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传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大都采用分解教学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点,急需找到一套完整的、高效率的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新方法。本文通过采用传统训练方法的对照组与采用整体练习法的实验组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整体练习法在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上均优于传统的分解教学法的结论。
关键词 整体练习法 背越式跳高 训练 应用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因此被多数体育运动院校和训练中心所采用。
一、传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分解教学法的缺点
传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大都采用分解教学法,这种分解教学法存在讲解繁琐、训练效率低等问题。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有以下缺点:一是训练时间长。在训练过程中将分解训练与组合训练、器材训练等训练手段分开训练,使得重复练习时间过长,降低了训练的效率。二是技术动作连接不顺畅。在转入跳高完整技术训练时,容易出现动作脱节和只会做分解练习,而组合动作不连贯等问题。因此,背越式跳高训练急需升级训练手段,促进技术提高,提高训练质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以期找到一套完整的、高效率的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新方法,用来指导今后的训练工作。
二、背越式跳高训练整体练习法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在背越式跳高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改进,改变传统的先分解动作练习方法,探索出一套完整并且有效的训练方法。具体做法为在开始进行技术训练时就对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进行讲解与练习,然后,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主要以完整技术练习为主。教练员根据队员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进行适当的分解讲解与练习。对队员的动作进行评价与纠正。
(一)分解教学法与整体练习法的对比试验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将学员按照身体条件、年龄、基础成绩等信息进行分类,将情况基本相同的队员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解动作向组合动作过度的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的整体训练的方法,将二者的训练成绩进行比较,来说明二者的优劣。
1.对照组的训练方法
(1)原地训练“桥”,背弓等基本动作;(2)原地起跳动作练习;(3)利用圆弧助跑练习;(4)在圆弧上练习助跑,迈步,摆腿等练习;(5)圆弧上做上步起跳动作;(6)进行弧线助跑,起跳摸高练习;(7)助跑起跳摆腿练习;(8)做助跑起跳挺髋练习;(9)起跳上垫练习;(10)完整起跳技术练习。
2.实验组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开始时讲解完全的动作要领,进行完全的技术练习。(1)首先建立完整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印象。可以通过教练的讲解、示范等教学手段,多次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在练习过程中请优秀的队员为大家做示范动作,如有问题在练习过程中随时发现、随时指导。这样基本上能够消除队员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能够加深队员的理解。(2)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首先,进行短助跑下的踏板过杆练习。其次,进行快速助跑下的完整过杆练习。再次,完整技术的背越式过杆练习。最后,在不断的练习中,纠正动作不足,体会动作要领,提高训练成绩。这样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改进,纠正队员的技术问题,能够让队员在不断练习过程中更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在不断的提高过程中完成自我突破,培养队员的自信心。
3.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1)对照组:队员17名,年龄13—16岁。训练前,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1.60m,最低成绩1.28m,全组平均成绩1.48m。训练后,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提高了0.26m(1名),提高最低者0.06m,全组平均提高了0.13m。训练累积时间22hr。(2)实验组:队员17名,年龄13—16岁。训练前,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1.58m,最低成绩1.26m,全组平均成绩1.46m。训练后,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提高了0.34m(2名),其中9人提高0.19m以上。提高最低者0.14m,全组平均提高了0.20m。训练累积时间18hr。
(二)对比试验结论
试验表明,实验组的整体水平提高要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队员普遍提高较多,其中提高了0.19m以上的占到了全队的60%左右,其中还有2人提高了0.34m。而对照组仅1名队员提高具体在0.20m以上。因此可以看出新的训练手法在训练效果上优于传统方法。从训练时间上来看对照组训练累积时间22hr,而实验组为18hr。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训练效率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看出,传统的分解教学法不利于队员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要领的掌握。采用新的整体教学法训练,减少了不必要的分解过程,直接对连续动作进行解读,掌握要点快速、准确。无论是在训练效果上,还是在训练效率上均优于传统的训练手段。因此,新的训练手段应该得到推广,并且逐步取代传统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 姚文君.浅谈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问题及对策[J].田径.2008(08).
[2] 张春合,尹小波.对背越式跳高部分技术和原理的审视[J].体育科学研究.2008(01).
[3] 苏斌,吕乙林.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摘 要 传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大都采用分解教学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与缺点,急需找到一套完整的、高效率的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新方法。本文通过采用传统训练方法的对照组与采用整体练习法的实验组进行对比试验,得出整体练习法在训练质量和训练效率上均优于传统的分解教学法的结论。
关键词 整体练习法 背越式跳高 训练 应用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因此被多数体育运动院校和训练中心所采用。
一、传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分解教学法的缺点
传统的背越式跳高训练大都采用分解教学法,这种分解教学法存在讲解繁琐、训练效率低等问题。采用这种训练方法有以下缺点:一是训练时间长。在训练过程中将分解训练与组合训练、器材训练等训练手段分开训练,使得重复练习时间过长,降低了训练的效率。二是技术动作连接不顺畅。在转入跳高完整技术训练时,容易出现动作脱节和只会做分解练习,而组合动作不连贯等问题。因此,背越式跳高训练急需升级训练手段,促进技术提高,提高训练质量,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以期找到一套完整的、高效率的背越式跳高训练的新方法,用来指导今后的训练工作。
二、背越式跳高训练整体练习法的探索
近年来,我们在背越式跳高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总结与改进,改变传统的先分解动作练习方法,探索出一套完整并且有效的训练方法。具体做法为在开始进行技术训练时就对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进行讲解与练习,然后,在接下来的练习过程中主要以完整技术练习为主。教练员根据队员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进行适当的分解讲解与练习。对队员的动作进行评价与纠正。
(一)分解教学法与整体练习法的对比试验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将学员按照身体条件、年龄、基础成绩等信息进行分类,将情况基本相同的队员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解动作向组合动作过度的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新的整体训练的方法,将二者的训练成绩进行比较,来说明二者的优劣。
1.对照组的训练方法
(1)原地训练“桥”,背弓等基本动作;(2)原地起跳动作练习;(3)利用圆弧助跑练习;(4)在圆弧上练习助跑,迈步,摆腿等练习;(5)圆弧上做上步起跳动作;(6)进行弧线助跑,起跳摸高练习;(7)助跑起跳摆腿练习;(8)做助跑起跳挺髋练习;(9)起跳上垫练习;(10)完整起跳技术练习。
2.实验组的训练方法
在训练开始时讲解完全的动作要领,进行完全的技术练习。(1)首先建立完整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印象。可以通过教练的讲解、示范等教学手段,多次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在练习过程中请优秀的队员为大家做示范动作,如有问题在练习过程中随时发现、随时指导。这样基本上能够消除队员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能够加深队员的理解。(2)建立完整的训练体系。首先,进行短助跑下的踏板过杆练习。其次,进行快速助跑下的完整过杆练习。再次,完整技术的背越式过杆练习。最后,在不断的练习中,纠正动作不足,体会动作要领,提高训练成绩。这样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改进,纠正队员的技术问题,能够让队员在不断练习过程中更准确地找到问题所在,在不断的提高过程中完成自我突破,培养队员的自信心。
3.对比试验结果分析:
(1)对照组:队员17名,年龄13—16岁。训练前,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1.60m,最低成绩1.28m,全组平均成绩1.48m。训练后,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提高了0.26m(1名),提高最低者0.06m,全组平均提高了0.13m。训练累积时间22hr。(2)实验组:队员17名,年龄13—16岁。训练前,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1.58m,最低成绩1.26m,全组平均成绩1.46m。训练后,背越式跳高的最好成绩提高了0.34m(2名),其中9人提高0.19m以上。提高最低者0.14m,全组平均提高了0.20m。训练累积时间18hr。
(二)对比试验结论
试验表明,实验组的整体水平提高要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的队员普遍提高较多,其中提高了0.19m以上的占到了全队的60%左右,其中还有2人提高了0.34m。而对照组仅1名队员提高具体在0.20m以上。因此可以看出新的训练手法在训练效果上优于传统方法。从训练时间上来看对照组训练累积时间22hr,而实验组为18hr。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训练效率上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三、总结
综上所述,从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可以看出,传统的分解教学法不利于队员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要领的掌握。采用新的整体教学法训练,减少了不必要的分解过程,直接对连续动作进行解读,掌握要点快速、准确。无论是在训练效果上,还是在训练效率上均优于传统的训练手段。因此,新的训练手段应该得到推广,并且逐步取代传统的训练方式。
参考文献:
[1] 姚文君.浅谈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问题及对策[J].田径.2008(08).
[2] 张春合,尹小波.对背越式跳高部分技术和原理的审视[J].体育科学研究.2008(01).
[3] 苏斌,吕乙林.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5).