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清净,一念自在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e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发于明清,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其形象千变万化,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给人以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精神享受,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以紫砂壶“古莲子”为例,针对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进行一次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   紫砂壶;古莲子;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有别于一般的工艺品,除了美观的视觉效果,更有实用沏茶性能以及鲜明的人文色彩。紫砂壶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体现着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审美。紫砂壶为茶而生,被称为“茶具之王”,它与中国的文人情结不断融合,渗透着生活的哲理和精神的感悟,让人们在玩壶品茗的过程中品味到更深的思想内涵。
   紫砂壶外形质朴端庄、清新典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色美的代表。从北宋发展至今,在无数紫砂艺人的智慧传承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紫砂壶形成以筋纹器、花器和光器三大类型为主的造型艺术体系,精彩纷呈,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其中,紫砂光器简约大方,由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注重线条的变化和运用,体现了紫砂壶的古雅质朴。其造型看似简单,实则最见功底,摒弃繁杂的装饰和艳丽的色彩,整壶的比例结构、线条运用都要经受观者的审视。紫砂壶“古莲子”是典型的光器,通身由曲线勾勒而成,遵循光素圆器“圆、稳、匀、正”的造型特点,线条流畅简练、委婉柔美,有一气呵成的优雅与舒展之感,带给人安宁恬静的感觉。此壶身筒饱满稳重,颇具张力,底部无足,稳定地立于平面,庄重大方、重心沉稳;肩部平缓过渡,自然圆润,短颈产生竖向的拉力,给人以挺拔优雅之感;三弯流蓄势而出,转折有度、稳健挺拔,自然产生向前的伸展之力,与上扬的圈把前呼后应,提升整壶气势;壶口与壶底上下呼应、大小对称,形成统一的和谐感;盖面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与身筒浑然天成;扁珠钮从盖面自然盈起,亭亭玉立,是整壶的点睛之笔。此壶在视觉上呈现出珠圆玉润的美感,丰满沉稳的壶身、玲珑饱满的壶钮,宛若人间珠玉,释放出一种素面朝天的美。在泥料上,此壶选用原矿紫泥制成,紫泥淡雅的色泽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展现出一种难得的大气之美,与造型相得益彰,整壶骨肉亭匀、敦庞周正,散发着柔和高雅的气质,秉承了光器的天性,大美自在不言而喻,隽永耐看。
   每一把壶在体现视觉美感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延伸出独特的意境,产生由内而外的情感之美,这份美感往往因不同赏壶人而折射出不同的意蕴,以及超越器皿本身的文化魅力。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此壶以自然界中的“莲子”为创作题材,通过紫砂的艺术语言呈现出莲子清雅高洁的意蕴,体现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文化精髓。从古至今,人们对莲子就有着深厚的感情,自紫砂壶诞生以来,以莲子为题材的造型数不胜数。莲子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有独特的药理特性及食补作用。莲子为莲的果实,我国多处种植莲花,莲花生长在水中,在众多植物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为人喜爱,具有丰富的寓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出莲花纯洁的品性;佛教中有“步步生莲”之说,莲花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莲子生于莲蓬,长于荷花,自然也有纯洁无瑕的寓意。南朝的《西洲曲》中写道:“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描写了一名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莲子”谐音“怜子”,意为爱你。南宋时期,朱熹的母亲曾这样教育儿子:“莲子,心是苦的,抽掉莲心,它却甘美无比”,因此,“莲子”也有慈母怜子的心,是母爱的象征。此外,莲子谐音“连子”,莲蓬包含了多个莲子,古人寓意为“多子多孙,子孙满堂”,古时婚礼习俗在新床上撒上花生、莲子、枣子,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整壺俏丽似闺阁女子,端庄优雅、自然和谐,平静中孕育着动感,散发着清雅之美,让人仿若身临其境,置身于一片莲池,感受着莲的清净与优雅,内心也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
   紫砂壶“古莲子”可谓是光素器中的精品,将光素器的造型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珠圆玉润的视觉美感和清净平和的精神享受,品茗之趣不言而喻。一把看似简单的紫砂壶,凝聚了无数艺人的创作智慧,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着时代的审美和精神,经历了泥的捶打、火的淬炼,最终定型成品,可谓千锤百炼。
  参 考 文 献
  [1]张夫也.清韵提梁[J].雕塑,2017(B06):24.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千变万化,其造型精彩纷呈,给人美好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紫砂壶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传达出美好的生活观念和精神文化,无形中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  关键词 紫砂壶;永结同心;寄情于物   宜兴紫砂壶享誉世界,从北宋发展至今,在无数匠人的传承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集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身,又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寓意,既能出现在寻常百姓
期刊
摘 要 中国是爱好喝茶的国家,紫砂壶浸润着深厚的茶文化,与其相交相融,糅合了释、儒、道等多种流派的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形成独具一格的紫砂文化。本文以紫砂作品“独处茶具”为例,浅谈其人文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独处茶具;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由独特的紫砂材质制成,紫砂泥产于宜兴陶瓷产区的“甲泥”矿内,富含石英、高岭土、云母等矿物元素,紫砂胎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其透气不透水,具有优秀的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器的造型可以分成三类,即几何形体、自然形体与筋纹形体。自然形体是最接近自然生态的一种壶器,其素材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因此在创作时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需对自然素材进行取舍和提炼,抓住主要特征和本质进行典型化处理。松桩是紫砂传统壶艺中的经典题材之一,这种壶型仿照自然界中的松桩成器,是十分典型的自然形体仿生壶,“青松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通过“青松”艺术形象的塑造,表达了独特
期刊
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生活这块土壤,也离不开民俗民风的滋养。传统文化影响了艺术创作的主题和格局,艺术作品也成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这其中,紫砂壶就是佼佼者之一。紫砂壶源于民间工匠的手口相承,其发展史也是一部民间文化史,紫砂壶原先只是用来泡茶的粗陶器皿,自明清起,随着历代文人名士的重视并参与,其文化含量不断提升,时至今日已成为集实用、艺术和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手工艺作品。紫砂壶得益于泥料超强
期刊
摘 要 紫砂陶刻集金、石、书、画于一体,与古色古香的紫砂材质相契合,使作品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既体现了中国书画的艺术之美和精神之美,又提升了紫砂作品的文化内蕴和精神层次。本文以紫砂作品“山间隐仕帽筒”为例,浅谈其陶刻装饰和文化意境,从中感受古代文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精神追求。  关键词 紫砂陶刻;山间隐仕帽筒;淡泊明志   “人间珍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以其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紫砂壶艺术的蓬勃发展同样需要从自然万物中吸取艺术灵感以丰富自己的创造。这件“劲松报春”以紫砂壶基本造型为依托,选取了在中国有着丰富文化含义的“劲松”作为其装饰和主旨,其硬朗强悍的造型特征和审美意蕴由此凸显。除此之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寓于其中,从而使这件紫砂壶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杰出艺术品。  关键词 紫砂壶;劲松;造型特点;文化内涵;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承,始终秉承“物尽其用”的造型思想,既不失实用性,又不断提升其审美价值,雅俗共赏,深受人们喜爱。紫砂作品“南瓜壶”是典型的花器,通过造型与装饰的相辅相成,表现出浓烈的自然意趣,极具艺术个性。  关键词 紫砂壶;南瓜;田园意趣;返璞归真;艺术魅力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色泽淳朴,表现形式丰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始终秉承“物尽其用”的造型思想,既不失实用性,
期刊
摘 要 紫砂技艺,承载历史,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是中国工匠精艺尚美、追真求质精神的典型写照,是中国人文化品味的内在折射和人文精神的物化。本文以紫砂壶“饮和”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饮和;和文化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瑰宝,从北宋发展至今,它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血脉相融,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与时俱进,将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品,从北宋发展至今,在一路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融合传统艺术和现代审美于一体,形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价值。本文以紫砂壶“四方汉宝”为例,浅谈其陶刻艺术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汉方四宝;陶刻   宜兴紫砂壶被誉为“世界茶具之首”,其造型多变、泥色古雅,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紫砂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造型装饰艺术体系,2008年,紫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制作历史悠久,从单纯的实用茶器逐步发展成兼具实用与欣赏功能的紫砂艺术品,是历代紫砂艺人不断传承与创新、心血与智慧辛勤付出的结果。紫砂壶与人们的饮茶习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赋予了紫砂独特的文化性,紫砂也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紫砂艺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并把对生活的诉求及美好愿望自觉地融入紫砂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情感中,吉祥寓意始终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常被用于紫砂创作素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