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下腰椎神经根与椎板骨窗之间CT容积再现技术成像特点与意义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正常成人下腰椎神经根与对应椎板骨窗之间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成像的影像学特点,为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技术的安全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从2011年9月~11月在我院体检人群中选取60例正常成人的下腰椎CT片,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9岁,平均40岁.将64排螺旋CT平扫下腰椎的三维重建数据传至工作站,在多平面重建技术下获得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成像,确定神经根起始点位置,在前后位上以神经根起始点为参照,与对应椎板骨窗之间进行VRT成像,测量以下参数:椎板骨窗的上下径及左右径,神经根起始点与相应椎板骨窗的椎板上缘及上下关节突内侧缘(椎板骨窗的外侧缘)垂直距离,神经根起始点与相应椎弓根上缘垂直距离,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根囊角),以及神经根起始点至相应椎弓根下缘的直线距离和垂直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均获得了下腰椎神经根起始点与椎板骨窗对应的清晰图像.根据神经根起始点与椎板骨窗位置对应关系分为四型:即上缘内型、上缘外型、下缘内型和下缘外型.各相邻节段神经根测量参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椎板窗的上下及左右径均逐渐增大,L4~S1的神经根起始点至椎板上缘的距离逐渐增大,与上下关节突内侧缘的距离逐渐增大,根囊角逐渐减小,神经根在椎管内的直线投影距离逐渐增长,神经根起始点至椎弓根上、下缘的距离逐渐增长.结论:VRT技术可快速、直观显示下腰椎神经根与对应椎板骨窗之间的空间关系,能为完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复发性流产(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 )是指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有学者建议,将连续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作为复发性流产的诊断。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1%~2%。 RSA的病因复杂,主要有染色体异常、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血栓前状态和免疫紊乱等[1],其中40%~60%患者病因不明,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 Unex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