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无复流”现象:机制和治疗选择

来源 :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居民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抗血栓药物和再灌注策略的出现,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顺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部分患者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少一些不良事件与PCI之后发生的无复流现象有关.据报道,有高达60%具有最佳的冠状血管再灌注的STEMI患者,仍然会出现无复流(no-reflow,NR),这会显著减弱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导致预后不良.N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了解.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白细胞浸润,血管收缩,炎性通路的活化和细胞水肿.血管损伤和出血也可能在NR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这个现象的各个方面.
其他文献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因压力或复合剪切力、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本文从压疮评估、危险因素、分期、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通过采取相应的干预措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都是人们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近100年来研究的热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展缓慢,始于儿童时期,通常在
川崎病是全世界比较关注的儿科常见病,如何防治冠状动脉受累是研究本病的重点,也是川崎病临床诊治的核心.本文通过检索、查阅近五年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在采用多样的治疗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