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第二课堂实践和研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12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宝川(1978.08-),男,汉族,重庆南川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現就职于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摘 要: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尤其是外语学习者,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为新一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开辟了新天地,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一手的学习资源,突破传统,创新学习。笔者和学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络,以寒假的英语之星作文大赛和暑假的翻译比赛为契机,编创了《Eden》这一杂志。《Eden》杂志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源,提供了实战、锻炼、应用的舞台,对传统发起挑战,激发每个学生的创新性、自主性、趣味性。
  关键词:互联网;Eden;学习
  中图分类号:H51 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118-01
  一、任务发起
  夏纪梅认为任务教学法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获取和技能提升都有很大帮助,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其它如学习、生活、竞争和工作技能等。使学生从教学的学习者转化为学习的参与者。[1]我们处在一个到处都是“E”的世界,根据任务教学法我们创造了E-learning。接着,有了E+garden,于是我们创造了E-garden网络花园这一领域。学院提出要让师生进行“碎片式”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提高自己,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课余闲散时间进行学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学院领导的关心下,作为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笔者就按照学院和学校的宏观方针,创造性的提出并实施了在寒假和暑假开展“英语之星”的写作翻译比赛,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Eden》这样一份全英文的学生内刊,在全校各班级部分进行分发,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和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面临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利用新技术进行英语学习,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媒体和网络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提供了一个建构知识和探索学习的平台。[2]《Eden》自创刊以来,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其一,对网络技术应用不够,对如何打造一个真正的《Eden》的认识不够,所推广的渠道不多,现在我们仅是利用了微信这一公众号平台,加上QQ群,并且也主要是利用寒暑假写作比赛这一项目,所涉及项目的种类不够多,不够新颖,需要探究新方法,大力开拓如开通自己的微博,创建自己网址来扩大影响。
  第二,学生参与不多,积极性不够。《Eden》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其主要的参与者仍是我们的学生,所有内容的呈现需要学生的亲自参与。我们发现多数文章是出自那么几个成绩好的同学。每次期刊的印发,虽都按时发放到每个班级,但数量有限,很难在学生之间传阅。再者,对学生读阅后的反应并未做太多了解,并未做一些网络调查或问卷调查。同学们不关注,自然无法积极参与。
  第三,教师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高校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尤其是有着多年教学的老师,仍采用说教式传统上课方式,不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教法单一,不积极鼓励学生拓宽眼界,走向世界,阻碍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环境的局限。无论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还是校园这样一个小环境,都不能有效的培养新型的复合型、外向型的外语人才。社会中,我们缺少大胆创新,真正的原创,仍是现有模式观念的重复继续。学校中,教学模式仍是以老师为中心,放手给学生的东西太少,也更加不重视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大小环境中,学生不能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不能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学习目标。学生思维受到局限,学习就会受到局限,自然所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受到局限。
  以上都是列举的一些大问题,是问题的同时也是挑战,如果得到解决,必将带来不一样的改变,方法上做到创新,学生参与力度提高,教师教育理念有所改变,从环境中汲取有益之处,《Eden》将成为学习者的一块乐园,也必将成为一块孕育万物的肥沃之园。
  三、版块构成
  《Eden》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学生之手,在给定范围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写出自己的文章。
  目前,Eden杂志包括法律,音乐,体育,饮食,求职面试,海外学习以及工作等板块,全是跟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其中“我在海外”通过以往到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的同学,叙述自己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在配上一些国外工作学习的图片,图文并茂,呈现出国外学习工作的场景。这给许多在校学生,特别是有意向出国的同学,提前了解到各种消息,使他们能全面客观的看待出国这一重大事情。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快捷这一优点,结合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在Eden校刊上达到学以致用。当然,我们的读者也是受益匪浅。他们能领会到不同作者的感受、经历,课余生活得以丰富,生活乐趣得以增添。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本来自我们身边同学和老师共同创办的杂志,更能吸引同学的关注,也更具代表性。
  四、实践总结
  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重视提升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会采取“题海战术”或者“以量取胜”的方式。然而由于很多学生在面对长篇大论的英语习题或者阅读文章时,会产生下意识的躲避心理和恐惧心理,不利于带动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以上种种好处,正是Eden这个平台,让我们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生体会,学生能在Eden平台上书写自己的故事。尽管Eden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板块不够细,排版不够新颖等等,但是Eden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乐趣,让我们体会不同的人生经历,而且我们可以在分享音乐、体育娱乐的同时,轻松学习,了解不同国家文化,饮食方面的知识。它把我们的学习娱乐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成为涉外学子共同进步的平台。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校级课题]:本文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骨干教师课题《网络新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相关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北京:中国大学教学,2001,(6):32-34
  [2]沈春蕾.影响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素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02-104.
  [3]张永,陈茜,蒋维.新媒体技术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备,2015,19:147-148.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企业竞争力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企业家成长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同世界跨国公司比,我国企业家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不论是经验上还是素质上;不论是品牌上还是实力上都存在着差距。中国最为稀缺的是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家最为稀缺的是企业家品牌。    企业家要善于打造知识型品牌    当今中国已开始进入学习型社会、应用技术社会和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知识型企业家,这是时代的必
在《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改中的新课题。本文从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知识构建中的"新"、生态课堂建设中的"创新"、重视"新媒体"在教
2004年6月5日,落日余辉下的香港维多利亚港,一艘游船缓缓驶来。甲板上,一群操着北京话的年轻人正在有说有笑地观赏美景。他们是北京和平门邮局的员工,正在进行着一次令同行们羡慕的愉快旅行。    生产快乐的人们    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沃森曾说,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激励员工的力量和才智。成立于1983年的和平门邮局,近年来连续完成各项经济指标,2003年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他们的秘诀何在?  
歌唱祖国,歌唱爱情,以民族通络摇滚为主要演唱形式的炎黄圆梦乐队,长期征集适合自己演唱的原创歌词,歌曲,欢迎广大词曲作者积极投稿。
品牌——作为无形资产,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品牌延伸正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厂商间的同类产品在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化变得越来越困难,国际企业界面临新品牌挑战的风险和成本急剧增加。作为企业一种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的经营战略,品牌延伸被得到广泛应用。营销管理学理论鼻祖——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采用品牌延伸策略(brand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合理最佳方法。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54例,女114例,年龄60一83岁,其中60—69岁62例,70—79岁70例,80岁以上29例
独立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高校英语专业的日常教学,以《英语国家概况》课为例来阐述师生互
新课标是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纲领性文件,也是国家对目前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的全新要求与安排的集中体现。伴随着课程改革而形成的全新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成为目前高校发展教育
质量文化是组织文化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具体化与细化.有些学者将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次.在此,笔者亦借用这一划分形式进行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当下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之间的矛盾以及由需求所引起的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的革新。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基于人性化的理念,通过举例论证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提倡设计中的人性化关怀,并融入课堂教学,揭示了设计不仅只是为了实现其使用的功能,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体现了物质的精神性因素,使之服务于人类的发展需要,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