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谈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u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班级管理,就想起刚当班主任那会,就是跟学生打仗,他们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拍下去这个,又浮起来那个,很多时候是顾此失彼,筋疲力尽。曾记得有一次讲座说,老师不是将军,却有着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于是每次接一个新班,我就观察,就琢磨,怎样让我在繁杂的班级管理中能一呼百应,班级管理井井有条,自己也落个轻松自在。我发现,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管理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班级凝聚力,路在何方。
其他文献
作文能体现学生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最高水平,写作要从培养兴趣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阅读、写文字说明、发表作品、师生同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写
语言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四项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然而,在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输入、轻输出,即重听读、轻说写
<正> 刘鹗,是中国晚清社会里的一个悲剧性人物。胡适在1925年为刘鹗著名的谴责小说《老残游记》所作的序言中,曾总结刘鹗一生有四件大事:“一是河工,二是甲骨文字的承认,三是请开山西的矿(即英商福公司欲开办的煤矿——作者注),四是贱买太仓的米来赈济北京难民。为了后面的两件事,他得了许多诽谤。”建国以来,关于刘鹗是何等样人的讨论虽然国内外学术界已发表很多看法,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看法。1988年1月24日,《文汇报》在“争鸣录”栏目里转载了《文学报》报道的去年在江苏淮安举办的全国首届《老残游记》学
<正>所谓唯理化倾向,是指中国近代诗坛上的那种崇尚理性、理胜于情,乃至排斥感情因素的创作倾向。实际上,从广义上说,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上是理性主义的,它统属于儒家文化这一大范畴;具体到古典诗歌这一领域,它又历来以抒情言志为宗旨,而这一宗旨大多依然界定在儒家思想以内,即使诗人们偶有逸出,也往往是以释道思想作为补充。到了鸦片战争前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龚自珍全集·尊隐》),社会的
<正> 近几年来,经济效益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应当如何理解、评价经济效益问题,也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因为这不仅仅是个经济评价问题,而且还涉及到道德评价问题。 一、为什么要重视道德效益 所谓道德效益,就是指社会主义劳动集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道德后果。为什么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道德效益呢?这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的本质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所谓经济效益,就是要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或捉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作为一般的经济效益,是
<正> 封建社会中的科场考试案,自推行科举制度以来,就屡见不鲜,并往往伴诸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产生始料不及的影响。唐穆宗长庆元年科试案,即是其中的一次。 这场科试案的真相如何?元稹的态度怎样?元稹为什么持此种态度?这场科试案对元稹有何影响?这是本文准备阐述的问题。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模式,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多元化结构。笔者试从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原理出发,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多元化结构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以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个新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一定要遵照新课程标准,以三维目标为依托,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精心设计好
<正>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问题、自由问题、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原子论问题、宗教问题等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述。本文拟就他关于哲学和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论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马克思关注这一问题的原因 大家知道,十八世纪末的德国还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封建割据的国家,直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已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但是,这一时期,普鲁士反动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反动法令,重新实行书报检查制度,禁止政治结社和集
教育是一种陪伴,班主任陪伴着学生一起成长。大家一起生活在书香校园,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共同面对每次考试。对于学生,有时陪伴比说教更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它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