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防范策略探析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dy_go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者因文化不同未能准确及时地理解对方话语的隐含意义而导致的误解、不和或冲突等,是不同文化冲击的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言语和交际语用失误两方面。其成因为:跨文化知识偏少、语言石化现象的影响和汉语文化负迁移作用。通过加强跨文化知识的有效输入、创设优质语言环境、运用比较教学法等策略,丰富学生的跨文化知识、破解语言石化现象、促进汉语言文化正迁移作用,以降低语用失误出现的频率,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使跨文化交际有效地进行。
  【关键词】语用失误 语用能力 防范策略
  科研课题:此研究为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2012年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2P18。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各国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因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模式、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的差异,交际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汉语文化的规约和语言知识带入交际行为;或因对语用前提了解不够,对语用礼貌原则缺乏认识,文化交际过程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语言或在理解上产生了偏误,引发了语用失误,从而导致交际的中断。
  语用失误长期以来为学术界和社会所重视。学生英语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严重的现象目前还普遍存在,依然困扰着语言学习者和语言教师。鉴于此,研究分析语用失误的成因,提出防止和减少语用失误发生的有效措施,旨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英语教师面临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语用失误
  表达方式不合目的语习惯,或听话人不能正确地破译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这类语用、文化错误是语用失误[1]。常见的语用失误现象有:
  语用言语失误。是因忽略英语语言使用的语境或违反语言习惯,错误地将汉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不适当地迁移到英语中来,在使用英语时习惯性地把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同起来所造成的语用失误[2]。例如,在餐厅当服务生问及点那道菜时,有些学生会将汉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用在英语上,“Anything is ok” 脱口而出,使外国朋友不知所措。
  社交语用失误。是在交际过程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英语文化背景和社交准则差异,或因没有弄清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内涵,语言表达欠妥引起的语用失误[2]。它与交际双方的文化身份、会话双方的语域、人际关系远近和话题等因素有关。如,交际者在问候称呼及表达谦虚和恭维语时,应尊重对方的表达习惯,顺应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以使语言使用合理得体。交际中对涉及到年龄、婚姻、体重、家庭、收入等个人隐私问题,应尽量避而不谈。但有些学生与外教交谈时,直截了当地问: How much can you earn a month? Are you married? 令外教感到尴尬或不快。
  语用失误的成因
  1.跨文化知识偏少
  英语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单词正确的发音、含义及英语语言的结构规律等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使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成功地与英美国家的朋友交流,实现跨文化交际。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存在很多的弊端。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注重语言形式,忽视交际功能;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忽视得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输入不足,相关语用原则讲授不够,这样,因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隔阂,交际中的各种失误、矛盾和冲突随之显现。学生即使熟练掌握词汇句型,在交际中也难以恰当地使用这些语言知识,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交际是双向的,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应尊重彼此的文化习俗,尽量使语言得体礼貌。在进行话语编码时,应充分考虑对方在话语解码时所涉及的文化因素,防止因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不同引起的理解偏差而出现的各种语用失误,以实现交际的顺畅和成功。为使有着英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交际的顺利进行,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使用语言传递信息时,根据所处的语言环境和对方的文化背景,加以理解对方的话语,作出合理恰当的回应。
  2.语言石化现象的影响
  “语言石化”或“语言僵化”是英语学习中的常见现象。当英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处于一种没有明显进步、停滞不前的状态;英语永远是无法像汉语那样表达流畅、运用自如;甚至有的学习者到达高级学习阶段时,英语整体水平与能力感觉不如从前,进入了语言学习的“高原期”[3]。语言石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当语料的输入在质量和数量上无法保证时,英语学习者就会在汉语系统中寻求语料补偿。由于汉英属于不同语系,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汉语中一些错误的语言表达形式会进入学习者的英语语言系统,长期难以消除,影响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出现语言石化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英语学习者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巨大障碍,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3.汉语文化负迁移作用
  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尤其是汉语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会产生长期的影响。在英语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汉语对学习者英语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进行跨文化交际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产生干扰,出现迁移现象。汉语的使用习惯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英语学习,是正迁移现象;反之,如果对学习者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是负迁移现象[4]。语用失误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汉语的错误迁移。由于汉语是自幼习得成年内化的,其语用规则和文化因素会左右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当不能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时,人们便错误地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套用到英语的使用当中;或者只是机械地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习俗用于引导自己的行为,与另一方进行跨文化交际。套用汉语的结果,势必会影响人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这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是英语语用失误的主要成因,阻碍了英语语言学习的顺利进行和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正确掌握。汉语文化负迁移作用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运用的一大障碍,是造成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要原因。   语用失误的防范策略
  1.加强跨文化知识的有效输入
  教师应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知识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寓文化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把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等融入到课堂词汇和句法的讲授中,使学生在丰富词汇和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律的同时,进一步获取英美国家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宗教信仰、礼貌用语等社会文化知识;也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让学生系统地接受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由于缺乏跨文化知识,在交际中出现不恰当的言行。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期刊和英美文学作品,收听BBC、VOA 等英文广播,观看英文电影等方式开拓视野,广泛接触西方文化语料,加强英语文化语境的熏陶,以获取和掌握更多的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提升语用能力,防止因说话不合时宜或方式不妥,表达方式不合习惯等因素阻碍了交际的延续、中断或畸形。
  2.创设优质语言环境,破解语言石化现象
  借助网络资源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缩短课堂教学与真实语境的距离,使语言输入材料更加生动鲜活,多姿多彩,贴近真实语境。通过创设优质语言环境,增加优质的语言的输入,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不断积累并尝试使用这些真实的语言,使中介语不被石化向目的语进一步靠近。当大量准确纯正的语言输入后,学生才会有地道流利、规范妥当的言语输出,减少并克服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降低语用失误出现的几率,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不断总结学生石化现象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灌输有效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运用高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同时,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注意纠错的方式和场合,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率,破解语言石化现象。
  3.采用比较教学法,促进汉语文化的正迁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汉英语言文化的异同,找出其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英语语言与文化,更准确地分析汉英文化交叉后的种种误解与冲突,降低汉语负迁移作用干扰。教师平时注意多收集一些汉语言文化对英语语用能力产生负迁移的范例与素材,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对典型性案例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中表达习惯和文化上的差异,从不同视角审视英汉语言文化差异,意识到有些英汉词汇尽管在意义和句法上有相同之处,但其语用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让学生明白造成负迁移的原因,多留意这些差异,摆脱汉语文化的影响,避免用中国的社会风俗、文化背景及价值取向去理解和运用英语的现象,形成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克服套用汉语表达英语的不良习惯,最大程度地降低汉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扫除跨文化交际中汉语文化负迁移这一障碍,提升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保证交流过程的顺利进行。
  结语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不同文化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彼此理解是世界和谐发展的催化剂。语用与语言、文化及交流密切相关。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学生语用能力、防范和避免语用失误的发生,以确保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Thomas,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91-112.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74-89.
  [3]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5):34-36.
  [4]寮菲.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外语进行与研究,1998,(2):21-23.
  作者单位:吉少丽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
  李 洁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 要】莫言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成就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但使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比齐,而且使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辉映,从而全面调整了中国文学内部的关系。不仅如此,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还使得中国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内部发生了奇特的化学反应,空前扩张和释放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大能量。这些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在高校的教学存在方式。所有与高校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要以新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流道及扩散层对均匀化氧的分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增大流道深度有利于氧在扩散层表面的均匀化分布,扩散层和扩散亚层对氧浓度的均匀
采集了一组放大倍数不同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扩散层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对5种数字图像分形维数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佳的研究扩散层材料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试验
【摘 要】在我国体育发展过程中,学校的体育资源对外开放,供全社会使用是一项普遍现象。近年来随着陕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陕西民办本科高校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体育资源也面临着社会共享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陕西民办高校体育实现社会共享的基本途径,提出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并探讨了学校俱乐部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 社会共享 模式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