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林《楹联的故事》之失误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e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丹林先生是锦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辽宁省美学学会理事、锦州市文联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锦州市楹联学会会长。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楹联的故事》,被媒体誉为“名嘴之首”;网页和报刊都有转载和宣传。
  作为楹联界同道,反复聆听并核实了转载讲演文字,我们认为孙先生的论说讲解有一些失误,形成误导。爱人以德,不敢相瞒,特此提出商榷。
  
  一、讲解楹联史话,应该求真求实,不宜以“趣话”充数
  
  孙先生讲楹联故事,虽屡称“楹联史上……”,似乎讲的内容都出自“楹联史”,“有书为证”,但所举实例却大成问题。
  1.孙会长说,前清皇帝问考生三代职业时,该考生“以联饰贫贱”答复:
  父在外,肩挑日月
  母在家,扭转乾坤
  其实,这是民间传说中明人解缙回答皇帝的对话,并非史实。《明史·解缙传》曰:“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之,辞去。”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解学士缙》有相当公允的评价:
  (解缙)年十九,举进士,倚待辄数万言,未尝起藁;……才名煊赫,倾动海内。俗儒小夫,谰言长语,委巷流传,皆藉口解学士。今其集存者,出自后人掇拾,往往潦草牵率,不经意匠,巧迟拙速,遂令解学士蒙谤千古,则后死者之过也。
  我们再分析孙先生讲说祖父母行业的对子:
  玉甑蒸开天地眼
  金锤敲动帝王心
  试问,前清时期裹了脚的乡村老太太如何背弓“天天拿着锤,笃笃地敲棉花,肯定能敲动帝王心”?她怎么承担男子汉才能做的重体力劳动?弹何容易,说得轻巧!
  孙先生讲的其实并不是“楹联史”的实录,而是网络故事《康熙私访对联村》里的一段。
  2.孙教授讲“因联誉神童”的李士彬师徒属对的楹联故事,则抄自《奇联妙对故事》[1]第147页《李神童妙对》一部分(并掺和网络故事《康熙私访对联村》)。
  按,李士彬(1835~1913)字百之,晚号石叟,南河鸡鸣河人。幼贫,八岁能诗文,十四岁应童子试。其读书处题额曰:“清水草堂”,联云:“草屋鸡鸣五更月;清塘鱼跃一声雷”。同治壬戌(1862年)春,学使贾瑚以“燕语帘栊静”赋题试,士彬有“落花飞絮之天,画栋雕梁之院,忆可人兮不来,抚孤琴而不倦”之句,贾甚赏之。五月,他被录入州学,八月恩科举人,补辛酉正科;为同治四年(1865年)乙酉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九年宦浙,五年治潮。1899年底卸潮州事,有留别韩文公祠联语云:“吾道非耶?六经之外无文章,韩山屹立;征夫遑止,太行之阳有盘谷,李愿归来。”1913年寿终里第,临终前自撰挽联云:“身还天地万缘了,笔蘸烟霞一笑存。”[2]
  以上系政府网载资料,翔实清楚,对联甚佳。可能孙会长没有看过,未得采录。
  孙先生还讲说李士彬师徒的一副对子:
  三尺天蓝缎(师出句)
  五味地黄丸(李对句)
  一联十字却错了五字。孙先生可能没有读过梁章钜《楹联三话》的这一则:
  陈见三,苏州人,卖药邗上,以此起家。……捐同知衔。每遇喜庆宴会,辄着天青大褂、五品补服,居然以搢绅自命。有轻薄子制一联赠之曰:“五品天青褂,六味地黄丸。”
  前人嘲讽陈见三的对子,竟然派给后世李士彬师徒!
  同知是五品官衔,服色是“天青”非“天蓝”;中药只有“六味地黄丸”,无“五味”之说。
  3.所谓“王羲之写春联”的故事,纯属无稽之谈。
  上世纪80年代,楹联界就针对编造的“王羲之写春联”故事,发表过批驳文章(载于《对联·对联民间故事》和《中国楹联报》,兹不再录)。徐晓华《中国古代著名文人的趣闻逸事六则》再度“献世”,不料此次孙会长又一次以讹传讹,举王羲之所谓春联云: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月新景
  意思平平,毫无文气;三个“春、新”字叠用,也属小技,加诸王右军,无异着粪佛头。
  孙教授讲对联理论,说:“第三个对等,就是楹联的上下联,依次所用的对应字或者词,在读音上要平仄相对。”
  此联“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不仅没能“读音上要平仄相对”,而且句内音节也不曾“递换(偶数字位置平仄交替)”。孙先生又举一联云:
  莺啼百里(字幕如此)
  燕语南邻
  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九卷,其有云:“时遇天宝春初——春,春!柳嫩,花新。梅谢粉,草铺茵。莺啼北里,燕语南邻。郊原嘶宝马,紫陌广香轮。日暖冰消水绿,风和雨嫩烟轻。东阁广排公子宴,锦城多少赏花人。”
  “莺啼北里,燕语南邻”是诗句(徐晓华增字作“莺啼北里千山绿,燕语南邻万户欢”),亦非晋人之联。王羲之显然也不能写出此类楹联。孙先生称王右军还有一联: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故事编得热闹,头天夜里贴出“福无双至”和“福不单行”,谁都嫌它晦气,不揭走。第二天王羲之再补贴下半截,成为十分喜庆的颂语“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孙先生在这里说得天花乱坠,似乎真有其事。殊不知20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这个春联趣话是近几百年前萧燧的故事。
  


  我们说王羲之(303—379)不可能写春联,可参见梁章钜《楹联丛话》的一段:
  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
  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实后来楹帖之权舆。
  常江教授(现为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在其《中国对联谭概》(黄山出版社1989年版)中指出:“把最早出现春联的时间定为‘五代后蜀’(公元935~964年)就可以了。”这才是确切的楹联史实。
  
  二、讲解楹联知识,应该明确概念,不要混淆对联与非对联
  
  孙先生说:“楹联也叫对联。上下联就贴在楹柱子上,或者是镌刻在那楹柱上,所以叫楹联。那为什么又叫对联呢?因为楹联的上下联,必须在内容上对应,在形式上对称。”
  常江教授《中国对联谭概》说:“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对联的基本特征是,前后(上下)两部分文字(或语言)字数相等,内容相关,音节相谐”;并说“这是区别对联与非对联的可靠依据”。
  孙先生给对联下的定义很不准确,从而导致他不能正确区别对联与非对联,并且把错误传给了受众。
  我们可用欧拉画同心圆方式来区别几个概念:
  最外是半径最大(外延最大)的圆,即“两部分文字(或语言)”;其内层半径较小的圆,即“对偶句(文章里的‘联’)”;内层半径更小的圆,即“平仄协调的对偶句(骈体文和诗词中的‘律联’)”;再内层半径更小的圆,即“独立运用的、平仄协调的对偶句(对子、对联、楹联)”。
  前人把骈体文(序、赋、启、策、制艺等)和格律诗中相互关联的两句称为“联”,可以说它是“一联”、“律联”……但因为它们存在于整体中,不可分离,不是可以独立存在和独立运用的作品,所以决不说它是“对联”或“楹联”。
  1.误以骈体启文的“联”为对联。
  孙先生讲“以联明心志”说:梁灏在八十二岁那年,考中了状元。措(原文如此)了一副这样的联:“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上联说……下联……这楹联很有意思。
  《孙氏谈苑》云:梁灏年八十二,状元及第,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之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之二年。”
  宋陈敏正《遁斋闲览》曰:“梁灏,八十二岁状元。其谢启云:白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后终秘书监,卒年九十余。”(注:伏生九十岁,姜太公八十岁拜相)《三字经》可能取材于此。其实,梁灏在《宋史》有传:乾德三年(965年)生,雍熙三年(986年)中状元,景德元年(1004年)二月卒。他状元及第时年仅二十一岁。(李健明《〈三字经〉:顺德人的杰作》)
  “启”是骈体文的一种,《释名》云:“启白,犹陈说。笏,忽也。君有教命及所启白,则书其上,备忘忽也。”《欧阳修表奏书启四六集·贺王相公安石拜相启》云:“高步儒林,著三朝甚重之望;晚登文陛,当万乘非常之知。”尽管它是一“联”,而且是平仄协调的“律联”,但因为不能离开全“启”而独立运用,所以不能算作对联。
  2.误以骈体序文的“联”为对联
  孙先生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这副联做得好,……能够把别人没看,或者视而不见的事物、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并且赋予色彩、赋予动感,从而通过这一副联形成了一幅十分大气的图画。因此,这幅联,一千多年来,久传不衰,成为千古名联。”
  《滕王阁序》是典范的骈文,无论对仗、平仄、交替、粘对都有值得研究的素材。全序50句(联):“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按孙教授的分类法则,那50句就是50副对联了,王勃不就是楹联大家了?把骈言俪语一概定性为“对联”,破坏了“楹联(对联)”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凡为对联,当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这是初学者都知道的起码常识。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样,上比尾字平声,下比尾字仄声;这类骈句既不能“独立”,又不能“上仄下平”,如何能归入“对联”序列?
  3.误以格律诗的“律联”为对联。
  孙先生说:“‘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这副联本身就是富有诗意的一副联。‘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那么这副对联的主人……故意用了一种十分美的艺术手法说‘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谁看这副联谁能不心生喜悦?”
  这里撇开“截取”,先探讨定义。杜甫律诗《客至》原文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首联)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颔联)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颈联)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尾联)
  颔联与颈联属于平仄协调的对偶句,可称“律联”;首尾二联,不是平仄协调的对偶句,不算“律联”。律诗的“律联”,没有独立运用的,都不能称为“对联”。
  孙先生独出心载,自作主张把杜甫原句宰割截取,强名之曰“对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是“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符合要求;而“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是“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割掉七言句的“头节”,弄得句内不能“递换(交替)”,可能要遭到杜甫的反对。
  前人有“眼界高时无物碍/心源开处有波清”一联,余秋雨把它改成“眼界高处无碍物/心源开时皆清波”。下联“三连平”是失误。
  《牡丹亭》有“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贾平凹把它改成“良辰美景天/赏心乐事家”(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的对联。平起平收,上下联都平对平,仄对仄。
  
  三、讲解楹联文化,不可草率行事,信口开河
  
  1.是李隆基把《兰亭集序》带入皇陵吗?
  孙丹林先生介绍“王羲之贴春联”的故事,以肯定的语气讲道:“据说唐玄宗李隆基曾经把《兰亭集序》的真迹带入皇陵”。
  刘悚《隋唐嘉话》记载:“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众所得。……果师死后,弟子僧辩才得之。太宗为秦王后,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贞观十年,乃拓十本赐近臣。帝崩,中书令褚遂良奏:‘《兰亭》,先帝所重,不可留。’遂秘于昭陵。”
  《太平广记》收何延之《兰亭记》记载大有不同:房玄龄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与辩才诗酒书文交往,得其悬于屋梁之《兰亭》真迹,乃乘隙私取此帖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太子诸王近臣,临终,语李治:“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于是,《兰亭》真迹葬入昭陵。
  以上诸文中“太宗、秦王、武德、贞观、昭陵、李治”等词语全都明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将《兰亭集序》真迹带入皇陵的。
  要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事,理应举出相应的书证。如无书证,则属建塔沙滩,无根无底;标新立异,反证其为浅人臆说。
  2.杞人真的废寝食而死了吗?
  孙先生评“杞人焉再忧天”一联,“说古代周朝的时候,杞县有一个人,他总是害怕哪一天天塌下来。……最后废寝食而死。”
  《列子》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此处省略晓之者论天地乃气无由崩坠之理——引者)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李白诗“杞国无事忧天倾。”前人皆称“杞国”,孙丹林无故改说“杞县”,以今名代古名,不合历史文化实际。
  《列子》这段文字是初中生都可以读懂的浅易文言文。原文说杞人听人晓谕之后“舍然大喜”,根本没有任何字词说他“废寝食而死”。
  《新编新华字典》第509页,“亡(wú)古同‘无’”。“身亡所寄”的意思是“自家没有寄托的地方”。因此不能抓住“身亡”,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信口开河。
  孙丹林教授在教育学院负责,有较好的条件查阅对联资料;担任楹联学会会长,有较好条件,和同道商量。他如果能够阅读浏览明清的笔记小说,诸如《七修类稿》、《古今谭概》、《坚瓠集》、《两般秋雨庵随笔》、《楹联丛话》等,摘录其中信实确凿、饶有文彩、合乎格律的对联,以为范例;根据对联格律通则,予以落在实处的剖析评论,定然不会出现这些失误。
  文人相亲,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爱人以德。这里提出批评是为了促进对联艺术的正常发展,也为了给青少年传授正确的对联和文化常识。愿我们以此共勉!
  
  注释:
  [1]《奇联妙对故事》(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编辑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时研究空气较差,编撰也不认真,多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如有些属对托名李东阳、金圣叹、张鹏翮、纪晓岚、郑板桥、左宗棠等;其实前人笔记有载是杨任、杨廷和、程敏政、解缙、韩慕庐、何仲默等人。兹不详谈。
  [2]参见《潮州知府——李士彬》(湖北省英山县人民政府网)及《潮海关监督郑浩先生年谱(初稿)》。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新西兰家兔血浆中左炔诺孕酮(LNG)和炔雌醇(EE)浓度的方法,并探讨LNG/EE复方避孕贴多次给药后药动学特征。方法 6只雌性新西兰家兔连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埋藏坑出土一种Ca型青铜头像(K2①:58),头后上侧系挂一长筒形器物(见图)①,考古工作者暂时称为簪子。范小平《古蜀王国的艺术星空》说:一号坑“第三类铜像仅1件(K
一、四川地震常发水患四川境内山丘广布,河流纵横,一旦强震出现,必然引起多处岩崩、滑坡,大量土石充填河谷,造成一道道天然坝,堵塞河道成湖,形成“堰塞”。由此可能产生两种明显的次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是文学革命,而打先锋的是白话新诗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带头写白话诗的是以胡适为首的一群北大及其它大学的教授。1917年2月,该刊
期刊
【病例】女,3岁。因右膝部疼痛半年,右下肢间断性跛行1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儿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部疼痛,在当地医院摄右膝X线片未见骨质异常。疼痛问断发作,1个月前出现右
通过对本馆阅览部读者服务工作的问卷调查、分析,作者提出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在服务中求创新,确保本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过继免疫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手段已在临床上得到较多应用,我院1998年始对化疗结束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进行过继免疫治疗,取得一定疗
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个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价值.文章分析了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和对策.
目的 比较T-2毒素在不同种属动物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差异性。方法 将T-2毒素与小鼠、大鼠、比格犬、猴和人肝微粒体37℃孵育不同时间,孵育液经蛋白沉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