的国际发展历程、相关定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权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国际责任。大量国际人
矩阵博弈是博弈论的基础,是研究热点之一。但随着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环境复杂多变等情况,局中人的策略值或支付值并不一定是精确数值。1965年模糊集理论的提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