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尽津鼓①喧,
  风生浦帆乱。
  山回不见君,
  夕阳在沙岸。
  【注释】
  ①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思考练习】
  1.前兩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
其他文献
语言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一篇考场作文能否吸引阅卷老师,与语言是否生动有着直接的关联。语言生动的文章,灵气四溢,充满诗情,读起来如饮佳茗,令人回味久远。相反,语言刻板的作文,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以至于在考场上得不了高分。  那么,同学们在写考场作文时,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生动有味呢?  一、语言生动来自于词语的精心锤炼。在行文过程中,无论是描写景色,还是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发表议论,都离不开词语
期刊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三十年前的今天,咱们曾在此并肩作战。岁月如梭,遥想当年,有关那场战役的人和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记得那是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咱们班很多人早早就来到了教室,可老班还是一如既往地来得比我们早。他见到我们每个人,总是笑。看到他笑,我们也笑了。不一会儿,大家到齐了,他说:“你们再看看讲义,我再看看你们。”  随着一声铃响,意料中的战斗如期而至。我记得咱们交战的第一个对手叫
期刊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思考练习】  1.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颈联描写了一幅 、 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2.賞析“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  3.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期刊
写作指津  最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命题作文是极其重要、合理的命题形式,在今后的中考中仍将备受青睐。2017年128道中考作文题(含两选一作文题)的统计很有说服力:命题作文的比重高达84%,仍处高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的比重只有16%。特别是“选题”类中命题作文的比重也高达79%,这说明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选题类这块“传统领地”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其中江苏省等13个省、市全都是命
期刊
1.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水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上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  2.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陈太丘与友期行》  【通假字】  “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一词多义】  1.回头看 看 拜
期刊
主要内容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主要人物形象  宋 江(及时雨) 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具有战略眼光;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鲁智深(花和
期刊
①手机有辐射、电脑有辐射、微波炉有辐射、太阳光也有辐射……现代人早已身在“辐”中,可是很多人却对“辐射”两字谈虎色变。  ②依据能量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大小,可以笼统地把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③所谓“电离”,一般而言,是指电子被高能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正电。拥有足够高能量的辐射可以把原子电离,人们因而称之为“电离辐射”。比如,让人谈虎色变的核辐射就是一种高强度的电离辐射。  
期刊
我总是看到小区的垃圾房边,有个苍老瘦小的身影,在垃圾房里捡拾报纸、纸板。她总在傍晚或是清晨出现,因为这个时候小区里的人相对会少些。  一个傍晚,路过垃圾房,有个尖锐的声音传来,一位富態的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在不停地指责那位瘦小的老太太。我听了个大概,老太太把中年妇女临时放在楼道里的几个纸箱,当成垃圾拿走了,而且拆解了。这是几个奢侈品包装箱,中年妇女说她还有其他用途。  老太太自然错了。但我心里百味
期刊
既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当然是不怕冷的了。没想到云南二月的一场尾寒,真个把好生生上万亩云南松冻得直打战,枝枯叶败后冻死了。  云南人怕冷,难道云南松也怕冷吗?  松树怕冷,自是奇闻。人说云南的松树被云南的好天气宠坏了,这却是天大的冤枉。  俗话说“好汉就怕病来磨”。松树——这树中的伟丈夫正是被一种叫做致冰细菌的恶魔折磨着呢。你也许不知道,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的细菌家族中,有两个怕羞的小兄弟:一个叫丁
期刊
一个小男孩,坐在书柜中间的小平台上,低着头,非常专注地看着书,两只脚随意地吊在书柜平台下面……  这是这张照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我拍摄过的众多照片中的一张,可却不是普通的一张。  说实话,从小学二年级跟爸爸学摄影那一刻起,我就有一个愿望:做一名出色的摄影师。可是,拍了那么多的照片,感觉也没有什么长进。知道我的这种想法后,爸爸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功到自然成。”  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