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养蚕规模初探

来源 :蚕学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与农业生产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就养蚕生产而言,规模太小,面广分散,无足轻重,蚕农不愿增加投入。科学养蚕技术难以普及,经济效益差。反之,规模太大,投入增加,风险相应增大,如果技术、物资、设备和劳力跟不上,同样体现不出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在经营规模适度,各种投入都能充分发挥出其效能的条件下,才能获得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那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农村普遍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什么是养蚕生产的适度规模呢?这里笔者通过对三台
其他文献
用~3H标记蚯蚓制剂,给五龄家蚕进行添食处理后,通过对熟蚕的绢丝腺、茧层和蛹体中放射性含量的测定,以掌握蚯蚓制剂在家蚕体内绢丝腺中吸收和运转的规律,从而探索其生理机制,
今年春季,合川县以大石区为中心,方圆三个乡两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桑叶受到某农药厂逸出的害虫双严重污染,这一区域内的14多张蚕儿饲喂这种桑叶后,全部发生中毒。杀虫双属有机氮
家蚕春制即时浸酸种为调节收蚁时间进行冷藏.生产中以20天为限,超过20天则孵化率和幼虫体质急剧下降。研究即时浸酸种的冷藏时间,对于夏秋用种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影
一、原蚕种管理法与指定制度的发足 1、蚕种类的统一与原蚕种的管理明治年代,随着生丝输出的不断增加,出现了生丝品质不统一等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蚕种类(蚕品种及蚕种)的
在蚕业极不景气、蚕业界充满期待的时候,作为适应于低成本养蚕的广食性蚕品种第一号“朝雾”育成了。这个品种仅三年时间就选育成功,是以往蚕品种选育从未想象的极短时间,其
多丝量品种781是七十年代初期引进的系列七字号品种之一,经选配和782×734配对,取代了“川蚕三号”成为我省春用当家品种,从1976年起年制种量逐年上升,到1987年累计制种
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普及工作,已经历了十多年。其间,由于人工饲料组成、饲育技术的改善,饲育成绩也比较稳定,其普及率已达40%以上。但是,现在花费在小蚕人工饲料育上的经费,因共
一、“技术模式”试验的目的和要求蚕桑生产承包到户后,集体蚕室拆卖一空,技术骨干队伍也随之自行解体,大多数农户利用民房养蚕,住房兼蚕室,既不科学,也不配套,消毒防病更是
影响单性生殖的因素在完全相同的处理条件下,品种间发生了单性生殖卵率差异显著、但其原因是在于细胞核之间呢?还是作为发生“场所”的细胞质(卵黄),这是很有趣的问题。笔者
1989年秋季,我们曾对桑树10品种:嘉陵4号、嘉陵8号、嘉陵9号、嘉陵新9号、嘉陵10号、嘉陵15号、嘉陵16号、荷叶白、新一之濑、小官桑(对照),进行了秋叶产量调查。初步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