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教学三步让数学课堂活力无限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学习活动。数学教学不仅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提出问题、生成问题的过程,是以问题为统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数学学习犹如侦探探案历程一般,通过现场考察显示疑问、探索疑问、解释悬疑。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三疑”教学三步:显疑、探疑、生疑,“三疑”教学让数学课堂活力无限。现以《简单的周期》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三疑”教学。
  一、情境中显疑
  数学问题源自于生活,来自于现实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亲临现实场景,深入问题情境,剖析情境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数学问题实质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来,让疑问显形。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其目标是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能够利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首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问题情境: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学校门前张灯结彩欢度国庆,一面面红黄相间的彩旗飘扬,一盏盏红的、紫的、绿的彩灯悬挂,一盆盆蓝色、黄色、红色的鲜花争奇斗艳,场景甚是壮观。接着,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这么精美的布置中隐藏着一定的规律,于是,我向让学生发问:都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究竟有什么规律?他们的火眼金睛探视出:图中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而且同一物体每组中排列的顺序都是相同的。在学生初步发现排列规律后,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盆花、彩灯、彩旗各自具体的规律是怎样的?按照如此规律排列下去,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20盏彩灯是何种颜色?第26面彩旗什么颜色?孩子们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一系列数学问题。
  学生透过现象发现了问题,本质问题显现出来,有了疑问,接下去便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究疑问,有效解决问题。
  二、活动中探疑
  疑问是思维的动力,探究疑问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过程,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活动中分析疑问、解释疑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学习的经验。
  在探疑过程中,我施行了“合作探究、集中展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中互动分享学习收获。我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种物体展开研讨,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展开探究。有的小组选择了盆花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小组选取了彩灯进行研究,有的小组对彩旗的规律展开探讨。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各小组成员研讨气氛热烈,各抒己见,有的小组利用了列举的方法,有的小组采用了画图的策略,还有的小组通过列式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集中展示环节,我选择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学习汇报,分别对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其他小组成员还相应做出补充,踊跃展示自己的思考路径,补充汇报与众不同的策略,甚至还与其他小组成员发生争执,认为自己的方法最简便最好。学生集中展示交流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等方法来发现规律、解决问题,他们在充分互动中既感受到策略的多样化,又体验优化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应用中生疑
  问题的解决并非意味着探究的成功和结束,它只是一堂课的中点,而不是终点,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使之成为创新的基石。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应用中利用所学、巩固新知,还要在应用中拓展延伸,激发新的疑问,缔造新的探究起点。
  我在学生活动探疑后组织了简短的回顾反思,对探索规律的过程以及收获、体会进行了交流,接着设计了一些应用练习,在学生练习后引导学生对几组题目分类比较,学生发现一组计算没有余数,另一组有余数,没有余数的排列在最后一个的就是每组中的最后一个,有余数的余数是几就是每组中的第几个。在应用中,我还和学生一起玩“抓老虎”游戏:我和四位学生排一队,我站在第一个,大家一起说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抓他”,从我开始,一人对应一个字,当说完儿歌最后一个字“他”,对应的这个学生就淘汰出局。淘汰一个后就重新换一个人加入队伍后面。玩了几轮后,有学生就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玩不公平!”“哪里有不公平?”我故作无辜,“儿歌一共20个字,5个人一组,20÷5=4,没有余数,最后一个字永远是指向排在队伍的最后一个人,每次加入的人站在队伍最后,肯定会被淘汰。”我很开心孩子们终于在游戏中发现了新的疑问,于是,为了体现公平性,我就让学生重新设计游戏规则,让他们决定游戏从谁开始。看到学生意犹未尽,我说:“同学们,请你们课后继续玩这个游戏,将游戏人数改为6人或者7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来玩,玩的过程中找找有何规律?”
  这个游戏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新的疑问,为他们课后活动提供了新的主题,指引着他们的后续研究。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创新的动力源泉,疑问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我们在教学中以“疑问”为线索,践行“三疑”三步,引导学生质疑、探疑、生疑,让学生在无限的“疑问”中进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改变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满堂灌”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今年年初,我市在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这个计划的提出,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及实施后产生的效果,每个环节我都有着较深的体会,以下是我对此的总结。  一、“学讲方式”的含义  “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
期刊
上海市金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基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的发展创设最佳的学习平台,开展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既有分层递进教学模式的尝试,又有“学习单”导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还有按学生需求进行的跨年级跨班级教育组织形式创新,特别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导学视频”的制作与应用打造智慧课堂,已经成为上海市教育界的一道亮丽风景,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吸引了众多业内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期刊
网络协作学习模式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相关技术建立一种协作学习的环境,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相互交流合作,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获得最大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模式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指导自学、网上探索——建立小组、协作交流——指导点评、展示成果——巩固练习、相互评价——拓展延伸。其基本结构如下所示:  
期刊
从现今的人教版数学的教学内容安排体系我们也能看出,从二年级开始,估算的内容就已经出现了多次,这部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加减法的估算”上面。从表面上看,估算内容没什么难度,但是深究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还是不善于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本人在二年级的估算实际教学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后来我及时进行了思考和再实践,对如何有效进行估算教学做
期刊
编者寄语:遥想我们的古人,他们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理想,曾经激励了无数代人为了那看似空幻实则高尚的目标而终身努力。今天,时代在变,人心也在变。我们应该直面这样一个事实:因为没有崇高的目标的引领,我们的不少学生变得目光短浅,变得不思进取,变得意志薄弱。而从人生的使命、生命的价值、自我的完善、理想的实现等各个方面进
期刊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一般状况下不适宜“讲”。这个“讲”,特指脱本串讲,一般状况,则指现代文。现代文不适宜脱本串讲。  一、“无奈”的选择  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对手,实际上是语文作者。这些名家大师、新秀俊才们,一个个都是能将简单说得复杂,复杂说得简单的高手;其作品,一篇篇均为蓄谋已久、苦心经营的文本。能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者,更是一些传统而经典、时尚而优美、个性而稳妥、新锐而无懈的杰作。一般中学语文教师
期刊
“先学后教,当堂检测”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自学指导—展示成果—点拨提升—当堂检测六个环节,下面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介绍各环节的操作要领。  一、情境创设  1.过程  教师问:假如有同学到饭店点菜,服务员问:“你要什么主食啊?” 同学们会点什么?学生回答:米饭、馒头、面条……  教师:大家都选择主食以面食为主,(出示食物金字塔图片)面食在我们的
期刊
在教育转型期的中国,当均衡发展深入人心,当公平教育大行其道,人们的思维视角越来越多地关注智障儿童。应该营造怎样的氛围、创设怎样的环境、搭建怎样的平台,让那些折翼天使享受教育的阳光,拥有灿烂的人生?上海市金山区康复幼儿园二十年孜孜以求,其可贵探索给全国特教界同仁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一、嬗变中传承,探索中提高  金山区康复幼儿园是金山朱泾健康幼儿园的园中园,是一所招收3~7岁智商界于45~70中轻度
期刊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因为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类: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以及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一、适时的英文评价,体现差异  1.指令、倡议;即Warning and Prohibition , O
期刊
在呼唤教育公平的当下,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直面量大面广的薄弱高中问题。尽管教育行政一直在努力推进普、职平衡,但由于众多原因,目前人们对普通高中的选择仍远大于职业高中,这种社会需求使得一大批薄弱高中艰难地生存着。如何走出学校发展的低落洼地,成为这类学校苦苦追寻的梦想。其实,不同处境的学校,只是站在不同的“跑道”上,同样都有取胜的可能。  一、解铃还须系铃人:脱困仍赖政府出手  目前在一些地区,经政策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