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开展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630767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理念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作为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应在小学教育中贯穿于教学始终,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农村地区因教学条件有限而未能将感恩教育融入教学中,因此需要采取以活动为载体的措施实现感恩教育良好开展及高质量教育的过程。
  关键词:感恩教育;农村小学;教学活动
  感恩教育是我国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元素,由于农村小学受当地经济条件及人口素质影响导致感恩教育未在农村小学生中充分发挥出作用,不利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及影响小学生未来发展。因此,农村小学生应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各种活动并将感恩教育融入活動中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农村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感恩教育未得到有效实施,主要原因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与人口素质密切相关。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一直落后于城市经济且农村教育条件虽然与以往相比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仍然未得到有效提升,经常表现出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未过多注重,认为孩子上学与否对孩子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自身未经过高质量的教育同样赚取收入养活自己,还有较多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且自小缺乏关爱而不能理解感恩的含义。因此,需要农村小学针对感恩教育创建有效的措施加强感恩教育力度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感恩并增强感恩意识的目的。由于农村小学生教学条件有限不能与城镇学校实施的教育过程达到一致性,需要学校根据农村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感恩教育过程。通过采取创建活动并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感恩教育能力及利用活动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创立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能够让农村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并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教师交流,教师能够从学生表述的内容中挖掘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实施感恩教育达到教育效果。另外,教师在实施感恩教育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应用能够感受到感恩之心带给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心胸更加广阔,能够在未来发展中避免因为一些不愉快的小事而发生极端的行为,帮助农村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影响我国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的不利因素
  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存在问题最多的环节且是我国教育重点培养的区域,由于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多严重影响感恩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主要表现在:首先,家长因素对感恩教育的影响。较多家长因自身缺乏教育而严重缺乏教育理念及道德修养,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不只是在学校中进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力度占比较高,学校虽然开展了感恩教育却因家长的不配合及通过自身不良行为影响学生,导致学生对感恩的理解产生错误思想。其次,社会因素对感恩教育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感恩意识逐渐淡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大多表现出功利化,社会存在的感恩意识淡薄对农村小学生的影响力度也较强。最后,老人因素。较多农村小学生的父母进入城镇务工并将小学生安置给老人照顾,由于老人的教育方式更落后于学生的父母且还存在溺爱的现象,导致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严重缺乏。另外,还有个别因素影响着农村小学感恩教育效果,需要引入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小学生具备感恩美德。
  三、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感恩教育的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每日不断重复经历的教育过程,如果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每堂教学中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通过教育过程不断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活动并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活动始终,能够让参与活动的学生受到活动主题的影响而正确理解感恩及具备感恩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感恩教育活动可从本节课的教材中挖掘出存在的感恩教育内容或者根据教材内容编制感恩教育内容并引入实际教学中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在传授数学均分的知识时会存在较多的数学问题不能达到均分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不能均分的数学问题引入感恩教育内容,比如提问学生“在家中如果有四个苹果均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多余的苹果会分给谁?”较多的学生会回答“分给自己”,教师此时要及时引入感恩教育:“爸爸、妈妈将多出的苹果分给你表现出的是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因为爸爸、妈妈也喜欢吃苹果,却将最喜爱的食物给了你们,你们要感恩父母并孝顺父母表达出你对他们的爱。”通过利用数学问题创设感恩教育过程可帮助学生正确认知感恩实现优质的教育过程。
  (二)利用少先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中国少先队代表着我国具有进步意识的青少年组织且是促进我国健康发展的重要队伍,中国少先队经常会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需要帮助群众的同时促进少先队健康成长。农村小学作为培养农村学生知识与道德的重要领域自然要将我国少先队进步组织的培养理念作为教育理念,在学校内部也同样会根据中国少先队的进步理念及要求创设公益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举办的少先队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少先队每次举办的活动中存在的感恩教育元素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实现优质的感恩教育。
  (三)利用生活故事分享活动实施感恩教育
  每个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中都会存在较多的感恩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案例实施感恩教育,能够在学生熟识的事件中达到充分理解感恩及提高感恩意识,并将产生的感恩意识作用于实际行动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出小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案例,比如分享学生的日记、根据社会见闻引导学生思想生活中是否遇到相类似的事件等,根据小学生提供的生活实例引入感恩教育过程。
  例如,教师可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并利用网络搜集出相似的事件,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并引导学生思想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相似的事件,并根据小学生实际经历的事件实施感恩教育,比如教师在网络中搜出“儿子打妈妈”的不良视频,播放后向学生提问生活是否遇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将自己看到过的真实事件阐述给教师。然后,教师将“妈妈含辛茹苦养育孩子”的教育视频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认知真实事件的错误原因并将感恩父母疼爱自己的思想意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感恩父母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存在较多因素影响教育效果,应采用创设活动的方式将感恩教育贯穿于活动始终实现优质的教育过程。教师可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一切可以开展感恩教育的环节,通过不断创设活动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傅启惠,傅永英.农村小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 2010(14):80-81.
  [2]  陈宝平.小学生感恩意识养成的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锐减,农村中小学表现出明显的小班额教学特色。面对小班额教学优势,作为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重新整合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班额数学教学中有所收益。本文结合笔者在农村地区的教学经验,立足小班额教学背景,分享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探究性教学、生活化教学以及合作性教学等多元教学方法,期望能为推动农村初中数学教
期刊
设计说明:  平面构成画《宗祠》  作品灵感来自我们广东祠堂文化,画面采用了分割的构图,左边是我们奉为的神灵,右边是零零碎碎的砖瓦和木头,小木棍和花纹组成,下面运用肌理的手法,表达去往祠堂的路上,泥泞的环境,用这些我们对老祖宗的宗教信仰。  作者简介:邹子鸿(2000.05.12~),男,汉族,广东湛江人,广州工商学院美术设计系,19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邹洪仁(1982.12.12~),男,漢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都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师积极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号召,坚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虽然小学语文教学在不断的发生改变,然而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关乎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制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供大
期刊
写作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是沉下心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绝佳方式。写作在小学阶段主要表现为作文。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想都是要从其自身阅历出发,这无疑需要学生平时对生活有所观察。孩子们所写的内容可以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比如:课堂趣事、课间游戏、比赛竞赛、实验活动、与朋友之间的小
期刊
一学期即将过去,大班幼儿也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生活了。如何使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们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作为班主任,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鼓励幼儿自立、自理,使幼儿在活动中愉快、自主地接受新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是我们的教学重点,而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我们在保育方面的要点。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中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围绕着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努力,要善于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将实验活动开展的更具有创新性生活化的特点,要让小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科学与自己个人未来发展的关系,提升他们的科学课学习和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  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水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体验式教学逐渐的被应用于教学。对于体验式教学,既是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更是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本文笔者将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化分析,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一直都是其主要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教学对于提升其学习基础和写字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地域和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都普遍较低。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创新和优化识字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识字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  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思维和认
期刊
摘 要: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仅拉大了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样也拉大了农村入城劳务人员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距离。近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学者都对此种社会现象有所研究,以期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发展。本文将从小学生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出发,从成因、现象、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引言  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虽然使我国的经济腾
期刊
摘 要:随着消费升级和教育领域内容的更新迭代,儿童阅读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面对着巨大的童书市场,及公众对童书出版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策划童书选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本文试图提出一些方向性思考。  关键词:儿童;出版;价值;策划  众所周知,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承活动,人们的精神生活因为阅读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莎士比亚曾把书籍比作全世界的营养品,认为生活里没有书籍,没有了阳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