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究竟怎么治?

来源 :奥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cool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瘾,顾名思义,即对网络成瘾。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工作、生活、获取资讯,无时无刻不需要网络,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少自控能力差的人沉迷网络不可自拔,落下了学业事业,冷落了家人朋友。往小了说,这是个别现象;往大了说,随着网瘾者的增多,这将演变为社会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性不可忽视。
   网瘾的“重灾区”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行为。这可不容小觑,得治一治!然而,想要治疗网络游戏成瘾这种特殊的依赖性病症,对症下药是必须的,且得讲究方式方法,不然就会适得其反。
  极端的网瘾治疗
   电脑游戏的魅力不容置疑。自打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从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星际争霸,到魔兽争霸、DOTA、英雄联盟,再到如今风靡全国的王者荣耀,热门竞技游戏由单机PC端,走向在线PC端,再进入移动端领域,让无数童心未泯的年轻人为之疯狂30多年。
   随之带来的,便是困扰全球家长和老师们的青少年网瘾问题。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在对游戏的热情、精力,甚至在财力上都有着惊人的潜力。但另一方面,因人生观和世界观尚不成熟,他们也更容易沉迷游戏,深陷其中。
   再加上青春期的“网瘾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叛逆阶段,所以国内不少焦头烂额的父母们纷纷将希望寄托于颇有“声望”的网戒中心,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该中心主任杨永信更一度成为广大“问题少年”父母的大救星。
   杨永信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他对外宣称自己探索出了一套“心理 药物 物理 工娱”相结合的网瘾戒治模式。所谓的物理治疗即“电击治疗”,即在“网瘾”少年的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他声称此种方式能以电刺激引发孩子对网络产生厌恶感。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临沂网戒中心实际上用的是一套结合了电击、捆绑、限制人身自由、个人崇拜和洗脑等方法的“疗法”。
   终于,中央电视台于2009年5月12日的报道中披露,在杨永信的网戒中心,被治疗者的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不等,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媒体表示此种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2009年7月13日,卫生部在其网站发布《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项治疗。当时专家认证的结果认为,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尚不确切,国内外并无相关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暂不宜应用于临床。
   自此,电击治疗这种治疗网瘾方法引起了广泛争议,有说法认为这种极端的网戒疗法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网瘾国外怎么治?
   不得不说,杨永信的治疗方式确实极端且违背科学原理,不但会适得其反、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创伤。
   实质上,网络成瘾的问题不止困扰着我国的广大父母们,更让不少国外的父母们头疼不已,毕竟“自控能力差”
  也是无国界的。那么,其他国家又是如何治疗网瘾的呢?是否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美国:家庭式情境中戒瘾
   美国的网络成瘾情况同样相当严重,每10个青少年与孩童中,就有1个有上网成瘾的症状。为了帮助网络成瘾者克服对游戏、赌博、聊天、短信及其他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依赖,美国的网戒中心提供家庭式情境治疗,让受治疗者能够在像“家”一样安全、自然的家庭式环境中呆上45天,当然,这45天内,受治疗者得和互联网暂时“分手”。
  德国:艺术 运动 自然疗法
   德国有数万青少年患有网络依赖症,在14岁至24岁的年龄段中,大约有25万人对网络产生了严重依赖,更有高达140万青年属于问题网民。德国著名慈善组织维希尔之于2003年建立了全球首家网瘾治疗所。该治疗所采用艺术疗法,如绘画、舞台剧、合唱等;以及运动疗法,如游泳、骑马、静坐、按摩、蒸汽浴等;同时还有自然疗法,如种花、种菜、自己动手洗衣做饭等,帮助孩子们改变自己的生活。
  韩国:“特训营”中过特殊生活
   据韩国政府部门估计,在韩国全国4860万人口中,大约有200万人患有“网瘾”,其中87.7万人年龄为9岁至19岁。为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韩国政府已在全国开办了140多个心理咨询中心。不过,最引人注意的还是将军事训练、体能训练、心理康复训练三者合一的“特训营”。年龄在16岁至18岁间的“网虫”将在此度过12天的特殊生活。他们骑马、练搏击、做陶艺,甚至玩架子鼓。当然,在营期间,这些孩子们不得上网,每天只能用手机1小时,且不得用手机打游戏。
  日本:开发青少年专用手机
   在日本,三分之一的小学生、七成以上的高中生有手機。他们经常连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用手机互相发短信聊天。从2008年3月开始,日本政府要求手机公司专门开发供青少年使用的手机。这种手机能打电话、上网查找资料,此外还安装有定向导航系统,但就是不能用来玩游戏。
   其实,网瘾并非洪水猛兽般的疑难杂症,其实质无非就是自控能力不够强的年轻人对虚拟世界的趣味事物着了迷。只要正确加以疏导,让他们意识到在现实世界有更多比网络游戏有意思得多的事物,相信他们终将很快回归到亲朋中,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活得更加充实。
其他文献
我喜水。  我曾见过原始古老的九寨沟清泉,也曾领略过圣洁高雅的青海湖风光:曾欣赏过碧波蓝天的青岛汪洋,也曾感叹纯洁孤傲的长白山天池;曾追逐过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也曾向往游历大地之上各种美不胜收的胜景……  而最令我惊艳的,仍是涠洲岛的水与古朴。  去年国庆,我与父母同去了广西涠洲岛。  一路上,我向往着,算计着,欲拿它与我曾领略过的所有风光来争个高低。  这样寻思着,登上船,海风拂面,海鸟翔集,金
在南美洲玻利維亚共和国与秘鲁共和国边界线上,有一个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它隐没在安第斯山脉的崇山峻蛉中,据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考证,的的喀喀湖与安第斯山脉是同时诞生的。在遥远的古生代第一个纪寒武纪至第三个纪志留纪期间(距今约4亿至5亿7千万年),地壳运动频繁,当安第斯山脉隆起时,在其“心脏”地带,发生了一系列断裂下陷运动,形成了的的喀喀湖。
每个夜晚,那辆与众不同的火车的长鸣都会穿过暗夜。  像不知疲倦的呼喊,穿过夜雾,穿过树林,穿过一些人的睡眠。也穿过一个人的荒野、骨头和梦境。  像倔强的人在原野中奔跑,在夜的疆域奔驰,鼓起的夜风,是他呼啸的毛发。  雪擦亮的铁轨,月台上汹涌的暗流,晾晒在铁轨旁的石头始终沉默,始终依旧。  流年如逝水。  如今,这火车的呼喊一次比一次急速,一次比一次灼心。像一匹遠行马闻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它想
绝 句  有时候,我们伫立在暮色中,回想一些令人低徊和沉默的事物  它们慢慢爬上我们的手臂、我们的眼帘,直到夜色凝重  我们弯曲的一生就冰雪消融,人世变得静极  就会看见,在泉水的叮咚里,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  不仅是挂满树枝的金色手掌,还有造物主垂怜我们的仁爱的目光  他赐予我们宁静,在深夜,把我们飞逝的一生在枕边轻轻安放  寥廓的星河有寥廓的沉静  寥廓的星河有寥廓的沉静,牧场有沉睡的羊群  白
深夜  总让我想起那些孤岛,它们安静地伫立在  穹窿下。海水缓缓退去。波涛  一声接一声吟唱。只有礁石  把身体嵌入黑暗,在虚无之中脱颖而出  如果此刻,大海的灯塔依然不灭  我乐于在一小片光亮里,晒出自己  哦,那将是多么令人心醉的一刻:  黑暗丰盈,万物静默,一尾夜游的鱼  在密集的波纹里慢慢沉寂下来  午后  我热爱这晴光如泼的冬日  穿行在老街小巷,刻满花鸟的雕梁  残缺的城墙,天井屋和牌
在你的世界黑暗时,有人会给你带来光明。在你难过伤心时,会有人一直默默地陪伴着你,帮你找到新的方向,为你带来快乐。他们就是你幸福的关键人。下边,就来测测看,2014年,你幸福的关键人会是谁?  1、你决定到远方自助旅行约一个月的时间,请问让你有这个想法的主因是什么?  太久没有旅行了→2  感情或工作出现烦人的问题→3  2、你终于确定要到哪一个国家旅行,请问这个国家属于?  热带国家→4  寒带国
走下楼,看到那枚干瘪的果子挂在秋天低垂的枝头,明净,清爽,很久很久。  树沉默着,但从不吝啬给予这个季节丰厚的礼物。  天空很蓝很蓝,蓝得像是迷惑人的蛊,如果可以,我真想掬起来,饮几口。让我开始模糊的酒窝,因它而生动。  一只鸟儿的鸣叫,让我驻足——世界太美好,但我更愿意做一只鸟儿,拥有上天创造的高空和地面,唱着深深浅浅的歌谣,静享壮美或是宁静,所有的目标,在没有到达之前就可以看见神灵的守护。低头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
十位和个位是邻居,也是一对好朋友。十位上有数字2,个位上有数字6,他们共同組成了一个两位数26。最近个位很不开心:十位上的2凭什么比6大,我不服气!个位越想越生气,它再也不理十位了。  数学王国里的国王听到了这个消息,很生气!它命令道:“从你们26里上交1个十和9个一以示惩罚!”  接到这个命令,个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6个一里面减去9个一减不了呀,这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十位跑到了个位家,对
石头是海獭的武器!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在海底生活的贝类、海胆、螃蟹等,这类生物有着坚硬的壳,只靠牙齿是咬不开的。海獭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带一块石头在身上。海獭的前肢很灵活,可以方便地握住食物。当它要吃这类生物的时候,先躺在水上,用腹部当饭桌。它把随身携带的石头放在腹部,然后把食物往石头上用力撞击。一旦发现壳敲破了,海獭便马上将里面的肉质部分吸食出来。当然,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